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我绝不当献帝

第8章 达到目的就好

  “什么?”

  听到宫女汇报,一旁的伏皇后和董贵人面色大变,齐齐向刘协看去。

  “勿惊!”

  抓住二女的手,轻轻拍了拍,刘协从容说道:

  “他还不敢闯进来!”

  本时空,他也是这么说的。

  但当时,可没这么镇定。

  说话间,刘协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目光阴狠嗜血,浑身透着凶戾杀气的人影。

  李傕!

  昔日董卓麾下,四大统兵大将之首,现在控制着长安,挟持皇帝的西凉军阀。

  汉朝末年,凉州发生百年羌人叛乱。

  西凉军,则是在百年镇压羌人叛乱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一支军队,大汉最后一只强军。

  或许是长期镇压羌人叛乱的缘故,西凉军上上下下,都沾染了羌胡天生嗜血和劫掠成性的特点。

  同时,军纪散乱,无法无天。

  每至一处,就抢一处。

  屠杀百姓,杀良冒功,都是常事。

  可谓挂着朝廷名号的匪徒军队!

  长期统领这样一只军队,可想而知,军中将领和主将,会是什么样的性格。

  嗜血,好杀人,行事肆无忌惮!

  所以,才会接连不断涌现董卓,李傕,郭汜种人。

  脑中快速闪现上述信息,刘协向宫女说道:

  “让他在殿外等候!”

  和当初接见贾诩时,一样的口吻。

  不过,刘协知道,李傕不是贾诩,想让他恪守君臣之道,乖乖去旁边木屋外等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果然,宫女很快回来了,向刘协汇报道:

  “车骑将军说,不用那么麻烦,他就在外面,请陛下出去接受拜见!”

  “呵呵!”

  闻言,刘协在心里冷笑一声。

  和本时空一样。

  还是那么无礼,那么放肆,那么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但他也只能在心里冷笑一下。

  不管是本时空,还是在这个时空,他都不可能和李傕计较这些。

  那厮可不是贾诩!

  除了不敢杀皇帝,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与其让这厮闯进来说话,还是老老实实出去罢。

  按捺住心头怒火,并给两个时空的李傕,都暗暗多记上一笔,刘协换上帝服,带上内侍太监徐茂,向外走去。

  屋外,是个庭院。

  北坞,原本是一片百姓居住地,被李傕占领后,改为兵营。

  这间屋子,曾经是一大户所居,外面有庭院很正常。

  到底是天子,哪怕落魄至此,居住环境也比大多数百姓好上许多。

  庭院内外,均有身披甲胄,手持长矛,肃然伫立的西凉兵卒。

  这是兵卒,当然是来‘保护’刘协的,虽然他压根指挥不动。

  出了门,向这些充满血腥杀气的西凉士卒扫了一眼,刘协保持镇定,向庭院大门走去。

  稍后,再次见到李傕。

  外貌、服饰等,和本时空的李傕一模一样。

  不出意料的话,这厮此刻心中的想法和打算,都和本时空一样。

  平行时空嘛!

  不过,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面前的李傕,体表有淡红色煞气萦绕!

  这可不是幻觉,也不是形容和比喻。

  而是实打实的煞气。

  气血煞气!

  这个时空,是武道神话三国平行时空!

  虽然编号只是‘壹’,依然带有神话色彩!

  军中大将的气血武道高深莫测,并和战场煞气融合,汇聚成气血煞气!

  气血煞气,一种武者气血和战场煞气结合后,诞生出来的神通,杀伐犀利,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

  防御,不惧刀剑流矢加身。

  进攻,冲锋陷阵,摧城毁寨,如吃饭喝水般容易!

  这样的军中大将,若放开手脚,可轻易屠杀千万人。

  凡凝聚出气血煞气,都是武道宗师,战场上的杀伐大将。

  显然,李傕就是这样的人。

  看到李傕的同时,刘协也看到了他旁边的另一个人。

  贾诩!

  和本时空一样,被自己威胁后,搬来了李傕。

  为了离开朝廷旋涡,这货真是煞费苦心。

  你要是把这份心思,放在辅佐朕上面多好?

  特么的!

  还玩一物降一物这套?

  以为这样就能脱身?

  做梦!

  “臣傕,拜见陛下!”

  基本的君臣之礼,李傕还是有的,见到刘协,和贾诩同时躬身拜道。

  “免礼,车骑将军何事寻朕?”

  矜持的点了下头,刘协问道。

  “臣听闻,陛下罔顾人伦,驳回文和先生回乡为母守孝之请,可有此事?”

  李傕脸上浮现罕见正气,义正严词的说道。

  这种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机会,对他来说可谓少之又少,所以,说这话的时候,底气十足。

  同时,也决定以理服人,好好教育一番少年天子。

  正所谓‘周公吐甫,天下归心’。

  谁不想当周公?

  若他能在道德层面,晓之以理,好好教育一番天子,说不定能被尊为当世周公!

  李傕已经想好了,教育完天子后,一定要将这件事广而告之,让全天下人都知道。

  洗刷自己嗜血好杀,残忍无度,这些错误名声的绝佳机会。

  我可是将天子引向正道的人!

  天下楷模,大汉忠臣!

  “车骑将军何出此言?”

  刘协满脸惊讶,看了眼旁边的贾诩,向李傕问道:

  “朕何时说过,不让文和先生为母守孝?”

  “嗯?”

  听到这话,李傕愣了一下,目带怀疑,看向身旁贾诩。

  见状,贾诩心中暗自摇头。

  他可没说刘协罔顾人伦。

  只是凭借和李傕的往日交情,请他帮忙,让刘协同意自己辞官回乡。

  谁想到,李傕一来就给刘协扣上个‘罔顾人伦’的帽子?

  偏偏还把‘罔顾人伦’,和回乡守孝联系在一起!

  守孝和回乡守孝,区别还是很大的。

  当然,多少也要怪贾诩自己。

  他没跟李傕说清楚。

  只说刘协拒绝他回乡之请,让李傕帮忙说情,让刘协同意自己回乡守孝。

  更没说若他不辞而别,刘协会下诏说他是叛逆。

  在贾诩看来,刘协只是小孩子脾气犯了,无理取闹一下而已。

  李傕出面,刘协肯定不敢再犯小孩子脾气。

  如此,自己便能成功自朝廷旋涡脱身。

  不得不说,贾诩固然以自身安危为重,不打算舍身匡扶汉室,但对大汉还是有感情的。

  他不愿诋毁天子,也不想看到大汉威信下降。

  不管是以前为董卓效力,还是后来鼓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对他来说,都是出于无奈,不得不为。

  贾诩成名很晚,相应的,早年仕途走的也颇为坎坷。

  本身是凉州人,不是享名天下的大儒,出仕便只能在凉州。

  当年的凉州,是董卓的大本营。

  如此,不在董卓麾下任职,又能去哪里?

  后来,鼓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以致兵乱长安数年,民不聊生,朝廷威信大降,那不是他的本意。

  要知道,当时掌控朝廷的王允,可是要问罪整个西凉军!

  贾诩也是西凉军一员,也在被问罪的行列!

  反攻长安,不仅对李傕、郭汜来说是自保,对贾诩来说,又何尝不是?

  说他贾诩心不在大汉,实在是个误会。

  他只是没到舍身的程度罢了。

  “陛下!”

  贾诩拱手说道:

  “车骑将军的意思,是臣回乡为母守孝,乃人伦之道,请陛下准诩归乡,全臣孝道!”

  他相信,有李傕站在旁边,刘协一定不敢和之前那样无理取闹。

  如此,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

  达到目的就好,别的无所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