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监国,你却统一了?

第143章 外贸通商

  这样的交易到底谁更赚钱呢?

  这想都不用想当然是朝廷了。

  而且这其中最妙的地方在于不是买而是借,借用他们的使用权。

  百姓们不用害怕他们的粮食会突然没有了,只要存期一到,什么时候想取立刻可以取回去,不会少一丝一毫,还会给你利息。

  这样的方式方法对老百姓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等于是让老百姓捡钱,老百姓最喜欢的就是占便宜,这样的便宜他们能不占?

  嬴政坐在龙椅上思考了一下。

  “可是这百姓如果到了存期就把粮食给拿回去了,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还要补贴给百姓他们的利息,早点岂不是要吃了大亏。”

  “父皇你所言差矣,征用百姓的粮食就在于一个多字,我秦国有多少百姓?我秦国又有多少粮食?秦国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老百姓把粮食存进我们的钱庄,老百姓在有奖励激励的情况下,肯定会依照朝廷的决策而行事。哪怕到期了以后,有一半的百姓把粮食给取了回去,那么另一半也够朝廷在困难的时候周旋了。”

  “我儿的思想当真是绝妙。”

  “哪怕一年当中有九成的百姓他们把粮食都给取了回去只要留下一成,也足够朝廷在危难的时候能够渡过难关。那么这便达到了激励百姓存粮的目的,也为朝廷的供应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保障。”

  “粮食是天下最最基本的财富,只要我们把粮食掌握在手里,那么我们可以用粮食去换取其他任何粮食以外的东西,其他人无疑成为了我们朝廷的奴隶。只要真正掌握了这些粮食的控制权以及使用权,那么秦国的未来必将是蓬勃发展无可限量的。”

  听到嬴驷的话,嬴政顿时笑了起来,然后点点头。

  “驷儿,你说的好,哪怕只有一城百姓的粮食也能够帮助咸阳在最危难的时候渡过难关。若是其他地方需要粮食,我们也能够及时去供应,以后我秦国就再不必为粮食所困扰。”

  “是的,父皇只要使用这个方法,那么我大秦便可以将大量的粮食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这样一来朝廷行任何事都会变得方便很多。朝廷也只是拿出了最薄弱的付出,就换得了丰厚的粮食回报,这无疑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百姓的存粮有人取出去,那就有人存进来,所以我们根本就不必为百姓取粮这种事情而担心。秦国朝廷需要考虑的是大力发展商业,有商业的发展,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那么粮食就会源源不断的增长。这才是能够使得秦国永久不衰的必胜法宝。”

  “驷儿,朕觉得你说的非常有道理。这百姓,存粮一事,利国又利民,简直是互惠互利的大好事啊,值得我秦国大力推广和使用。”

  嬴驷拱手致礼。

  “这一切还是父皇教的好。”

  嬴驷觉得在嬴政面前还是要装作谦虚一点的比较好。

  “其实除了这个法子以外,我还有另外一个方法能够帮助苹果解决眼下的危机问题。”

  “驷儿,快快道来。”

  “父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与外国通商,更简单点来说就是做好对外的贸易。”

  “我华夏中原之地,向来与外界不同。我国的商人喜爱经商,能够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秦国可以用这些商品和外界换取一些牛马羊的肉食,以弥补一些粮食的空亏。”

  嬴政一听觉得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他还在思考着另外一些问题。

  “不知道你想与哪些人进行通商呢?”

  “首选的当然是与匈奴通商,匈奴可是我们的亲家,毕竟雪莉现在已经是您的儿媳妇了。我们可以用我大秦的货物去换他们的牛马羊匹,儿臣相信他们一定会十分的乐意。”

  “嗯,既然都是亲家了,那互相贸易来往也是有必要的。秦国的粮食虽然现在已经比较充足,但是保不齐未来某一天会有缺粮的时候。到时候互相互通贸易,这件事就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父皇英明。”

  “除了匈奴,我们还可以和其他的一些少数部落或者是国家进行外贸交易。想想与武国倒也不是不能交易,只要不让他们钻了空子就行。我大秦和他们做交易自然是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若是有些不不愿意遵循规则的,我大秦就打到他愿意。”

  “驷儿,你不愧是朕的儿子,朕年轻时候的英雄热血都被你学到了。”

  “秦国的经商之道不仅在于内销,还有外销也要弄好进行双管齐下。只要将销路打通好,那么秦国就可以不限制的去制造琳琅满目的商品,然后销售出去。对外面做生意既能够加深对外国的理解,又能方便秦国以后对外的行动,可堪称是一举两得。”

  听到嬴驷的话,嬴政眼前一亮,随即便点头笑道。

  “有道理,有道理,我儿说的有道理。这对外做生意确实可以加深对外国的了解,若是以后秦国与这些国家交战了,也能够便于日后的行动。”

  “这样一来我们就先以分红的诱饵等着这些大臣出粮,等到这些大臣通通出粮以后,再通过三大钱庄,吸引百姓来存粮,然后行使利国利民之举。”

  虽然这两种办法都能够筹措到不少的粮食,但是还是需要一些粮食的原始积累,首先还是得让这些大臣们捐出一部分粮食。

  毕竟他们手里的粮食要比百姓手中的粮食要多的太多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大臣先出出血,只有这样钱庄存粮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百姓来存粮。

  这些所谓的大臣们,可是一个比一个精明,吃亏的事情他们可不会干。

  “除此之外,儿臣觉得存粮应当以期限来规定他们的利息,存粮越久,那么给他们的利息就越高,存得越短得利息越低。若是时限还没到,就将粮食取了出来,可以扣除一部分他们的利息。如此以来百姓就不会随随便便的存粮取粮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