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红颜录

第125章 贤者之鉴

汉末红颜录 响箭孤狼 5475 2024-11-15 08:19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曹操的先锋骑兵,轻装上阵,日夜兼程,好不容易赶到了无终。正准备沿着渤海沿岸的平原地带,向乌桓的大本营柳城发起突袭时,却遭遇了北方夏季的大雨天气。

  连绵数日的大雨,导致沿途道路泥泞不堪,积水成渊,“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不得已之下,进军的时间,只能暂且先往后推移,等待大雨过后,道路能通行之后再说。

  且不论被大雨困在无终,导致无法进军的曹操有多郁闷。此时的襄阳城内,过了几年安稳日子的刘备,同样也是郁闷得不行,正一脸无奈地在一家酒肆喝着闷酒。

  自从得知曹操出动大军远征乌桓之后,刘备便数次书信给襄阳的刘表,希望他能趁机发兵攻打许都。然而,刘表却始终不肯回信于他,无奈之下,他便亲自跑去襄阳,当面请求刘表下令出兵。

  然而,刘表却是以各种借口,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请求。刘备对于刘表的态度,是既气愤又无奈,若非他想要保存实力,甚至一度想自己率领本部人马,前去攻打许都。

  可一想到驻守在许都的一万曹军精锐,和许都那坚固的城池,再加上曹军的领兵将领,乃是曹操的得力干将于禁。若真是强攻许都,恐怕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那点实力,便又要消耗殆尽了。

  所以,刘备只能眼睁睁看着,改变天下格局的大好时机,从指缝间一点点流逝,自己却毫无办法。郁闷至极的他,便带着关羽和张飞,来到了酒肆中借酒消愁。

  “大哥,来时军师就说,刘表定然不会同意发兵许都的,你偏要不信,这下死心了吧!”张飞面不改色地端起酒杯,陪着已经有些醉意的刘备,喝完一杯酒后,略带抱怨地说道。

  关羽也默不作声地端起酒杯,自顾一饮而尽。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看其阴沉的脸色,显然也是很郁闷。而刘备听完张飞此言,并未生气,只是既生气又无奈道:“我只是没想到,刘表竟能愚蠢至斯,真是枉为汉臣。”

  张飞闻言又道:“大哥,依我看,我们还是趁早离开刘表吧!就他这般软懦的性子,要是将来曹操挥师南下,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曹操的进攻,说不定直接就献城投降了。”

  说到这儿,张飞忽然压低声音,又道:“要不,我们找个机会,除掉刘表取而代之,在曹操之前拿下荆州,便有了一争天下的实力。”听完张飞此言,刘备还未说话,关羽却是先摇摇头道:“三弟休要乱言,刘表纵然无能,却是在我等流离逃亡之时好心收留,大哥岂会做恩将仇报这等不义之举。”

  刘备虽有些微醉,但头脑却还算清醒,便也点点头道:“二弟所言极是,我刘备速来以仁义示人,若真行此不义之事,即便得了荆州,却也必然会失去民心,民心若失,要再多城池又有何用?”

  见两位兄长都反对自己的提议,张飞自讨没趣,撇了撇嘴没再多言。拿起酒壶,又给自己倒了杯酒,然后一饮而尽。关羽见状,也正要给自己倒酒,忽然想起一事,便道:“对了大哥,来襄阳时,军师不是说,让大哥一定要去拜会一下水镜先生吗?他既是军师的恩师,说不定有法子解决,如今我等面临的困境。”

  听完关羽的提醒,刘备也猛然想起,自己头来襄阳时,徐庶对自己的叮嘱。于是,他便对关羽道:“幸得二弟提醒,不然为兄险些误了军师所托之大事。走!我等先去打探一下水镜先生的住址,明日一早再去拜访。”

  翌日清早,刘备三兄弟自官驿出来,先去与刘表告了个别,言明要回新野去了。之后却并未直接离开,而是去了昨日他们已经打探清楚的水镜先生的住所。

  水镜先生自然就是徐庶和诸葛亮等人的恩师,之前萧筱还与之见过一面的司马徽。此时他正在自己房间研读经书,忽听书童来报,门外有三名号称是徐庶朋友的人,前来拜见。司马徽闻言,放下手中的书简,便让书童请他三人进来。

  很快,刘备三人便跟随书童进了房间,而司马徽也早已站起身来。待见了刘备之后,司马徽便对其俯身一拜道:“草民拜见刘皇叔。”没想到自己刚进门,还未说话,司马徽便猜到了自己的身份。

  刘备当下也赶忙俯身回礼道:“先生客气了,您既是元直的恩师,备也自当以尊师之礼相待。”两人一番客套之后,便相继入座,而刘备则也有些急迫地向司马徽阐述了自己如今所面临的困境,希望他能为自己指点迷津。

  然而,司马徽闻言,却是淡然一笑道:“老夫乃一介布衣,又无心出仕,虽薄有所学,却都是些文学典故之类,对于权术谋略,却知之甚少,实在无力为皇叔解惑。”

  能教出徐庶这样的学生,会是一个只会谈经著作的学者?刘备当然不会相信司马徽的话。不过,既然他如此委婉地拒绝了自己的求助,说明其只是不愿参与到,自己与刘表之间的权谋斗争中罢了。

  虽然未能如愿,但刘备依然很是客气地对司马徽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对自己的唐突提问道歉。司马徽对于刘备的态度很是满意,暗自点点头,便道:“虽然老夫无法为皇叔解惑,但却有人可以。”

  听完司马徽之言,原本有些失落的刘备,立刻两眼冒光,急忙问道:“先生所言何人?备即刻亲自上门拜会。”见他如此急迫的样子,司马徽却是不急不慢地说道:“此人亦是老夫的弟子,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原来是孔明先生。”刘备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后,当下有些激动地说道。而司马徽见他如此反应,当下也有些好奇道:“皇叔似乎知道孔明,莫非元直已经向皇叔推荐过他了?”

  对于司马徽的疑惑,刘备当下解释道:“是,元直确实也曾向备推荐过孔明先生,不过,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有人向备推荐过孔明先生了,就连元直之名,备也是经她推荐,方才知晓的。”

  “哦?六七年前,元直和孔明尚且年轻,学业虽略有所成,却也不足以为人所荐,不知皇叔是从何人口中,知晓他二人之名的?”司马徽也很是好奇,便出声问道。

  “此人名叫萧筱,乃是一女子,曾女扮男装,化名为萧羽。备之前跟随曹操剿灭吕布后,曾在许都与之偶然见过一面,只是当时,备并不知其真实身份,后来从元直口中,方才得知,原来她竟是贾诩之义女,并嫁给了郭嘉为妻。”

  “原来是她。”听到萧羽这个名字,司马徽恍然点了点头。而刘备见司马徽这副模样,也有些好奇道:“先生也听说过此女的名字。”司马徽闻言一笑道:“何止听过,老夫也与之有过一面之缘。”

  “先生竟也见过她?”见刘备满是惊讶的样子,司马徽笑着点点头道:“想来,便是我们见面后不久,她回到许都就与皇叔遇见了,故才向皇叔推荐了元直与孔明,只是可惜···唉···”

  说到此处,司马徽忽然叹了一口气,刘备见状,不解道:“先生何故有此长叹?”司马徽又叹了口气道:“若是当初元直与她···唉···天意难违,想来元直命中便已注定与她无缘。”

  听完司马徽这番有些不着边际的话,原本坐在刘备身边一言不发的张飞,忽然眼睛一亮,道:“难怪元直那小子,每次提起曹操和他麾下的郭嘉时,就满脸的忧郁,原来之前与他的夫人还有过这等······”

  “三弟休要胡言。”张飞话未说完,刘备便打断了他。随后又对司马徽道:“先生对此女子有何评价?”司马徽闻言,神色开始变得凝重起来,半晌之后才缓缓说道:“此女深不可测!”

  见司马徽对萧筱给予如何高的评价,刘备不由皱起眉头道:“先生是指哪方面?”司马徽沉声道:“老夫只能说,虽然她身为女子,若其有意出仕,得之可得天下。”

  这样的评语,与他评价诸葛亮的不太一样。之前,司马徽曾将诸葛亮和庞德公的侄子庞统,并称为“卧龙凤雏”,并私下与人言之: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两句话极为相似,仅有一字之差。然而,“得天下”与“安天下”,虽然大致意思一样,却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安天下”的表达更为含蓄,理解更为广义,既可指结束乱世,安定天下,也可指在和平年代,安定治国。

  而“得天下”则表达的更为直观了,意思就是,谁能得到她的辅佐,谁就能得到天下,成为这天下的新主人。所以,对于刘备这等诸侯而言,“得天下”比“安天下”,更具有吸引力。

  只不过,如今萧筱已经嫁给郭嘉为妻,就算她有心出仕,刘备也不可能得其相助了。想到这儿,刘备不由极为惋惜地摇了摇头。见刘备这副沮丧的样子,司马徽微微一笑道:“怎么,刘皇叔这是在为之惋惜?”

  刘备并不否认,点点头道:“如此人才,不能为我所用,岂有不惜之理。”司马徽闻言,道:“刘皇叔也不必失落,眼下不是还有诸葛孔明吗?皇叔不妨去隆中一行,若得其相助,同样可成大事。”

  经司马徽一提醒,刘备也很快回过神来,道:“先生所言极是,明日我便前往隆中,亲自拜会孔明先生。”由于司马徽闲聊了几句,刘备便与之告辞,带着关羽、张飞离开了司马徽的居处。

  而在刘备三兄弟离开之后,司马徽便也起身来到舍外,面带忧虑地望着诸葛亮所处隆中的方向,喃喃自语道:“卧龙出山,不知能否改变这天下的格局?”良久,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方才回屋去了。

  “大哥,你真相信水镜先生之言,她一女子,竟有如此通天的本领?”对于方才司马徽对萧筱的高度评价,张飞很是不屑一顾。在他看来,萧筱除了长得好看些,不可能拥有如此大的本领,故在回去的路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刘备闻言,却是一脸认真地说道:“就算没有先生所言那般神通广大,但也定然不可小觑,毕竟元直也曾说过,她的能力,不在自己之下。”张飞听完,依旧有些不以为意,不过却没再说什么。

  而关羽则一手持着自己的偃月大刀,一手抚摸着自己修长的美髯,沉声道:“无论是真是假,现她已身处曹操阵营,与我等极为不利,还是尽快寻得卧龙相助,摆脱当下面临的困境要紧。”

  听完关羽此言,刘备赞同地点点头道:“刘表昏庸软懦,其子更是无能,若等曹操彻底平定乌桓,到时挥师南下,荆州必是其囊中之物,我等要尽快想出抵挡曹操的办法。”

  不光刘备,此时的江东孙氏,同样也在担心,如何应对日后曹操的大举南下。之前由于甘宁的投效,孙权对其很是看重,并听从他的建议,打算再次攻打江夏。

  然而,当大军抵达夏口港,刚刚进攻了没几日。率军亲征的孙权,却忽然收到吴郡传来的急报,他的母亲吴夫人病危。得知此消息,一向极为孝顺的孙权,立刻失了方寸。

  就连周瑜得知此事后,也陷入了沉默。吴夫人对他如亲生儿子一般,如今她病危,即便明知此时撤兵,会让黄祖得以喘息,今年恐再难攻下江夏。可若不予理睬,又实难心安。

  最后,甘宁见孙权和周瑜两大主心骨都无心恋战,将士们士气低落。虽心有不甘,却也主动提出撤兵,来年再战。于是,孙权便不再纠结,立刻下令撤军。而他和周瑜,则带着亲卫,连夜赶路,先行回到了吴郡。

  即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赶路,等孙权和周瑜回到吴郡时,依旧未能见到吴夫人的最后一面。连夜奔袭劳累,再加上过度伤心之下,孙权当场就晕倒在了吴夫人的灵前。

  待孙权醒来后,就迫不及待地换上孝衣,前去吴夫人灵前大哭起来,闻之无不为之动容。周瑜虽为外姓,却和孙权一样,对吴夫人施与孝子礼,以表达自己的敬意。

  等办完吴夫人的丧事,很长一段时间,孙权都难以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最后还是周瑜私下找他谈话,劝他不能因此而耽误大事。在周瑜的劝导下,孙权才渐渐放下悲痛,开始处理政事。

  由于没能拿下江夏,周瑜认为,一旦日后曹操挥师南下,想对江东动手,必然也会先攻占江夏,以此作为水军根据。所以,必须要在曹操之前拿下江夏,同时,他还提出,加强柴桑的防守和兵力,以防万一。

  听完周瑜的建议,孙权便拨给甘宁五千军士,让他前去担任柴桑太守。一方面是防止黄祖再度偷袭,一方面却是将他调离身边,防止他和凌统见面。

  虽然孙权私下已经专门找过凌统,命令他不许找甘宁报仇,可两人见面,依旧火药味十足。几次劝说无果,孙权只能想办法将两人分开,防止某天发生意外之事。

  曹操还未解决乌桓,而作为他对手的刘备和孙权,却早已未雨绸缪,提前筹划着,如何应对日后与他的对战。若是让曹操知道后,不知道他是该高兴自己的威名可以让二人如此忌惮,还是该生气两人竟如此不识好歹,非要跟自己作对呢?

  不过,眼下的曹操,却是快被北方该死的大雨给气死了。不知为何,今年的夏季雨水格外多,前一场雨刚刚下完,地面还未干,第二场雨已经接连而至。导致其大军在渤海一带滞留了已经快两个月了。

  这么长的时间,负责粮草补给的后勤部队,都已经赶上他们了。如此多的人,就算他再怎么小心,也无法隐瞒乌桓人的耳目了。得知曹操大军来袭,三郡乌桓立刻在曹操沿途必经之路上的关卡,设下了重兵。

  此时,以奇袭制胜的计策已经失败,不光曹操,就连郭嘉也深感郁闷,却也无可奈何。天意难测,谁能想到,他们竟遭遇了如此长时间的大雨,导致军机延误,这能怪得了谁呢?

  即便过几日,雨停了,面对早有准备,严阵以待的乌桓大军,曹军又能有多少胜算呢?此时,曹操军中,已经有不少人觉得,曹操肯定要下令撤军,放弃攻打乌桓了。

  而曹操心中,也确实起了撤退之心,却因为觉得太过不甘心,才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而就在他打算召集众人,商议是否要撤兵之时,一个人的到来,打消了曹操撤兵的想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