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赴死

第7章 纸上谈兵的赵括!

  李承乾是太子,大唐的储君,他的观点将来也会影响到大唐的国策,自然要慎重。

  “这些朝臣废除科举的谏言,对,也不对!”

  李承乾直言不讳道。

  魏征神色一怔,黝黑的眉头紧蹙,脸上闪过一丝疑惑。

  “殿下此言何意?”

  他一时没明白李承乾的立场,是支持科举,还是反对科举。

  “科举制度从武德四年实行至今,为我大唐选拨出了众多出类拔萃的学子,参与到朝廷治国方略当中,可谓是功不可没!”

  “科举制度是我大唐不可或缺的国策,坚定不可动摇!”

  “妄言废除科举者,其心可诛!”

  李承乾义正言辞道。

  科举制度无疑是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也让朝廷发掘出了许多有学之士,共同治理天下。

  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也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官场权势的垄断,进一步巩固皇权!

  魏征听到李承乾这么说,不由得长松了一口气。

  只要李承乾支持科举就好,不然李世民这次训斥的话,他可拉不住了。

  魏征的心中还有一丝疑虑。

  “殿下此言,在臣听来,是支持科举的。”

  “那先前为何又说奏章所言是对的?”

  李承乾也没有隐瞒,一脸认真得解释道。

  “科举制度推行至今,依然侧重于明经科与进士科的考核。”

  “这两者科考的内容是对典籍诗赋的考量,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

  “学子们为了完成科考,自然是对传承典籍死记硬背,读烂的经义注释一尘不变,没有任何创新。”

  “能够从书中明悟出新道理的才子少之又少,多数学子都成了死读书的呆子,除了夸夸其谈之外,还会什么?”

  “科举忽视了对考生实际治理能力的考量!”

  “这些考生的认知与实际行政有所脱节,进入朝廷之后,与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何区别?”

  唐朝的科举制度推行时间也不过十几年,自然也会存在许多弊端。

  实际上历朝历代都依然在对科举不断完善,寻求完美。

  李世民那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显然说早了。

  “轰——”

  在听完李承乾对科举制度的看法之后,魏征彻底傻眼了!

  “纸上谈兵”四个字对于魏征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魏征从未想过科举制度还存在着这么多的弊病,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很清楚李承乾不是在危言耸听!

  那些以“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科考的学子,有几个是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的?

  科举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方向走错了,就会衍生出许多问题。

  魏征回过神来,神色震惊得看着面前的李承乾,突然觉得一阵陌生。

  这还是他印象中的那位太子殿下吗?

  单凭李承乾刚才对科举制度的利弊分析,就让魏征惊为天人!

  魏征来不及多想,立刻摆出虚心受教的姿态,朝着面前的李承乾拱手问道。

  “臣不才,还望殿下不吝赐教!”

  “有何良策,能够弥补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

  魏征相信李承乾既然能够看出科举制度的这些弊病,一定也想过解决的办法!

  不论是为了朝廷,还是为了天下学子,魏征都想要寻求完善之法。

  看着魏征一副学生求教老师的姿态,李承乾哭笑不得,连忙摆手。

  “魏大人,言重了。”

  “孤是有些想法,但还算不上什么良策。”

  “你我之间就是浅谈一番,不必如此郑重!”

  魏征的反应有些出乎李承乾的预料,明白他是为了天下学子,心中不免肃然起敬!

  尽管魏征平日里经常怼人,就连李世民都找骂不误,但也都是有理有据。

  说到底,魏征的初心还是为了朝廷,以及天下百姓!

  “臣洗耳恭听!”

  魏征惊喜道,目光火热得看着李承乾,心情有些急切。

  李承乾也没有隐瞒,说出了自己对完善科举制度的想法。

  “科举制度眼下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学子们脱离了实际,认知局限于固定的传承典籍,只知道埋头苦读经义策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孤以为,想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应当在科考的内容中添入“杂学”的书籍,扩宽考生的知识面,能够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将各地遇到的民生问题作为考核内容,列入到科举考试当中,考量考生们实际参政议政的能力。”

  听完李承乾完善科举制度的想法,魏征黝黑的脸颊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好主意!”

  “如此就能看出学子们的真实能力,贴近民生。”

  “将来也能够为我大唐选拔出更多经世致用之才!”

  “臣佩服!”

  魏征情绪激动得朝着面前的李承乾拱手再拜道。

  这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方法很简单,可魏征却从未想到过这一点。

  这一刻,魏征心中对李承乾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丝毫不怀疑等李世民百年之后,李承乾绝对能够扛起大唐江山,成为一代英主!

  这让从不选择站队的魏征,内心都出现了一丝动摇!

  如果将来真的要在李承乾跟李泰之间做出选择的话,魏征一定会坚定不移得支持李承乾!

  “魏大人不必如此激动!”

  “将来要如何推行科举,在朝廷,在百官,在陛下!”

  “况且这只是孤的一番浅见罢了。”

  “科举之路任重而道远,并非是你我三言两语就能左右的。”

  “这其中牵涉太深,一时半会也无法改变。”

  李承乾清楚朝廷推行科举,除了选拨人才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集权,打破门阀士族对官场的垄断。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以实现。

  别说是李世民在位期间,哪怕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也依然摆脱不了门阀士族对朝堂的控制。

  直到一个名叫黄巢的男人出现...

  魏征神色一怔,目光看向李承乾,眼眸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从李承乾的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

  牵涉太深?

  李承乾明显没有把话说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