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朕杨昭,手撕隋末剧本

第28章 相信自己的眼光

  杨嶷接过缰绳,轻轻摆手。

  “此次你虽有过,但也不至于丧心病狂,此次大军出征,要拿个彩头,便暂时宽恕于你。只是,可一而不可再,若军中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就别怪本督军执法无情了。”

  参军连连叩头。

  “卑职领命,卑职再也不敢了。”

  杨嶷利索的翻身上马。

  面对杨玄感的凝视,他说道:“杨将军,早已听闻你治军不凡,只是这一回,倒是让底下人辱了你的名声。”

  杨玄感捏了捏拳头,腮帮子鼓鼓的,气炸了。

  他按捺着火爆脾气,呵呵一笑:“让安平王见笑了,卑职以后会严加治军,此番事件,不会再次发生的。”

  话音一落,他又给底下跪地的参军飞去了一记眼刀子,怒道:“你还在这里干什么?虽督军饶你性命,但本将军却不容你轻狂,自去领军棍三十,一路行走南下,别妄想骑马了。”

  参军满口苦涩,只好应是。

  看着他灰溜溜的起身,杨嶷笑道:“杨将军真是位治军能人,只是,在本王看来,还是略微有所不足之处。”

  “哦?”杨玄感眉峰一动,冷冷看去。

  他统军多年,竟然被一个从未接触过军事的狂妄小子教育起军事来了,杨玄感有些想笑。

  杨嶷说道:“难道不是么?我大隋再不济,论骑兵,那也是一人双马才及格吧?结果,本王到此,竟然连一匹多余的马都没有,难不成,我大隋的将士们,只能拥有一匹战马?若战马出了事,骑兵就只能行走,沦为步兵了?”

  这……

  听了这番话,杨玄感一张国字脸倏地涨红。

  又气又怒啊!

  杨嶷这时候又说道:“杨将军不用给朝廷省钱,我大隋就算是再穷,战马的钱还是出得起的,陛下更不会亏待了将士们,有需要的话,可以请旨,为军队购置战马,陛下会酌情考虑的。”

  “……”杨玄感捂着胸口,额角嗡嗡直跳。

  这阴阳怪气,绝了!

  他已经开始后悔刚才为难杨嶷,故意看他笑话了。

  这一张嘴,就不是什么好人……

  眼看找回了场子,杨嶷这才放缓了语气。

  “事不宜迟,这点事情,日后可再行商量,我等还是赶紧出发,别耽误了行程。”

  眼看结束了刚才的话题,杨玄感这才脸色稍霁。

  他嗯了一声,通知全军上下,沿运河出发。

  一路上,他也不敢对杨嶷再轻举妄动了,生怕又自讨没趣。

  杨嶷在杨玄感军中,也相安无事了起来。

  随同军队一起南下,看着杨玄感吃瘪的模样,他暗暗一笑。

  虽然他的父王是废太子,可也是跟着一起见过世面的,岂会被一个将军便吓唬到了。

  换成杨素,他还可能忌惮一二。

  至于杨玄感,虽与杨素同等官职,可论秉性,远不如他父亲杨素足智多谋,心性沉稳。

  此番激将法,立马将他憋得满心郁闷,杨嶷看得心里暗爽。

  就算他这个督军再如何没有根基,那也不是随便一个参军就能羞辱得了的……

  若不趁机立威,日后在这军中,如何行事……

  ……

  就在高颎和杨玄感两路分兵南下的时候,第二天,杨昭在宫中,就收到了各地快马加鞭送来的奏疏。

  他打开一看,瞬间震怒。

  杨裕果真是南逃了,竟然还怂恿了一些以前受苦,大难不死的民夫造反。

  甚至,还故意泄露谣言,说他们是清君侧,本意匡扶社稷,以正朝纲。

  他父皇杨广之所以早亡,正是他杨昭下毒所致,就如同他兄长长宁王杨俨一般的病症,都是他上位的眼中钉,都被他使计铲除殆尽了。

  若不是他杨裕机警,察觉到了真相,及时南逃,恐怕下一个死的,就是他这个先太子的次子了……

  “岂有此理。”杨昭一把将奏疏扔在桌上。

  若不是为了天下苍生,他父皇又岂会身故……

  不过,这也确实让杨裕抓到了机会。

  尽管杨昭登基之后,便用重金抚恤了众多服役而亡的民夫们,但是,横死者无数,远不是金钱能够抚平的伤痕。

  若就此平息,让时间冲淡伤痕,倒也不会酿成大祸。

  只是,被杨裕各种谣言一激,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们,脑门一冲,理智不再,便萌生异心了。

  想到这些,杨昭缓和了一下心态。

  “算了,这也算是父皇留下来的隐患,朕作为父皇的儿子,于情于理都要帮父皇收拾这个烂摊子。至于杨裕,只是投机取巧,算不得本事,没有根基,迟早要灭。”

  所幸,要不是他豪掷万金,重重抚恤了民夫,恐怕跟着一起造反的人,只会更多。

  “看来,《隋书》之中,父皇看紧了房陵王一脉,倒是杜绝了这个问题,真正闹出轰轰烈烈的造反之祸,已经是后来的事情了。”

  这次,是他大意了。

  他顾念亲情,却忽略了对方的人品。

  有时候,对待宗室确实不能太过信任,否则会自讨苦吃。

  不过,看到了杨裕种种丧心病狂的传谣作为,杨昭又翻看了前线递过来的奏疏,脸色也好转了不少。

  “同样是兄弟,杨裕这般不济,但杨嶷,却是出乎了朕的意料。”

  当时杨嶷教训杨玄感军前参军的事情,被不远处的高颎看在眼里,回头便一纸奏疏,上禀了杨昭。

  杨昭见了,十分宽心。

  可见,此次所托非人。

  杨嶷的能力,确实是有的,年纪虽轻,但目前看来,未来必有作为。

  “朕错信了一个杨裕,给了他作乱的机会,杨嶷,朕再信你一次,别再让朕失望了……”

  杨昭看着奏疏上的内容,幽幽叹息。

  这是他第一次不按照《隋书》的记录,听从自己的内心任命官员。

  尤其,这个大臣的身份,还格外敏感。

  但是,杨昭愿意相信一次自己的眼光。

  否则,他日后难不成就只能成为《隋书》的棋子了?

  史书说得对,任何有作为的君王,都有着过人之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隋书》中记载的人才,他要收于麾下,但《隋书》没有的人才,他也要勇于发掘。

  谁能保证,杨嶷会比唐国公的二公子差呢?

  只是,《隋书》里面,没有给他这个发挥的机会罢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