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并没急着离开,看样子不住够本根本没有离开的打算。
这年代交通不方便,出一趟远门非常不容易。
下次再见面还不知道猴年马月,一个不好就是最后一面。
当然也有给李二郎撑腰的意思。
为了窦氏的安全,李渊没少派遣人手跟随。
如果不计算李元霸这个特殊存在,战斗力比罗文县整体实力都强。
这么强的力量只要窦氏不走,就会留在罗文县。
也算用心良苦。
至于李二郎却没闲下,整天忙的不可开交。
不论为了讨窦氏开心还是为自己的后半生考虑,都不容懈怠。
今天终于初见成果。
“二公子,都按照您的吩咐弄好了。”
寿伯恭敬道。
“恩!”
李二郎轻轻点头,看着将军府新划分出来的区域还算满意。
这次不是开荒种田,而是盖了一排排阳楼,前后各有一块不小的操场。
崭新、亮丽,比李二郎自己住的房子都好。
代价是李二郎宣布破产了!
将军府府库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进来个耗子都没藏身之地。
还好下人们每个月不需要发银子,不然李二郎绝对的当一次黑心老板。
“公子,我们盖这么多房子干嘛?原来的房子不是好好的吗?”
嫚看着新房子也开心,但开心过后满是心疼。
那可都是钱啊。
李二郎看着终于习惯叫自己公子的嫚微微一笑。
“这可不是用来住的,我打算在这里开个学院。”
“学院?”
嫚和寿伯都有些疑惑,又是一个新名词。
“恩,就是类似于私塾的地方。”
嫚有些不解:“那不是书院吗?咱们这里没有那么多人需要读书啊。”
这么多房子容纳三千人不是问题。
而读书是有钱人家的事儿,罗文县这种穷乡僻壤……
别说有钱的了,能吃饱的人家的孩子都集中在这里都不见的放满一间房子。
李二郎摇摇头:“这里可不是只为有钱人家准备的。”
“寿伯,通知下去,所有将领以及士兵家属的子弟,无论男女,未满十六岁者明天都在这里集合上学,七岁以上,十四岁以下者,必须来!
学院每天管午饭!”
“还有,军队中上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兵,分三班,每天一班,轮流来学习。”
“将军府的下人闲暇之余也可以来学习。”
以现在将军府的底气李二郎敢这么阔绰是提前做过统计的。
精兵五百,辅兵接近七百,大多数不是罗文县的,要么是太原附近之人,要么是流民参军。
符合条件的子弟,基本就一百来人。
否则以一家正正常常五六个孩子的水平,一个来月将军府粮仓也的变成饿死耗子的地步。
当然,就这一百多人也的按照将军府仆人的伙食标准来,基本每顿吃个七分饱的样子。
毕竟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话不是白说的。
不要觉得李二郎小气,能保持这种状态到神奇玉米第二批成熟,李二郎不知道要死掉多少脑细胞。
至于士兵,这些人本就吃的公粮。
一连串命令,寿伯和嫚早就呆了,呆愣楞的站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语。
“啊,公子,女子也能上学吗?”
“当然!”
李二郎肯定道。
“二郎,普通人家的孩子上学有什么用吗?在这乱世他们学一些战斗本领也就能用一辈子了,至于女子,更没必要了。”
窦氏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开口说道。
对于窦氏的话没人觉得不妥,寿伯和嫚甚至还下意识的点点头。
点完头才想起还没见礼呢,赶紧行礼问好。
窦氏微微点头算是回应,继续看着李二郎。
作为后世人,李二郎可知道普通人读书的作业,也有无数说服人的理由。
“母亲,现在军中识字之人绝对不超过二十之数,能达到读写的估计一巴掌都能数过来。”
窦氏继续点头,这是常态。
“圣人曰,知书达理。有了文化将领们念头就会通达,行军打仗如虎添翼。”
“至于女子,虽然人们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孩儿不敢苟同,很多时候女子掌握了知识并不比男子差。”
“当然,学院肯定不止教识文断字,孩儿会亲自教导剑法,就算他们不去参军,在这乱世能多一份自保之力也是好的。”
窦氏点点头,又摇摇头。
说心里话,窦氏本身是顶级贵族,从小聪明伶俐,自然识文断字,知道女子知书达理的重要性。
但按照人们的普遍看法,李二郎说的又是歪理。
不过不管咋么说,现在的李二郎总比原来一天天就知道吟诗作画要好。
不等窦氏说话,李二郎继续说道:“学院的名字孩儿已经想好了,就叫唐家学院,父王担任第一任院长。
当然,父王不在这里,只能由母亲代理了。”
窦氏被李二郎逗乐了:“你能想着你父王是好的,至于让母亲代理就没必要了。”
李二郎眉毛一挑:“太有必要了!
母亲出生高贵,是隋皇室核心贵族,代理院长也代表着咱们家的学院上受天命,受苍天保护。”
什么天命不天命的李二郎不太在意,文房四宝弄到手了,可还有两千两银子是实实在在的啊。
努力了好几天都没白票到,就看这一波了。
窦氏大路远的把银子带到罗文县,再带回去……
窦氏微微有些犹豫,李二郎赶紧对有说话权的寿伯使了个眼色。
寿伯心领神会,行了一礼道:“二公子说的不错,如今虽然群雄割据,但真正统的还是公主一家,天下找不到比公主更合适的了。”
窦氏本就是公主的女儿,很小的时候就被隋帝杨广收养,深得喜爱,称呼为公主并无什么不妥。
李二郎的小伎俩根本瞒不过窦氏的眼睛,不过窦氏也不到破,微微点点头:“好,我就暂且代替你父王。
赏,赏唐家学院白银两千两。”
“孩儿代唐家学院的所有学子谢过父王和母亲。”
李二郎终于松了口气,可算到手了,就等着米下锅呢。
随即李二郎对寿伯吩咐道:“寿伯,拿出一千两银子采购粮食,再拿出五百两采购铜矿石和铁矿石,三百两采购布匹,越快越好。”
看着李二郎刚到手的银子还没捂热呢就出去了一千八百两,感情早就把这些钱算进去了哈。
窦氏不由的嗔怪道:“你让我代替就是等着这两千两银子吧?”
被当场戳破,李二郎老脸一红:“哪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