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大奸商

第83章 谁挡我财路,我断谁生路

水浒大奸商 树梢有个蜂窝 3230 2025-02-11 03:35

  当晚,齐州西南边,

  一处靠近山坡的城墙上,架起了绞架,将一袋袋粮食吊上城墙。

  太平会在齐州的粮行掌柜,亲自带人守着,

  曾知州也派了五百厢兵帮忙。

  柴宣运粮用的马车,每车至少能拉一千斤粮食,

  一次二百车,大约二十万斤粮食,

  目前,每二天可运来一次。

  对于整个齐州来说,远远不够,但足以让齐州多坚持些日子。

  …

  日子一天天过去,

  天气渐冷。

  齐州仍被围着城。

  三更时分,一支百余名骑兵组成的队伍,举着火把,在齐州西面巡逻。

  这是一支御瘟军的队伍,

  领队之人是齐河的一名都头,姓于,迫于御瘟军的威势,为了活命,只得加入。

  众人正骑着马在官道上慢悠悠地走着。

  忽闻前方传出几声鸟鸣,三长一短。

  于都头心中一喜,道:“走!过去瞧瞧。”

  百余骑朝着鸟鸣处行去,却是几辆马车停在路边,支起了几台锅灶,

  炉中小火炖着肉,香气扑鼻,

  旁边还有几坛酒。

  “于都头!哎呀!今日怎的这般晚啊!这肉都炖烂了。”

  一伙计模样的人,笑嘻嘻地迎了上来,为于都头牵马。

  于都头翻身下马,将马鞭往腰间一别,随意说道:

  “今日上面训话,出来的晚了些,快些拿酒来,这晚上巡逻不喝些酒,总是犯困。”

  他大大咧咧地走到一台锅灶前,捞了块肉,吹吹热气便往口里送,

  有伙计早打了一碗酒递给他。

  其余巡逻之人,大都纷纷下马,围在锅灶前吃肉喝酒,

  众人都很随意,说说笑笑,似乎都是老朋友了,

  唯有一位年轻小子却依然骑在马上,对着于都头道:“都头,我等奉命巡逻,可是军令,都头怎的在这里吃喝?”

  于都头满不在乎地回道:“王兄啊!眼下齐州到处都在闹天花,哪有人还敢来齐州?

  这夜间连个鬼影都没有,巡逻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何必那般认真?

  来!一起来喝酒吃肉,

  吃完再小憩一会儿,天便亮了,

  我等便可回去复命,这里的炖肉可香啦,保你没吃过。”

  于都头说话间,朝着那人招了招手。

  那人冷哼道:“姓于的,你违抗军令,就不怕在下回去告你一状?”

  于都头见他不识好歹,也懒得理会,道:

  “这里都是老子的兄弟,你要巡逻自己去巡,要告状大可去告,看看上官是信你,还是信我?”

  那人闻言,气得半晌说不出来话,怄着气,骑在马上。

  招呼骑兵们吃喝的伙计凑到于都头耳边,低声问道:“都头,此人是谁啊?瞧起来面生得紧?”

  于都头摆手道:“上面派下来的小子,不识抬举的,以前是个放牛的穷鬼,御瘟军赏他三瓜两枣,吃了几天饱饭,真当自己是痘瘟天师的徒子徒孙了!”

  伙计道:“这样啊!可否……”

  他稍作停顿,似是在征求于都头的意见。

  于都头点头道:“随你!”

  伙计会意,从锅里捞了碗肉,笑呵呵地端到那人面前,双手捧着,笑道:

  “军爷,巡夜辛苦了,请吃些东西,也好有力气为天师老神仙做事不是?”

  那人闻着肉香,其实心中也馋,只是拉不下面子。

  见伙计亲自端来,也就顺势接过,坐在马背上,一声不啃的吃了起来。

  一顿饭,足足吃了半个时辰。

  酒饱饭足,于都头又与众人说了些浑话,

  这才起来哟喝众人,准备离开。

  伙计又跟上去,拿出一袋银子塞进于都头手中,笑道:“都头巡夜劳累,些许俗物,不成敬意,还请都头笑纳。”

  于都头打开袋子一瞧,足有一百多两,顿时呵呵大笑,拱手道了声:“多谢!”

  自己取了二十两,其余全都平分给身后的巡逻兵,

  众人心满意足的离去。

  事实上,这段日子,只要他们负责巡逻这片区域,都会有人迎上来提供吃食和银两,

  事出蹊跷,

  但有吃有喝还有钱赚,

  他们也不会不识趣的,非要问问对方的来历。

  巡逻队伍又走了一会儿,之前与于都头不对付那人,突然觉得肚子有些不舒服,跑去树林中方便。

  他蹲下没多久,

  便有一人溜到他身后,捂住他的口鼻,将他捂晕过去。

  接着那人从腰间布袋中,抓出一只毒蛇,对准他的脖子咬了下去……

  于都头听到几声鸟鸣,知道此事已成,故作不耐烦道:

  “这厮怎的去了许久?来人,去瞧瞧他。”

  一名巡逻队员跑去,

  很快便传来惊呼声:“头儿……他……他好像被蛇咬了!”

  ………

  高唐州没有水路直达齐州。

  柴宣的粮草,先自高唐州走水路,到齐河,再自陆路到达齐州附近。

  所有的行程,皆是在夜间进行。

  御瘟军大多驻扎在齐州城附近,他们也没有船,控制不了水路。

  所以,高唐州到齐河这一段,夜间行船很安全,

  柴宣调派了一些船只,白天就停在离齐州不远的河面上,到了晚上才依次靠岸,卸下物资。

  齐河到齐州,官道笔直,一马平川。

  一般奉命来此地巡逻的队伍,都是在御瘟军中不怎么受待见的,尢其是夜间巡逻之人。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各县的公人,之前在各自地盘上耀武扬威,何等威风?加入御瘟军实属迫于无奈。

  柴宣早派人联系过他们,

  大家谈好,他们巡逻时听到三长一短的鸟鸣声,便可去随意吃喝,歇息。

  其他事情莫问,莫管。

  只要睁只眼,闭只眼,自有银子可拿,

  还可在御瘟军被朝廷剿灭后,不受清算。

  条件诱人,沿途几支巡逻队伍的头领,皆答应下来。

  柴宣的车队过官道时,他们就会在数里外,被人挡住,就地吃喝,直至车队离开。

  一直相安无事。

  若有刺头不合群,也会暗中让他出意外死去。

  ……

  太平村的护院要在徒骇河布防,

  所以护送车队,只跟了二百名护院,

  让他们以斥侯的身份,在齐河至齐州的官道附近活动。

  为车队行进,探明情况。

  真正押送车队的人,乃是芒砀山的千余号人马。

  樊瑞,项充,李衮共同带队。

  宋朝马匹难得。

  芒砀山之前仅有骑兵一百,弓手三百,滚刀手六百,

  其余喽罗,皆是后补成员

  柴宣经常派人去河陇地区买马,他舍得银子,自然能买到好马,

  为押送货物,柴宣拔给他们九百匹骏马,

  自此,一千号人,全改为骑兵。

  与太平村的骑兵不同,他们手中拿得仍是胡铁匠改良过的普通弓箭,

  例如,白桦弓,黄桦弓,麻背弓等。

  每人腰间佩着手刀,背上背着蒙有铁皮的蛮牌。

  樊瑞三人,却是拿着复合弓。

  眼下,这支运粮队伍,已增加至马车五百辆,一千匹马儿轮换着拉车。

  齐河到齐州不过四十多里的官道,三个时辰足矣。

  柴宣特意交待过,若是遇到硬岔子,直接弃车骑马,逃了便是,

  一千骑兵在平原处,对方想吃下根本不可能。

  而柴宣运往齐州城的货物,至少十倍的利润,丢几批货物,根本不在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