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两军相接
亲兵得令,当即命令传令兵传下去。
得到命令,神机营将士将弹药装入膛,又扯好引线,准备随时点燃。
双方距离拉近的极快,眨眼间双方的距离就剩下一百步。
“让神机营点火!”朱祁镇下令。
看到旗语,神机营立即点燃引线。
当两军距离只剩下七十步的时候,突然,明军前军停了下来。
最靠前的刀牌手齐齐单膝跪地,架起盾牌,漏出了后面的火铳兵。
这些火铳兵在下令前进之前就已经装好了火药,立即拿出火石点燃了引线,准备进行齐射。
陈怀脸色又变,“这为什么不分段射击?一枪放完了瓦剌骑兵冲上来怎么办?”
朱祁镇瞥了他一眼,冷冷说道:“总共就四千火铳兵,对面数万人,你还想分几段射击?”
正统年间,明军的火器虽然威力已经不小,但问题也明显,就是使用起来十分繁琐。
“弹药”一词,古已有之。
所谓弹药,最初便是铅弹和火药的合称。
明代火铳装填弹药的流程,开始时要将火铳的枪管清理干净,然后从铳口处向枪管内装填火药,填完之后再用一根专用的细长木棍,称作通条,来将枪管内的火药给夯实,接着再往枪管内装填实心铅弹,再用通条夯实,最后再添加引线,点燃之后,才能发射。
从这一段描述即可看出,装填弹药的过程很耗费时间,因此为了满足连续不断的射击,三段击应运而出。
三段击这个战术,起码在明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一年,黔宁王沐英平定云南之时,“贼之所恃者,象耳。略以骑兵与之挑战,已不能支”。
为了对抗大象,沐英于是“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轮番射击。
效果很不错,“矢石俱发,声震山谷,象皆股栗而奔”。
等到永乐年间,三段击在明军军队之中就已经成为神机营的日常战术之一。
不过与刻板印象有点出入的是,所谓的三段击并不是一定比一轮齐射更好,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所以朱祁镇分析当前局势之后,只让前军进行一轮齐射,这自然也有他的考虑。
战场上,火铳兵们待引线点燃之后,平举起火铳,瞄准对方胯下的战马。
此举是给瞄准留些许提前量,火铳后坐力不小,瞄准对方战马,火铳发射之时,后坐力作用之下,射中的就是马上的人了。
瓦剌骑兵冲到只剩下五十步的时候,引线燃尽,四千杆火铳齐齐吐出火舌。
紧接着,后排的四千弓弩手,也配合火铳兵,开始了第一轮齐射。
同时,后方的十四门永乐大将军炮和四百二十门盏口炮,也怒吼着射出炮弹。
铺天盖地的箭雨和震耳欲聋的火器声蔚为壮观,耳闻目睹让所有冲锋的瓦剌骑兵为之一愣。
但明军并没有给他们反应时间。
下一刻,铅弹、炮弹、箭雨纷纷落在瓦剌阵中。
“啊!”
三重远程攻击的叠加之下,众多冲在前面的瓦剌骑兵纷纷坠地,大军死伤甚多。
前面的瓦剌骑兵接连倒下,他们也成了友军的阻碍,后面跟着的骑兵躲闪不及,马蹄被绊倒,连人带马一个跟头栽了下去。
看到有人坠马,其余的骑兵也不得不勒马减速,而再后方的骑兵亦是来不及反应,一排接着一排的与前面的友军相撞,这更让挨得极近的大军乱作一团,冲锋速度顿时慢了下来。
远处的朱祁镇看到这一幕,迅速下令:“加快擂鼓!让前军贴上去!”
得到命令的亲兵大声喊话:“命令前军进攻!”
咚咚咚!
象征着前进的鼓声变得密集起来。
半跪着的刀牌手迅速起身,开完一枪的火铳兵拔出佩刀,后排长矛兵迅速上前,最后的弓弩手从箭袋中拿出箭矢,进行下一轮的抛射。
此刻两军之间的距离只剩下四十步,距离之短,瓦剌骑兵无论如何是再也冲不起来,明军将士可以放心大胆的冲上去和瓦剌人近身搏斗了。
“杀!”
看到混乱不堪的瓦剌骑兵,众多明军士兵想到一路上的委屈,纷纷怒吼着杀向敌阵。
这是他们自从京师出发之后,第一次与瓦剌人战斗。
比起莫名其妙被包围然后陷入绝境,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分出胜负才是他们内心渴望的。
骑兵相比于步兵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和冲击力,然而遭到明军远程武器的近距离齐射之后,瓦剌的阵型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朱祁镇的目的,就是趁着这个难得的时机,让大军冲上去和对面短兵相接,消除掉骑兵速度和冲击力的优势。
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瓦剌人没了策马余地,不得不提前跳下马,准备与明军搏斗。
瓦剌大军前列,地上的噶尔真支起身子,刚才他一马当先冲在前面,虽然没被击中,但一发炮弹擦中了坐骑,马匹受惊之下,把他掀了下来。
噶尔真五脏六腑被摔了个七荤八素,浑身上下吃痛不已,靠着坚强的意志,撑着地面,艰难起身。
然而没等他站稳,杀上来的明军长矛兵一点寒芒先到,从他胸口捅了进去,矛头从他后背穿出,顺势扎进土地,教他动弹不得。
跟上来刀牌手眼疾手快,一刀结果送他去见了长生天,随后不管噶尔真的尸体,继续往前杀去。
朱祁镇远远望到这一幕,心中也暗自庆幸。
幸好首级军功制度是成化年间才确立,如果刚才那两个人为了这个首级打起来,对士气的打击定是十分严重。
历数晚明史书,为了抢人头贻误战机甚至自相残杀的例子比比皆是。
“诺音!咱们撤吧!”混战之中,一名心腹对阿剌知院大喊。
身处中军的阿剌知院看到前军溃败,面色狰狞,心有不甘的说道:“让勇士们去包抄他们的侧翼。”
从两翼包抄,骑兵可以再次起速,而弧形的包抄阵型能有效减少明军火炮和弓箭的杀伤。
不愧是身经百战、统领瓦剌右翼的首领,一下子就看出了此阵的命门。
但太迟了,朱祁镇已经预判到了他的反应。
“诺音!咱们的两翼也被南人包抄了!”
“什么!”阿剌知院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