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燧发枪的由来
“还真是个实诚人呐!”
孙承宗捋须暗叹的同时,亲自将毕懋康扶了起来。
“快走吧!”
“陛下在御书房等着你呢。”
走出兵部,看着书童在门口牵着两头驴子,正好奇的打量着顺天府的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毕懋康歉意的望着孙承宗,“孙大人,我这还有个书童。”
“他跟随我自老家而来,没见过世面,想……?”
“你就把他先安置在门房吧。”
孙承宗笑着说道;“我对门房的兵丁打声招呼,省得他到处乱跑。”
“多谢孙大人!”
奉天殿,御书房。
朱元璋微笑着打量着毕懋康。
见毕懋康虽已年近五十,看起来却像六七十岁的老头一般。
身形枯槁,须发花白,皱纹已爬满了脸颊,不知是他在研究火器方面废寝忘食还是生活困苦才至如此?
心中暗自叹息一声,便缓缓的道;“两位爱卿坐下说话。”
“谢陛下隆恩!”
两人依言坐下,毕懋康拘谨的坐在椅子上,眼睛看着自己的脚面。
朱元璋笑了笑,“毕爱卿,你不必拘礼。”
“草民多谢陛下!”
毕懋康仍低着头,丝毫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眼光。
见毕懋康如此,朱元璋又笑了笑,才问道;“毕爱卿,听孙爱卿说,你在火器方面颇有建树。”
“你同咱讲讲,如何?”
“回陛下!”
毕懋康恭谨的答道;“草民不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下而已,所以并没有孙大人所说的那般好。”
对于毕懋康谦虚的态度,朱元璋甚为满意。
他微笑着看向毕懋康,和颜悦色的道;“你就同咱讲讲你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
“因为这关系着大明的国本,关系着万千大明将士的生命,所以不容咱不加以慎重。”
“是,陛下!”
毕懋康知晓自己能得到陛下的接见,不是因为孙大人的引荐,也不是因为过去为官一任的成绩,而是由于自己善于制造火器的成就而得到陛下的青睐。
所以他不得不斟词酌句,将他改进火器的前因后果一一讲了出来。
“草民在弱冠时,在少司徒方宏静、少司马汪道昆、少傅许国的熏陶之下,接触了火器而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不管在担任哪一任地方官之际,草民都是白天处理公务,晚上钻研火器之术。”
“在草民的日夜钻研与琢磨之下,终于发现了现有火器的诸多弊病所在。”
说到这里,毕懋康微微抬起了头,想看看陛下的神情如何。
但见朱元璋双手撑在御案上,脸上都是凝神细听的表情。
心下大定,毕懋康继续说道;“草民就大明士卒常用的火绳枪来说吧。”
“经过草民的观察与思索,发现火绳枪弊病很多。”
“它不仅容易炸膛,误伤大明的士卒,令大明的士卒用它都是战战兢兢。”
“还因为火绳怕风又怕雨,只要是大风天气,亦或是雨天,火绳枪就无法使用。”
“再有,它每一分钟或两分钟才能击发出一发子弹,这让大明的士卒如何对抗女真建奴的骑兵?”
“只怕一轮子弹击发出去,还没等他们装第二发,女真建奴的骑兵就轰然而至矣?”
“是啊!”
朱元璋频频点头,自言自语的道;“如此一来,那些戌守九边的士卒可就遭了大难了。”
想及此处,他的眼神突然犀利起来,站起身,目光灼灼的看着毕懋康。
“于是你想出了解决之道?”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问道。
“是,陛下!”
被朱元璋犀利的眼神盯着自己,毕懋康顿感胆战心惊,忙不迭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躬身施礼道。
“草民已研究出一种用燧石打火的装置,只要扣动扳机,燧石就能与扳机的龙头摩擦生火,从而达到击发子弹的目的。”
朱元璋看出了毕懋康的紧张,目光瞬间变得温和。
“咱也不是吃人的猛兽,你怕个甚!”
“坐下说话!”
朱元璋的话里带着不容置疑,又带着亲切,令毕懋康的内心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他依言坐下,悄悄的用袖子擦了擦湿润的眼睛。
“它的击发效果如何?”
“回陛下!”
见陛下将话题又引到自己最引以为傲的话题上,毕懋康兴趣立刻高昂了起来。
“草民已经做过实验,只要能熟练的掌握这种火器,在一分钟之内可连续击发两三弹还是没有问题的。”
“是吗?”
闻言,朱元璋哈哈大笑,“好!”
随即又问道;“毕爱卿,不知你将这种枪唤作什么名字?”
“草民不敢对国之重器私自取名字。”
毕懋康回道;“还请陛下定夺。”
“好!”
朱元璋又说了一声‘好’字,随即沉吟了片刻,然后缓缓的道;“毕爱卿,既然这种枪是由燧石摩擦起火,咱看不于叫燧发枪如何?”
毕懋康与孙承宗齐齐站起身,拱手道;“陛下圣明!”
朱元璋又发出一阵哈哈大笑,“毕爱卿,咱命你担任军器局总管,天下军器俱由你监管,督促制造,以发挥你的所长!”
“谢陛下隆恩!”
毕懋康老泪纵横,扑通一声跪伏在地。
“草民必竭尽全力,哪怕肝脑涂地,也要为陛下,为大明制造出先进的火器!”
孙承宗假意咳嗽了一声,“毕大人,你怎能现在还自称为草民呢?”
“难道你对陛下封你为军器局总管不满意?”
“满意,满意!”
毕懋康激动得不能自已,“这是下官梦寐以求的。”
“原还以为今生已经无望,幸好得到孙大人的引荐,下官才得偿所愿。”
“下官在这里多谢孙大人了!”
“孙爱卿推荐人才是他份内之事。”
朱元璋接过话茬,笑道;“你又何须谢他。”
“不过你在研究燧发枪的同时,不知对其它火器有没有钻研?”
“回陛下!”
毕懋康拱手道;“臣不仅在燧发枪上有所研究,在其它兵器上也有所研究,诸如火炮、毒弩等等。”
“你这样一说,咱的信心更足了。”
朱元璋又是一笑,“看来你在这方面确实是个大才。”
“也表明咱所托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