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交待之事,罗子木与杨冠玉二人,开始迅速去办。
拢集岛上的这三百民兵,以及将岛上所剩不多的粮草军械装运上船,俱是只花了半天多的时间就完成了。接下来,罗子木前往浙东海边,秘密召集先前早已遗散的一众民兵。
而侍从杨冠玉,则按张煌言的要求,亲携了一封密信,去找他的外甥朱湘玉。
杨冠玉化装成普通民夫,潜回张煌言老家,见到朱湘玉后,便把张煌言的那封密信交予了他。
朱湘玉匆匆看完,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
杨冠玉试探着说道:“朱公子,张尚书说了,他这一走,不知何日方归。你若不愿离开,可安心在家种地。而若愿意与他一道去滇南的话,便可与我速速离开,前往悬嶴岛……”
“我当然愿去!”未等杨冠玉说完,朱湘玉立即回道:“与其在家种地,碌碌无为,还不如跟着舅舅前去云南投奔太子。而且,舅舅还有三件宝贝暂放在我这,我不交回给他,亦是其心难安啊。”
“哦?是何宝贝?”杨冠玉好奇地发问。
朱湘玉神秘一笑:“这个么,先不急着告诉你,等见了我舅之后,自会让你知晓。”
随后,他简单收拾了一下行囊,便把家门一关,又带了一个长长的大白布包裹,复与杨冠玉一道离开。
二人匆匆回到悬嶴岛,见到外甥朱湘玉来投奔自己,张煌言一脸欢喜,溢于言表。
“舅舅,你要的这三件宝贝,我一直仔细保存着,现在都给你带回来了。”朱湘玉将那个长长的白布大包裹递给张煌言,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
张煌言将白布打开,又揭开里面的那层厚厚的防水油纸,三把乌黑修长的枪铳,便赫然出现在三人面前。
“好哇,这三件上好的鲁密铳,保存得如此完好,倒可以算是我给太子殿下最好的礼物了。”张煌言手捋清须,笑着说道。
这种堪称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火器鲁密铳,是由明代火器大师赵士桢,所研制的新式火器。
其原型,是奥斯曼帝国的商人们,向朝廷进贡的密斯特克重型火绳枪。万历二十六年,赵士桢向奥国的商人兼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的火绳枪相当构造及制作方法,经反复改进之后,终于制成了明朝最为优秀的火器——“鲁密铳“。
杨冠玉看到,面前的这三把鲁密铳,外观十分漂亮。它们全为上好熟铁,经过反复锻打才最终制成。每一根鲁密铳,都是双层打制的铳管,枪管与枪身联为一体,用手指粗量,则约有五尺之长。
若再手手掂量一下,就发会现,这种火铳,颇为压手,其重约有六斤多,口径较小,外观修长,精锻之处闪着奕奕光泽,握在手中,便让人心生喜爱。
据现代火器专家研究发现,这种制作精良的明朝鲁密铳,射程可以达到足足一百五十步,且弹丸的初速极高,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效果,甚至可以说,射击距离基本上与后世步枪差不离了。
而此时的普通火铳,基本只能打到六十步的距离,便是后世清军在鸦片战争中使用的火器,性能上也未必强过鲁密铳。
《武备志》中曾对这种枪铳,有句极高的评语:“鸟铳之类,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这种能远距离射杀敌军的鲁密铳,可以说是这个年代的明军,最好的火铳了。
只不过,在这个年代,因为制造技术的粗糙,鲁密铳这种堪称当代最先进的火铳,缺点亦是极多。
首先一点,便是它的性能,不太稳定。
据史料记载,这种火铳,打不响或炸膛的机率相当高,对于使用的火铳手来说,堪称是手中握了一个为定时炸弹。
其次,便是这种鲁密铳,有一个更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枪管寿命较短,平均使用寿命,只有50发左右。而一旦超过使用次数,便会因为枪管开裂,而导致整根火铳铳报废。
所以,鲁密铳虽已研制出来,但对于明军这种尚处于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军队来说,因缺点多多,形同鸡肋,所有并没有广泛装备,也没带来更大范围的影响。
因此,按很多的明穿小说,嫌其鸡肋无用,干脆再跳一步,主角直接开始研发更为先进的燧发枪了。
只不过,这种燧发枪在真实历史上,其使用的过程,更是一波三折。
燧发枪,最早是由法国人马汉明,他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改进而成。
简单地说,就是取掉了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拉动弹簧扣引扳机,将燧石重重打在火门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
相比老式火绳枪,撞击式燧发枪这种更加先进的产品,其巨大优势自是不言而喻。
它能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射击精度,增加点火成功机率,并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也有利于大量生产。
只不过,事物的发展总是一波三折,在遂发枪制造出来后,许多法国将领反对装备燧发枪,他们的理由十分奇怪,竟然是:“这种遂发枪不实用,所装的撞击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点燃火药。”
对于这一点,倒不是法军乱说。
、而燧发枪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燧发枪的击发,主要靠燧石撞击,这种击发火镰同时又是盖子,以起到双层效果。所以,燧石击打下来时,为保证点火成功,用于引发的弹簧钢需要很强的力度,这在那个时代,钢材质量很难达标。
故而,在钢材锻造技术尚未完善,弹簧效果很差的情况下,相比鲁密铳这种老式武器,新出现的燧发枪故障更多,哑火率也更高,让军队对其指责颇多。
这就是,为何燧发枪早早研制出来,却一直无法在欧洲大规模列装的原因。
但是,在这永历十六年,这种燧发枪还处于一种相当幼稚不成熟的阶段,朱慈煊是根本不会加以考虑的。而在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鲁密铳,对于尚是一无所有的太子朱慈煊来说,才是最需要研发与攻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