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朕即天下

第13章 来人,上蜂窝煤(求追读)

大宋:朕即天下 青山斜阳 3391 2024-11-15 08:51

  得益于曹利用这根搅屎棍,承明殿议政,最终结果是不了了之。

  廷议结束,曹利用黑着脸,气呼呼的向着宫外疾行而去。

  看到这一幕,钱惟演的心底生出了一丝悔意。

  这一次,怕是弄巧成拙了。

  本来,他是想借机提醒一下曹利用,他想着,等曹利用冷静下来,估计还会念着他的情。

  但现在嘛。

  估计是没那个机会了。

  武夫就是武夫,连是非好歹都分不清!

  与此同时,丁谓同样是一肚子闷气。

  王曾小儿,当真是不知所谓!

  不过是有一个好岳父而已,如今竟然连他这个宰相都不放在眼里。

  好!

  好得很!

  此时,丁谓已经打定主意,日后定要好好给王曾上上眼药,最好是将王曾给贬出京师。

  另一边,亲眼看了一场廷议大戏,赵祯也收获了不少重要信息。

  这朝堂,是散装的。

  不过,他暂时不准备拨动朝堂,相比于这个,眼下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这场雪,下的太大了。

  京中百姓,尤其是底层百姓,受灾的人,只怕不少。

  他得做点什么。

  “士良,你过来。”

  回到延庆殿,赵祯第一时间召来了小黄门阎士良。

  听到召唤,阎士良连忙小步疾行来到赵祯跟前,毕恭毕敬的行了一个揖礼。

  “官家。”

  “你可知,京中木柴、木炭、石炭(煤)各价几何?”

  “小的……小的……”

  阎士良不知所措的愣在原地,半天也没能憋出一句话。

  这等事,他怎会知道?

  赵祯见状暗暗摇头,这个轮值时长两年半的小秘书,有点不行啊,而后他摆了摆手。

  “你出宫一趟,去碳行了解一下价钱。”

  “快去快回。”

  “是,小的谨遵圣喻。”

  听到这话,阎士良如蒙大赦,先是慢慢退出了内间,刚一到外间,他立刻拔腿就跑。

  赵祯打听木柴、木炭、石炭的价格,主要是为了了解一下市场行情。

  东京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一直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经过历代开发,开封府周边的林地已经很少了。

  并且,东京又是一座人口近百万的巨城,仅凭东京周边的林地,根本无法供应全城人的生活。

  位于河东路的太行山脉是东京最重要的木材供应地之一。

  另外,各地的上供,也是重要来源。

  但以宋代的运力,从外地而来的木材,价格可不便宜。

  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所用燃料多以秸秆为主,偶尔也会从市面上买一点木柴。

  至于,木炭,那是万万不会用的。

  东京的底层老百姓,取暖基本是以石炭为主。

  河东路(今山西大部),河北路的磁州(邯郸磁县)、相州(鹤壁)、怀州(焦作)都是重要的煤炭产地。

  燃料紧缺的事,不仅老百姓关心,北宋朝廷也很关心。

  到了隆冬时节,天子要是想起燃料紧缺问题,偶尔也会免除石炭的税收。

  一般而言,石炭的税率是每驮(大约一石)抽十斤,税率略低于十税一。

  (宋制一石=59.2KG,即118.4斤)注1

  石炭免税政策,无疑增加了行商贩卖石炭的积极性,故此,东京城内基本已经普及了石炭。

  石炭,耐烧,价格又便宜,老百姓当然用脚投票,至于烟味刺鼻的问题,那都不是事。

  便宜才是硬道理!

  趁着阎士良打听价格的功夫,赵祯来到桌案前,开始画起了草图。

  不一会儿,一个满是蜂窝状的煤饼就跃然纸上。

  后世大行其道蜂窝煤,就此诞生。

  相比于传统煤饼,蜂窝煤更耐烧,也更容易引燃,当然,以北宋的生产力水平,肯定没法生产出和后世一样的蜂窝煤。

  各种助燃剂,想都别想。

  不过,土也土的办法,用易燃的秸秆加黏土,再加煤粉,一起捏合而成,应该是没问题的。

  东京地下不缺黏土,秸秆类的易燃物,原料也很容易搜集。

  而煤和土的具体比例,赵祯记不太清了。

  先试试91。

  然后八二、七三等等,最终找出一个最佳比例。

  画完蜂窝煤,赵祯又画起了制作煤饼的工具,以及最重要的配套工具回风炉。

  半个时辰过去,赵祯放下毛笔,揉了揉酸胀的手腕。

  这时,耳边忽然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六哥,这是什么?”

  刘娥面露好奇的看向了眼前的稿纸。

  听到这声音,赵祯猛然发现,刘娥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桌案旁边,并且看样子已经来了好一会了。

  “大娘娘。”

  赵祯连忙给刘娥行了一礼。

  “我……”

  刘娥摇了摇头,打断了赵祯的告罪:“六哥,你且先和大娘娘说说,纸上的东西是何物?”

  “这个啊。”

  赵祯看了一眼稿纸:“大娘娘,这东西是我向爹爹求来的。”

  “大雪苦寒,京中百姓度日艰难,我便想着,有没有办法让百姓用上更好用的煤饼。”

  “然后我就像爹爹祷告。”

  “后来,爹爹就把这些东西传给我了。”

  “大娘娘你看,这是跟蜂窝一样的煤饼,其名‘蜂窝煤’,煤饼中间的孔道让煤饼更易燃。

  另外,煤饼的制作是以部分黏土,再加部分引燃物以及煤粉制成。

  和纯煤饼相比,这种蜂窝煤成本更低,且更耐烧。”

  “耐烧?”

  刘娥眉宇间满是不解,煤饼少了,还能更耐烧?

  这是什么道理?

  是空气!

  因为加了空气!

  这话,赵祯当然不能直接告诉刘娥,解释空气,太复杂。

  “对!”

  随后,赵祯换了一种方式解释。

  “更耐烧,爹爹说中间的孔道让燃烧面更多,如此一来,煤饼的燃烧会更彻底,不会烧到一半就突然熄火。”

  说着,赵祯指了指稿纸上的煤球炉剖面图。

  “还有,烧蜂窝煤,必须配这种炉子。”

  “大娘娘,我想让后苑造作所先行试制,如效果卓群,再令诸司颁行天下。”

  后苑造作所是皇室御用的手工业作坊,内廷及皇室婚娶所需物品,大多都由造作所负责督造。

  尽管造作所的工匠人数不多,仅有两三百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下辖七十二个作坊,面面俱到。

  并且,能够进入宫中奉职的,无一不是能工巧匠。

  “林尚宫,去将毛昌达找来。”

  刘娥点头了点头,先给林尚宫下了一道指令,然后又伸手摸了摸赵祯的脑袋。

  “六哥爱民之意,发于天心。”

  “天下幸甚!”

  “万民幸甚!”

  言谈间,刘娥又看了图纸一眼。

  这东西如果功成,绝对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

  ‘倘若成了,又该以什么名义颁行?’

  以先帝的名义?

  不妥。

  以自己的名义?

  想了想,刘娥当即否定了这个吓人的念头。

  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东西,很可能是先帝为官家养名用的。

  此等功劳,她可不敢强占!

  思来想去,也只有以官家的名义颁行了。

  ————————————

  注1:宋代的度量衡,各个时期的克重都有变化,且不同地区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比较混乱。

  文中是按照嘉佑时期的标准算的,嘉佑年间一斤=640克,宋初一斤应该是680克左右,而到了神宗熙宁年间,一斤又=625克。

  关于换算方式,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也就是一石=92.5宋斤

  换算:一石=640*92.5=59200g=59.2KG(数学不太好,没算错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