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朕即天下

第53章 砸人饭碗?

大宋:朕即天下 青山斜阳 3296 2024-11-15 08:51

  孙宅。

  翰林医官王惟一走后,孙奭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汹涌,立刻对着一旁的儿子吩咐道。

  “扶我起来!”

  “爹。”

  眼见老父亲要从床上爬起来,孙奭三子孙瑜,顿觉头大如斗。

  “王翰林临走之前,特地嘱咐,您要静养,不宜妄动。”

  孙奭脸色一沉,板着脸道。

  “扶我起来!”

  “是。”

  一看老父亲要发怒了,孙瑜哪还敢继续劝慰,只得硬着头皮将老父亲从榻上扶了起来。

  “去书房!”

  “是。”

  孙瑜一边默默地唉声叹气,一边乖乖地扶着老父亲。

  老父亲的脾气,他太懂了,真倔起来,谁劝都没用。

  不多时,孙奭来到了书房。

  在孙家,桌案上的笔墨纸砚是常备着的,所以,孙奭刚一坐下,立刻就能提笔书写。

  【《礼记·乐记》载,‘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大意,人受到了外界的诱惑太多,天性泯灭,从而沦为欲望的囚徒,于是就有了各种作乱的行为)

  天理为何也?

  天理即性,即情,即理也,即三我之‘超我’也!

  人欲为何?

  人欲即情,即三我之‘本我’之恶也!

  是故,教化之要,当在‘存天理,灭人欲’矣!

  即,存超我之善,灭本我之恶也!

  此亦谓,克己复礼!

  此亦谓,致中和,即中庸也!

  此亦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

  此亦谓,《尚书》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也!

  (人心难测,道心难明,只有诚心如一,秉持中正之道,坚守底线,才能治理好国家,也能衍生为中庸)

  此亦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

  《易》、《书》、《礼》、《诗》、《论语》、《孟子》、《荀子》,诸子之说,自此一统矣!

  吾等何幸,竟能生于当世,亲见圣学之繁昌!】

  写到此处,孙奭早已泪洒满襟,这是激动地泪水,是明道的泪水。

  正如官家之言,为往圣继绝学!

  一夕闻道,胜过空活百年!

  ……

  ……

  ……

  王(曾)府。

  归家之后,王曾迅速换了一身衣服,然后来到了位于后院的茶室。

  此刻,一名年约五十来岁,相貌方正,留着长须的男子,正坐在茶座前耐心的点着茶。

  看到此人,王曾连忙执礼致歉。

  “仲才兄,我来晚了。”

  “不晚,不晚。”

  向传正笑了笑,缓缓起身,回了一礼。

  “不早不晚,此茶正好,请满饮此杯。”

  虽然是做客,但向传正表现得却像个主家。

  向传正是已故宰相向敏中的长子,出身宰相之家,身上自带着一股淡淡的傲气。(注1)

  发现主客颠倒的苗头,王曾心中多少有点不高兴,在他看来,这是很失礼的事。

  但他并没有将不悦表露出来。

  毕竟,他今天找向传正,是有求于人的。

  另外,向传正和他也是连襟,向传正娶得是李沆次女,王曾娶得是李沆的五女,论长幼,对方还是他的姐夫。

  “曾,谢过仲才兄。”

  王曾落座后,端起案上的茶盏,轻轻一嗅。

  “咦?”

  “此茶,可是寿州霍山黄芽?”

  “善!”

  向传正笑吟吟的点了点头,赞赏道。

  “孝先,不愧是懂茶之人,仅仅只是一嗅,就能一语道破此茶之源。”

  “寿州黄芽,其状如甲片,其叶软如蝉翼,此茶,香气怡人,为茶中之上品也。”

  说着,向传正朗声笑道。

  “其实,我也是借花献佛,此茶是世文兄,从寿州茶商那边购得的。”

  听到这话,王曾适时切入。

  “可是琅琊郡王(王审琦)之孙,王世文?”(注2)

  “然也。”

  向传正微微点头,河内向氏和九院王氏(王审琦家族)亦有联姻之谊,向传正的父亲‘向敏中’续娶的第四任妻子,便是王审琦之女。

  既然话题聊到了茶叶,王曾顺势问道。

  “我听闻,九院王氏有参与贩茶之事,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闻言,向传正瞬间警觉,只见他意味深长地打量了王曾一眼。

  良久,他用戏谑的口气说道。

  “孝先,难不成也想试一试商贾之利?”

  北宋时期,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往往是三位一体,虽然很多官员仍然保持着‘轻商’的念头。

  但也有不少人参与商业经营,其方式通常是,本家不亲自参与,由官员出资,然后交由他人经营。

  其中,经商群体又以外戚和高级将门为主。

  外戚出身的茶商马季良,就有参与茶叶贸易,这事,京师中上层的人,都知道。

  太后也知道。

  凭借着刘娥的威势,近些年来,马氏愈发的豪富。

  “我等朝中大臣,食君之禄,本就是万民供养,又岂能与民争利?”

  沉吟片刻,王曾决定主动透露部分计划,向氏家族和丁谓等人,分属不同阵营,扳倒丁谓,也符合向氏的利益。

  “仲才兄,前几日,宗魏兄(韩亿)向给中书递了一份调派军粮的札子。”

  “只是,以京中现有的储备,很难及时足额的遣送军粮。”

  “近几日,朝廷多半会再次发起‘便籴’,以助河北军用。”

  “是以,我想托仲才兄帮我打听打听,看看丁氏有没有参与茶贸一事。”

  对于王曾和向传正而言,韩亿也算是老熟人了,已故宰相王旦的长女,就是韩亿的妻子。

  王旦、向敏中、李沆等人,不止是同年,更是政治盟友,彼此之间也有联姻之谊。

  因此,韩亿和他们的关系也算不错。

  “孝先,你的意思是?”

  向传正面露惊讶的看着王曾,听到这里,他要是再不明白王曾话中的深意,那他也不配作为宰相长子。

  想到关隘之处,向传正心里开始暗自嘀咕。

  今天的王曾,有点不太对劲。

  搁在以前,王曾即使想要扳倒丁谓,也不会动用这种手段。

  丁氏,有没有参与茶贸?

  向传正虽然不是特别清楚,但料想,应是有的。

  不止是丁氏,他们向氏也有参与其中。

  王曾,想做什么?

  难不成想要打破某些潜规则?

  真将这些事挑到明面上,届时,即便扳倒了丁谓,王曾也会得罪一大批人。

  这些人中,既有外戚,也有将门。

  王曾,难道不怕这群人事后报复?

  砸人饭碗的事,可不兴做。

  ————————

  注1:终北宋一朝,河内向氏,世代簪缨,始终是天下甲族,虽然自向敏中之后,向氏没有再诞生过宰执大臣。

  但凭借着姻亲,以及遗泽,向氏家族绵延百年,恩赏不绝。

  当然,神宗向皇后,也是向氏家族繁盛的重要人物,本来到了那一代,向氏已有衰落之相,但同皇室的联姻,向氏家族迎来了第二春。

  注2:王审琦,宋初开国名将,以军功起家,后周时,官拜殿前都虞侯,为后周禁军十大统帅。

  深度参与‘黄袍加身’,有从龙之功,王审琦共九子,其中8个儿子先后荫补入仕,且九子每人一座府院,所以,王氏家族,又称九院王氏。

  王氏子孙,先后诞生了三个驸马,一氏而尚三主,又父子相继者,唯王氏一门。

  对了,徽宗王皇后,也就是宋钦宗赵桓、荣德帝姬赵金奴的母亲,似乎也是出身‘九院王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