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朕即天下

第61章 闲棋变妙手(求追读,算了,不求了)

大宋:朕即天下 青山斜阳 3051 2024-11-15 08:51

  西京。

  永安县。

  这天,山陵按行使、入内都知蓝继宗,跟着司天监主官邢中和来到一处面山背水的风水宝地。

  根据五音定位法,赵姓属角音,对应五行中的木行,木主东方,阳气在东,陵寝选在东高西下之地最佳,南高北低次之。

  所以,宋朝皇帝修陵,不追求居高临下,反而将陵寝建于地势最低处,宋陵也不讲究依山面河,而是追求面山背水,南高北低。

  依照这个原则,东京周边并无风水宝地,最近的风水宝地位于嵩山之北,青龙山以西的永安附近(今河南巩义)。

  司天监走访了大半个月,终于定下了适合修建陵寝的宝地。

  一处空地前,司天监主官邢中和,微微躬身,汇报道。

  “蓝都知,有一件事,下官不知当讲不当讲。”

  “何事?”

  邢中和犹豫片刻道:“其实,有一处地方,位置更好,下官观之,那处地方的风水格局,似汝州秦王墓。”

  “如果将皇堂(墓室)定在那里,或许能够兴旺子孙。”

  蓝继宗面露疑惑道:“既如此,为何不将皇堂地(墓室)移到那边?”

  邢中和往前凑了一步,压低嗓门道。

  “那地背阴,若是深挖,恐会出水。”

  蓝继宗沉吟片刻:“此事,当上告太后,邢判司,陵寝周边的地图,可绘制完毕?”

  邢中和执礼道:“已然足备。”

  闻言,蓝继宗目光一转,看向了一旁的另外一个老宦官。

  “卢督监,劳烦卢督监遣人,以急脚递的方式,将陵寝现状上奏太后。”(注1)

  “下官领命。”

  卢守勤微微一礼,然后便步履匆匆地离开了现场。

  随后,蓝继宗又领着一群人视察着工程的最新进展。

  此时,征调的夫役陆续到位。

  原本开阔的山陵,已然变成了一处巨大的工地,从高空望去,数以万计的夫役如同工蚁一般,散落各处,神情麻木地做着机械式的工作。

  转了一圈,蓝继宗回到了临时驻地。

  身为营建皇陵的主要负责人,蓝继宗的住处是单独建造的,虽然面积不大,仅有一百多平,但一个人住,还是绰绰有余的。

  回到住处,蓝继宗挥退了随行侍奉的小内侍,然后坐到案前,打开了今日刚刚送达的传信。

  蓝继宗不贪功,不冒进,但这不代表他不关注宫内的形势。

  不多时,看完养子传来的信件,蓝继宗的眉头缓缓皱了起来。

  短短半个月,京中竟然发出了这么多的事?

  尤其是信中末尾提到的‘性情、性理’之说。

  此说,居然是出自于官家?

  真是咄咄怪事。

  难道那件事是真的?

  恍然间,蓝继宗想起了宫中的一件秘闻。

  官家似有通神之能。

  此前,蓝继宗对于神鬼之说是不太信的,天书降世的内情,他太清楚了。

  但一个人的学识,又是无法伪装的。

  在他的记忆中,前人可没有提过‘三我’之说,蓝继宗对于自己的记忆力,很有信心。

  他记忆中没有,大概率是真的没有。

  好生奇怪!

  蓝继宗虽然不专研儒学,但他那恐怖的记忆力,足以让他记下大部分的经史子集。

  性理之说的重要性,他明白。

  或许,这天,就要变了。

  历经五朝的蓝继宗,可谓是活化石般的存在,他是亲眼看着文人士大夫群体,一步一步壮大的。

  太宗朝一次科举,取士人数比太祖朝的总数还要多。

  自那之后,文人的地位越来越高,五代时期嚣张跋扈的武人,现在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而性理之说,又恰好击中了儒生群体的G点。

  如果官家能够得到儒生群体的拥护,即便太后手握先帝遗诏,只怕也无力抗衡。

  只是,这可能吗?

  儒生群体内部,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南人与北人、太平兴国三年进士与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他们之间的斗争,蓝继宗也是亲眼目睹的。

  不过,无论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官家亲政的步伐,肯定是加快了。

  想到这里,蓝继宗的心中陡然生出一丝庆幸。

  当初送蓝元震去御前的那步闲棋,现在看来,当真是一记绝佳的妙手。

  彼时,蓝继宗并没有想太多,他送蓝元震过去,只是下意识地选择,毕竟,蓝元震和官家年纪差不多。

  同龄人相处,总归更恰当一些。

  现在,摆在蓝继宗面前的,只剩下一个问题。

  要不要加注?

  念念许久,蓝继宗觉得还能再等一等,落日的余晖还没到,何必那么急迫呢?

  即便最后没能赶上夕阳,也能看一看夜间的满天繁星。

  不急,不急。

  好事多磨。

  ……

  ……

  ……

  苏州。

  转运司衙门。

  张纶和范仲淹抵达苏州之后,第一时间拜访了两浙路转运使任皋。(注2)

  修河,少不了征夫役,少不了转调粮草,而转运使职掌一路财赋,作为一路之主官,日后,张纶和范仲淹肯定会经常和对方打交道。

  所以,提前拜拜码头,很有必要。

  只是,令他们意外的是,任皋对他们非常客气。

  即使张纶是恩荫出身的,即使范仲淹只是选人,即使他们之前毫无交集,任皋也没有丝毫轻视的意思。

  临别之际,任皋更是客客气气地将两人亲自送出了衙门。

  眼看任皋如此热情,张纶和范仲淹都很懵,直到他们看了从转运司衙门得来的邸报,他们方才隐约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然而,之前的疑惑刚刚解开,新的疑惑就随之而来。

  太后为什么选他们?

  两人合计了一阵,发现还是没有头绪,于是便不想了。

  与其胡思乱想,不如继续看邸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看到这句话,范仲淹心中一震。

  官家之言,好似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后汉书》中,范仲淹最喜欢的便是《范滂传》。

  滂登车搅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这,也是他的追求!

  大丈夫生于天地,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

  年幼的官家,竟能有如此之志。

  未来,官家定然会是一位明君。

  念及至此,范仲淹奋斗的动力更足了!

  试问,哪个臣子不想在明君治下效力?

  ——————————————

  注1:宋初的文书传递,大概有三种等级,其中急脚递最快,日行四百里,马递次之,日行三百里,步递再次,日行两百里。

  宋神宗时期,还定了一个等级——‘金字牌’,牌子上刻有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日行五百里以上。

  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不是发了十二道金牌,而是以‘金字牌’的传递方式,下达了十二道诏令。

  注2:关于任皋,没有查到他的资料,仅有一条两浙转运使的记载。

  所以,后续章节中,关于他的背景都是虚构的,当然,改编不是乱编,肯定是合理的改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