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改造大宋

第5章 论变

改造大宋 真会懒 2760 2024-11-15 08:51

  铺垫了这么久,终于进入了正题,赵曦颇为激动,在脑子里将这几日想好的言辞过了几遍,冷静了一些,缓缓说道:

  “第一步便是收复交趾!”

  什么?期待赵曦能够在变法上一语惊人的赵祯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是要说变法吗?怎么说到收复交趾上去了?

  赵祯忍不住问道:

  “此言何意?”

  赵曦见赵祯反应与自己所想相差无几,很是得意,回道:

  “收复交趾原因有三,一则交趾本我中国之州郡,趁神州混乱之际,脱离中国割据,而后自立建国,太宗时收复无果,认其为我大宋藩属,此乃一大憾事!”

  “二是我大宋自建国以来,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之策,此策虽使皇都安稳,对敌却是力不从心,交趾狼子野心,不受皇恩久矣,一旦有机可乘,必袭我大宋!使广南二路生灵涂炭!此事不可不防,可又哪有千日防贼的呢?”

  “三则变法难施,大宋官场多为一丘之貉,官吏环环相扣,更有今日宰执之婿,明日亦为宰执的说法!如此土壤,难施变法,不如另开新地,施行新政!待交趾新政势成,反哺中原!”

  赵祯摸着长须思考赵曦说的话,以往赵祯也没把交趾放在眼里,这也是朝野上下的共识,毕竟那是一块偏远,又是蛮荒之地,不好经略,但现在赵曦想法竟如此天马行空,想利用交趾施行新政,以此撬动畏新政如虎的大宋朝廷!

  这个想法可行吗?

  赵祯细细琢磨,发现颇有可取之处,不说交趾,就连广南二路也地处偏远,政令难以通行,若派一大臣入主交趾,施行新政,守旧官吏难以干涉,新政或可长存,且交趾土著矮小,难出精兵,实在是一个专属大宋的“好藩镇”。

  再加上前面两点,赵曦已经给足理由攻打交趾了,可是,唉,大宋连年的天灾战乱,实在是没有精力发起一场灭国之战。

  可惜了这个好想法,赵祯摇头叹息,不想赵曦竟真给出了一个可行之法,要是提前几年出现就好了!

  赵祯摸着赵曦的头,对赵曦的想法表示了认可和惋惜:

  “不想我赵家竟出了你这个麒麟子!你的想法确有可行之处,可惜如今我大宋疲弱,百姓只想安居乐业,实在是没能力攻打交趾了!待我大宋休生养息数年,此策或可一试!”

  见赵祯能够接受自己这个想法,赵曦很是高兴,接着说道:

  “爹爹的担忧孩儿自是清楚,交趾虽是小国,也有精兵良将,灭国绝非易事,现在就可先做些准备!爹爹可知侬智高?”

  侬智高?

  赵祯想了想,有些印象,广南西路的转运使上过奏折,说这侬智高好像在大宋与交趾的边界自立为王,现在想归附大宋!

  赵祯看到奏折,和宰执商议之后,除了不想和交趾发生冲突之外,也不太看得起这些土人,拒绝了他的归附。

  不过在赵曦提起在交趾变法之后,赵祯想起此事,倒是有了别的想法,这或是削弱交趾的好时机!可是因为不重视这事,对侬智高这人没什么印象了,便问赵曦是怎么想的。

  赵曦答道:

  “侬智高此人性烈,与交趾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在交趾起兵。不过其势弱,为了不被剿灭,只能依靠大宋,所以上书想要归附,但若是同意了侬智高的归附,便可能直接和交趾开战,实为不智!

  因此此事应该变通一下,明面上还是拒绝他的归附,暗地里我们派人同他接触,给他一定的帮助,让他不至于被交趾剿灭,以此消耗交趾国力!待我大宋国力恢复,交趾便是囊中之物!”

  此法中规中矩,不过颇有可行之处!赵祯点点头,补充道:

  “此法可行,却有隐患,不可对侬智高过于依赖和信任,需派遣一位得力大臣坐镇广南西路,以免养虎为患!”

  赵曦深以为然,跟着说:

  “此事事关变法,马虎不得,可派一变法大臣,先经略广南西路,后面再让他经略交趾也顺理成章!”

  赵祯经过这番谈话,对赵曦的筹划能力已经认可,不过用人看人的能力还不清楚,赵祯也想知道赵曦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便和他讨论起派哪个大臣去比较好!

  赵祯问道:

  “此事非同小可,你心中可有人选?”

  赵曦没有迟疑,答道:

  “此事艰难,需大智大勇者不能胜任!朝廷人才众多,但能但此重任者,儿子唯信一人!”

  赵祯被吊起胃口,问道:

  “是谁?”

  赵曦郑重地说:

  “便是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公。”

  范公!?

  赵祯听到这话却是怔住,自从新政失败之后,已经少有人在他面前提起范仲淹了,而赵祯因为愧疚,不主动打听他的消息,只是在给范仲淹安排差遣的时候,选一些比较富饶的地方,希望他晚年过的好一些,减少心中愧疚!

  等赵祯回过神来,用有些低沉的声音说道:

  “范公已是花甲之年,岭南瘴气横行,广南西路更有‘瘴乡’之名,怎可让范公受此磨难?此事虽难,朝中能人也多,或可让韩稚圭(韩琦)前去!”

  赵曦知道赵祯是怎么想的,劝道:

  “范公虽已年迈,尚有雄心,瘴气之事,可派御医随行;且范公当年经略陕西,对抗西夏,以稳重著称,几无败绩,西军上下无不称赞;更不用说范公是新政的冲锋之人!有施新政的经历···如此种种,皆是经略广南西路的需要的能力,范公当之无愧是第一人选!”

  这些赵祯何尝不知,只是他也要些脸面,当初说同意实施新政的人是他,然后便启用了范仲淹,后来自己后悔,停止实施新政,范仲淹自此便难入朝堂,如今又要施行新政,便要让他去岭南受苦!这话怎说的出口?

  赵曦看到赵祯脸色为难,只不出声,虽有不忍,还是说道:

  “韩公正处壮年,熟知兵事,亦是变法支持者,的确是很好的人选!”

  赵祯听到这话,以为赵曦认同他的看法,自己不用面对范仲淹了,脸色好转,却听赵曦接着说:

  “可就是因为韩公壮年,不好派他去岭南,此事需掩人耳目,派韩公这等大有前途的俊才过去岭南,便是告诉众人,朝廷在岭南会有大动作,不利于后面工作的展开。

  至于范公,虽也会引人注目,但守旧之人害怕重启新政,只要求范公离朝堂越远越好,得知范公赴任广南西路更会拍手称快!加上范公年纪大了,别人也会认为他有心无力!翻不起什么风浪。所以,唯有范公可担此重任!”

  这话说的,赵祯差点被气吐血!合着范仲淹是因为被自己耽误了才更合适!

  赵祯想给赵曦一个脑瓜崩出出气,可又不太舍得,加上赵曦说的确实有理,便脸色难看的点点头:

  “那就范公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