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改造大宋

第9章 陈执中

改造大宋 真会懒 2443 2024-11-15 08:51

  皇祐元年七月,陕西路传来军报,萧惠兵败西夏,契丹南路大军溃不成军,退回辽国。

  在满朝文武欢喜之际,官家以西夏事为由,召范仲淹回京问事,而后范仲淹以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右丞,广南西路转运使的身份前往岭南任职。

  皇祐元年八月,契丹中,北二路大军兵败西夏,萧惠之子慈氏奴和大将耶律斡里死于乱军之中,自此辽夏攻守易形···

  “天佑大宋,辽夏此番相斗,皆无力再起战事,我大宋边境十年无忧···”

  “我大宋可趁此良机休生养息···”

  朝堂上,得知了辽国战败消息的群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一片祥和之际,首相陈执中却出列道:

  “臣有足疾,久不能愈,无法胜任此位,还请官家准许老臣告老还乡!”

  此言一出,满堂寂静,对于这个靠着父辈庇荫,而非科举坐上首相之位的宰执,满朝官员多有不满,言官也时常弹劾,却一直动他不得,如今他却自动请辞,一些准备今天弹劾他的言官都有些懵了!

  赵祯看着陈执中,心中有些不满,自己前两日召他问对,无意透露出想要变法的心思,陈执中就借口有政务要事,匆匆离开,而今又要请退,看来是执意反对变法了!

  赵祯虽然有心让陈执中离任,但还是要做足样子,挽留道:

  “陈相公在位兢兢业业,助朕良多,朕甚是感激,如今陈相公因足疾欲退,朕本应答应,只是现在朝中政务繁忙,还离不开你!朕会派医官常住陈相公家中,还请陈相公在勉励几年!”

  陈执中谢过官家恩典,但仍然请辞,赵祯还是挽留,如此几番来回,等退朝时,赵祯还是没有同意陈执中的请辞!

  陈执中回到家中,闭门谢客,不再上朝,只是上书请辞,他的儿子陈世儒心有不解,问父亲为何请辞。

  陈执中叹了口气,反问:

  “你可还记得我为何给你取名‘世儒’?”

  陈世儒回道:

  “爹爹希望孩儿用功读书,从孩儿这代起,陈家做官以科举为重!”

  陈执中唏嘘道:

  “是啊,科举为重!你可知爹爹我虽任宰执,做事亦兢兢业业,不敢有任何差错,还是人所轻!为何?只因爹爹非科举出身,在大宋朝廷做官便天生低人一等。所以我才希望你努力读书,不要和爹爹一样!”

  陈世儒应是:

  “所以爹爹是厌倦了被言官弹劾,才要请辞的吗?”

  陈执中摇摇头:

  “官家似欲再行新政!”

  陈世儒被陈执中的话吓了一跳:

  “官家怎还想施行新政,不怕朝堂大乱吗?”

  陈执中斥道:

  “莫要乱了分寸,我只是说官家可能有这个想法而已,你可不要出去乱说!”

  陈世儒吐了两口气,使自己冷静下来,问道::

  “我自是不会说出去,只是爹爹,你为何有此想法,莫不是和月前范公回京有关?”

  陈执中不答,而是反问:

  “你认为庆历年间的新政如何?”

  陈世儒没想到爹爹竟会问这个问题,斟酌了一会,小心的说道:

  “虽是恶政,亦有可取之处!”

  “恶政?”陈执中大笑:

  “不能让官吏随心所欲剥削百姓,轻徭薄赋之政,的确是恶政,不过是对官吏,对权贵的恶政,而非对百姓的恶政!”

  陈世儒连忙道:

  “爹爹慎言!”

  陈执中却是不理,这话憋在他心中多年,今日反正说出口,便不吐不快了。

  “你可知爹爹当年为何反对新政?难道爹爹不知道这些政令是为了大宋长治久安?不,爹爹都知道,可是‘抑侥幸’这条政令影响到了爹爹以后官场的晋升,爹爹心有不甘,加上当时党争不断,爹爹这个靠庇荫当官的,天然就是旧党,不得不反啊!”

  陈执中惋叹:

  “成功让官家取消新政,一开始爹爹心有欢喜,但这些年,我看着朝廷日益衰退,财政不支,官吏尸位素餐,而官家欲中兴大宋,却有心无力,因此心中常有愧疚!”

  “如今官家不知为何?似又有变法之心!而一旦变法,必有党争,爹爹若是还待在这个位置,必是旧党领头之人,我实不愿!只能先请辞退避了。”

  陈世儒听了爹爹的肺腑之言,知道爹爹为何请辞,问道:

  “那爹爹现在支持变法了!孩儿是不是也该辞官?以免被旧党利用!”

  陈执中摇摇头:

  “不必,你是科举当官的,现在的职位也是清闲的,变法不会影响到你!况且变法之事未定,你且宽心!”

  陈世儒颔首应是。

  父子二人又聊了几句,陈执中便打发陈世儒出去,自己继续写第三封请辞奏疏···

  延福宫,驳回陈执中第二封请辞奏疏的赵祯正和赵曦一起讨论陈执中去职后,谁来担任首相。

  赵祯现在很是看重赵曦,他发现赵曦只是在大局观上看的清楚,处理具体的政务就一塌糊涂,便时常拿一些奏折给他,教他如何处理政务,赵曦则是一边学习,一边感慨古人的聪慧!

  当赵祯将谁担任首相这个问题丢给赵曦时,赵曦一脸懵逼,能够做上高位的哪一个不是人杰?那些反对新法的,本身能力也没有问题,只是立场不同,而自己对他们也没赵祯了解,能给什么建议?只能说道:

  “宰执任免之事,爹爹圣心独裁!只是变法时机未到,还需谨慎行事,不可露出端倪!”

  赵祯听了,觉得有道理,思索了一会,有了结论。

  在陈执中第三封请辞奏疏上交之后,官家终于同意了陈执中的请辞,让他从宰执的位置退下来,以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出知陈州。

  而后连下多封诏令:拜文彦博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首相);拜宋庠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末相);拜庞籍工部侍郎,枢密使;拜高若讷刑部侍郎,参知政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