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夫子霸宋

第13章 拔寨南渡

夫子霸宋 墨落皇朝 6093 2024-11-15 08:52

  杨夫子的天王炮炸了。

  刚刚完成着甲的金二等人愣了好一会儿,也一样跪了一地。

  他们跪拜的对象不是那五个橘红火球。

  而是同样在发愣的杨夫子。

  听着身后众人,口呼‘杨天王’不止。

  没有揭竿之心的杨博,赶忙挥手制止。

  别说是汴梁军民,就是杨夫子,也被漆黑夜里,五个橘红火球给震了一下,真漂亮!

  火球过后就是席卷四方的气浪。

  这颜色声势,依照现在的科技水平。

  用神仙手段来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跪拜,跟一些口头禅也差不多,算是对科学的尊重吧?

  如果是在白天,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想着即将进行的南渡,想着金家寨还有小二十个,杨夫子的内心又一次爆棚了。

  挥手压住金二等人的赞美之词,杨夫子这次不用试探人心。

  天王炮的硝烟味还在。

  继续摆手,摆手的威力也很大。

  手一摆一抬,二百多甲士,五百多壮丁,齐刷刷的站了起来。

  “金二,进寨!

  咱们的目标是掳走签军的壮丁、牛马、车辆,粮食先不着急抢。

  走……”

  对于刘家寺大寨的情况,金家寨这边可能是最清楚的。

  因为昨天俘虏了这边二十几个马夫,都是熟悉大寨情况的。

  在马夫的带领下,金家寨众人,一路没有任何战斗,就进了小镇一般的刘家寺大寨。

  跟着马夫们,很快就找到了马厩、牛圈的位置。

  战马没多少,只有几十匹。

  但牛跟牛车的数量不少,至少两三百的样子。

  签军的精壮汉子,也俘虏一千多人。

  与其说俘虏,不如说是被之前的二十几个人说服的。

  经过初步的排查,这些壮丁,大多都是汴梁周边降到金寨的。

  当然河北路的签军也一定会有。

  降了又降,又是回归正朔。

  签军的一众壮丁,表现的相当殷勤。

  各自去过什么地方。

  寨子里的粮食、金银、武备都在什么地方。

  不用杨夫子差人盘问,一个个的都主动的交待了出来。

  听了一下大体的物资状况,杨夫子心里也有了计较。

  刘家寺大寨的详细情况,壮丁们也是一知半解。

  金贼有多少人,签军的精锐有多少,可战之兵有多少。

  这些就不是壮丁们可以知道的。

  如果现在有壮丁将这些情报,在杨夫子面前娓娓道来。

  杨夫子最好的抉择,就是让金二剁了他,这肯定就是坏人。

  刘家寺大寨一片混乱,杨夫子等人又处于无冲突区。

  大好机会不容错过。

  将刚到手的壮丁武装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壮丁继续反复无常,这个杨夫子想的明白。

  一旦刘家寺大寨的金贼战力不俗,战败了前面的汴梁军民。

  着甲持兵的壮丁们,也不会有好结果。

  壮丁们是见过金贼手段的。

  权衡这样的利弊,不需要什么文化知识。

  出发点很简单,生死而已。

  壮丁们持甲兵面对金贼,结果只有一个。

  为了免于屠戮。

  这些壮丁,在这个时候,必然死心塌地的跟着杨夫子。

  有了熟门熟路的壮丁带路。

  杨博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开了一个军械库。

  火把的映衬之下,军械库里满满的都是赵宋皇家的羞耻。

  军械库里储存了大量的甲胄、兵器。

  几乎全部都是宋军的制式。

  捆扎的方式,细致且规矩。

  应该是大宋府库的手笔。

  这里面的许多武器甲胄,应该没有上过战场。

  而是直接从大宋府库,搬运到金贼军械库的。

  金银财货、马匹女子、工匠壮丁,这些都被带去了辽东。

  甲胄,就地装备后续的战兵,留下的理由也算是充分。

  看着堆积在一起,像小山一样的武器甲胄,想想所谓的靖康之耻。

  再想想人口百万的东京汴梁城,各地来汴梁勤王的部队。

  杨博用战靴搓了搓地面,也有了自己的观点。

  赵宋皇室、宗族,不去五国城。

  真的对不起东京汴梁的百万军民。

  更对不起这些累积了士民血泪的崭新甲胄、兵器。

  自己付钱去五国城受辱,这也没谁了。

  只可惜连累了无数汴梁百姓遭难。

  看着面前的兵甲小山,杨博还有些犯难。

  甲胄乃是重器,想到‘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说。

  该如何处置,也是基本确定的。

  看着火光下的兵甲,杨博还看出了一些东西。

  如今金贼的兵锋虽说强盛,但也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无论是金贼、蒙元还是满清,都经历过这样的转折。

  而且转折速度极快。

  几年最多十几年,原本的虎狼骁骑,直接就会变成菜狗。

  随着完颜阿骨打这位初代故去。

  金贼的巅峰战力,也开始了崩塌。

  赵宋皇家,被迫做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的动作。

  虽说结果很残酷,但效果不错。

  最初能征善战的金贼主力,战力下滑的厉害。

  对于签军,金朝上下都开始变得胆怯。

  大量的甲兵宁可放在军械库,也不敢装备。

  拿着武器的签军,跟穿着甲胄还拿着武器的签军,是完全不同的威胁。

  这算是很好理解的,文治手段的不足,也可以明显的看到。

  金贼扶持了一个张邦昌的伪楚。

  结果成就了躲进海里的赵苟爷。

  马上要建立的伪齐,基本也是这个操行,

  金国朝野既想甩包袱,还担心包袱尾大不掉。

  这只能说明,游牧的野蛮文明,是不适合这片土地的。

  来了,选择也很少。

  不归附儒家,那就只能灭亡。

  想到这些,杨博的心情大好,这才是自己的舞台。

  将脚下的浮土搓平,杨博给了身侧的金二吩咐。

  “二郎,安排壮丁带着甲士去掳人。

  人弄回来,让他们直接着甲。

  安排人去找弓弩、箭只。”

  收获远超想象,也是可怕的烦恼。

  杨博此来,主要还是为粮草。

  但遇上大批甲胄也不能不拿,剩下,就是金贼跟签军精锐的甲胄了。

  一套扎甲,少说五十斤。

  不管从经济成本的角度,还是人力成本的角度。

  大几千套的甲胄,都是不能放弃的。

  一直到后半夜,杨夫子身后已经有了近三千壮丁转换的甲士。

  还有五六百辆牛车,二三百匹战马。

  期间,上官悟还来拜了杨夫子。

  今晚这事儿发了,上官太尉不服也不成,这位杨夫子真是神人。

  金贼大寨,说拿下就拿下。

  有进士郎的身份在,还知兵善战,宰执不敢说,枢相应该是没问题的。

  对上官悟而言,别说是枢相,就是县令知州,也是武人惹不起的存在。

  见上官悟来了,杨博也算是找到了能支使的人。

  汴梁城里的军民不少,正好过来搬走武器仓库。

  大概问了一下,上官悟那边也是一样的烦恼。

  粮食占了太多,运力不足,幸福的烦恼很可怕。

  缺粮的时候怕哗变,粮太多又运不走。

  这一晚的际遇,让内心忐忑的上官悟。

  再见运筹帷幄的杨夫子,心里多少有些敬服的滋味。

  嘱咐上官悟那边,一人带上三十斤粮食,然后过来着甲。

  让他也跟金家寨这边一样。

  扎了长枪、长刀之类做扁担,再回去挑粮食。

  看着上官悟脸上的服帖神色,杨夫子的心情又好了三分。

  安排起杂乱事务,都比之前有条理了。

  “天王爷爷,寨后的汴水岸边,还有百十条小船。”

  关三郎的称呼,让杨夫子有些不喜。

  这诨号唱出去,以后难免让人忌惮的。

  但他带来的消息,却让杨博喜出望外。

  今晚这事儿算是妥了。

  粮食船只都有了,只要不遇上大队的骑兵,大事可期。

  “关三郎,问一下有没有会撑船的。

  再带上几百甲士过去。

  两人一条船,船上不要带粮食。

  将剩余甲胄、武器全部上船。

  带着他们去约定的地方。

  你带人沿汴水保护船只。”

  船只这种东西,不是金银粮食。

  那是南渡的必需,不赶紧弄走容易内斗。

  现在的汴梁军民,还在忙活着抢粮。

  等他们明白抢的粮食多了运不走,就会四下寻找运输工具。

  一旦起了冲突,涉及活命的粮草,必然要出人命。

  支走关三郎,杨博望向汴水方向。

  只要船只在手,汴梁军民就更好拿捏了。

  南渡,船是关键。

  偌大的刘家寺大寨,金家寨的人马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收拢各种物资。

  有了船只,杨夫子就可以随便挑拣物资了。

  直到天光微亮。

  杨博才带着大队的甲士,谨慎的押着无数粮车,出了刘家寺大寨。

  除了粮食、衣甲兵器,车队里还有十几车的金银。

  现在没多大用的书画、古玩,都被杨夫子忍痛放弃了。

  相较于文化,此时此刻,活下去才更重要。

  金银这些阿堵物,可是维持生存的好东西。

  可惜寨子里发现的不多。

  应该是转运走了,或是没运回来。

  目前的人员数量,杨博也没有具体的数字。

  三四千应该是有的,还有一部分跟着关三郎提前走了。

  三四千人,全部都是精壮甲士。

  这次杨博没让他们解甲。

  现在不管是牛车、马匹,还是甲士,都在尽可能的负重。

  身上的战甲脱下来,只能扔在荒野里。

  这样的浪费就是犯罪,杨夫子是不允许的。

  从刘家寺大寨,到金六郎定的汇合点。

  十几里的路程,也能完成最初的人员筛选,

  三四千人,杨博自认是指挥不了的,不如精简一下。

  金家寨的人马出了大寨。

  上官悟那边得了杨夫子的吩咐,很快就跟了出来。

  但汴梁城的军民人数太多,上官悟这边也不能如臂使指的指挥。

  具体出来的人数,上官悟也是不清楚的。

  杨博看了一眼上官悟的人马,至少是自己手下人马的两三倍。

  而且人员有些杂乱,嘱咐了一下金二,两队人马就隔开了近百米的距离。

  上官悟那边也很配合,一路约束着人马,保持好两个队伍之间的距离。

  现在可不能乱。

  一旦乱了,自己那点可怜的兵马,能不能拢起来,就不好说了。

  两队人马一前一后到了汇合点,从心里泛着苦涩的金六郎无奈开口。

  “小夫子,这……”

  望着几乎绵延到刘家寺大寨的队伍,金六郎的脑袋都快炸了。

  后半夜关三郎到了,百十船载的都是衣甲兵器,已经让金六郎有了不好的预感。

  再看到大概两三万人的队伍,金六郎的心态彻底崩了。

  这是南渡,汴梁周围交通断绝,四处都有金贼的马队。

  几万人的大团伙,在野地里蹒跚而行,那不是找死吗?

  “无妨!

  六郎,且去拣选精壮的人手。

  尚有余力的,都交给金二统辖。

  上官悟那边的精壮,也可以选一批。

  有了精壮的甲士,金贼来了,咱们也能挡一阵。”

  杨博大概知道金六郎在担忧什么,但没有办法。

  金家寨的是人,汴梁的军民也是人。

  对杨博而言,人少了反而不好,人越多越好。

  如今汴梁周边没有大股的金贼,小股部队,对上几万挣扎在生死线的败军残民。

  胜负未知,但败军残民的胜算更大一点。

  安排金六郎去挑拣精壮。

  接下来还要分派物资。

  劫寨弄来的牛马车辆,还有甲士,都是满负荷的。

  这样的负重,走不了长途。

  物资分配不好,会极大的影响每天的行程。

  困守东京汴梁近四年,这些被遗弃的残民,也经过了初步的优胜劣汰。

  老弱病残活下来的几率不大。

  有了粮食补充,体力也会很快的恢复。

  许多饿极了的百姓,已经在咀嚼没有加工过的粮食。

  有金家寨这边做表率,物资的分配速度也很快。

  许多衣甲兵器都被分配了下去,至于粮食,那是权柄。

  除了个人自身携带的之外,剩下的粮食只能放在甲士的视线之内。

  上官悟也很滑溜,金六郎要拣选精壮,他一把就将汴梁的残民给抛了出来。

  带着他直属的近万人马,直接脱离了大队。

  上官悟的近万人马,除去随军的家眷,真正能参战的也就两三千人。

  巨大的包袱,一下甩进自家的怀里,金六郎很是气恼。

  不敢找上官太尉理论,只能在杨夫子面前诉苦。

  “无妨!

  以金家寨的人马为主,将汴梁城的人员,十户为一组,分派下去。

  由金家寨的人员统辖,不听话的,收走粮食赶出队伍。

  咱们还是管着原有的人马就好。”

  金六郎的烦恼,对杨博来说,还是小事儿。

  老生带新生,怎么就不好管理了?

  上官悟愿意舍,他杨夫子也愿意得。

  这些残民身上,除了粮食还有武器、财物。

  每个人身上的几十斤粮食,足够沿途所需了。

  南渡的时间,也是有极限的。

  二十天到一个月。

  时间越长,活下去的机会也就越小。

  至于安全问题。

  三五天也就出了战争范围。

  安全是没有保证的,金兀术的东路主力,在追着赵苟爷打。

  可东路军还是有分支的,各地还有守城的留守部队,谁知道会不会碰上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