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楼,朱廷把办报社的细节给几人讲了透彻。
大概就是造房子归造房子,出报纸归出报纸。
答应朱元璋要在七天内解决顾成的事,等朱权造好屋舍,顾成都死了十几回了。
反正印刷机器、人、钱大把的有,没房子也能办出报纸来。
天色渐晚,饭香四起,应天城被黄昏和炊烟笼罩,檐下喜鹊弄巢,老叟逗顽孙,一派祥和盛世之景。
朱橞坐在茶楼上,远眺秦淮河:“我们要不去游船吧!”
朱权打了一下他的脑袋:
“还想那龌龊事,再过一个时辰宫禁,不回去就来不及了。”
朱廷行在路上,回想今日发生的种种。
应天是天子脚下,民间疾苦依旧,其他地方岂不是更加苦不堪言。
他贵为大明皇孙,理应高枕无忧才是,奈何朱廷前世过过普通人日子,心思敏感细腻,做不到朱楩那般铁石心肠,难免多虑:
这天下若是让允熥那厮治理,民生又得凋敝成什么模样..
思绪有些混乱,朱廷叫停马车,又折返了回去。
..
行到河畔,灯火通明,花灯不要钱似的飘荡在水中央,往来之人无一不是端着酒杯的商贾富豪,瓜果酒香飘满溢整条街。
朱廷没有上画舫,悠荡了一会,在家卖灯笼的店里找到一个和赵剑书差不多年纪的小孩,让他去弄根竹竿和鱼线鱼钩来。
小孩皮肤很白,瘦削的脸,浓眉大眼,也没问朱廷要钱,不多久就把东西给备齐了,还细心弄了小马扎,同时贴切道:
“公子,这边吵闹,我知道一处好地方,又能钓鱼又能偷看画舫,运气好的话,你还能看到应天最漂亮的女人。”
“应天城最漂亮的女人是谁?”
“乔韵寒,公子你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
朱廷觉得这小孩挺有趣,便跟着他过去了。
到了地方知道,此处正合朱廷的意。
几棵垂柳在岸边飘摇,秦淮河边的灯火不远不近地照着这里,水面泛起微微涟漪,空气里还有微微女人身上的胭脂味道。
朱廷抛了个没饵的空杆,静静看着水面。
难得清净,他陷入长思。
前几日文华殿的事历历在目。
朝堂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看似风平浪静,实际暗流涌动。
要想稳坐钓鱼台,不光要拉拢藩王,还要把有实权的人给笼络来。
最有实权的,无非是六部堂官。
其中工部尚书沈溍已经明牌倒向允熥,剩下的户刑兵吏礼五部尚不知晓。
能弄到兵部和户部是最好的,一个管兵,一个管钱,有这两样在手,什么就都不怕了。
兵部尚书秦逵、户部尚书赵勉,这两人朱廷都不熟悉,还需从长计议。
至于武将方面,光有一个顾成还远远不够。
小孩从头到尾都站在旁边,也不说话,也不问朱廷为什么抛空杆,更不问朱廷在想什么,小孩子应有的好奇心在他身上找不到哪怕一丝。
正在放空之时,湖面上飘来轻轻的笛声,绮叠萦散,呜咽凝滞,飘零流转,煞是好听。
闻声而去,一叶小舟在水面上飘,舟上坐了个身穿白衣的人。
一个穿白衣的女人。
朱廷保证上辈子加上这辈子所有女人,各取长处在一起都没她漂亮。
那个人先在秦淮河畔怔怔看了会,接着扭过头来,看了一会朱廷这边。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翩若惊鸿..宛若游龙..世间竟无一个好词能形容得了她,更应说她才是好词的形容。
小舟与画舫形成鲜明对比,亦如钓竿和酒觞一样,茕茕独立。
“她是你说的那个乔韵寒?”
小孩思考了一下,有些犹豫道:
“整个秦淮河畔,我没见过比她更漂亮的,但都说乔韵寒在画舫上,不在小船上。”
“哦,那就肯定是了。小孩,你记性好不好。”
“很好,河畔上的人都夸我神童。”
“你记个东西,再写好拿去送给她,找个字好看点的写。”
“我字很好看,公子你请说。”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能记住吗?”
朱廷和寻常男子一样,见着漂亮女人就会想发生点故事。
归根结底还是闲的。
“公子好才华,能。”
“你若送到了,到时候给你十两银子。”
“一定送到。”
“为什么这么自信?”
“她上船,自然要下船,我蹲守便是。”
“你不怕我赚你?”
小孩笑道:
“你面相看不是小人,既然你先信了我,我有什么道理不信你。”
聪明的小孩,朱廷喜欢聪明人:“你叫什么名字。”
“诸葛忌,字温良,公子随便喊就行。”
“那以后就叫你小忌吧。”
...
翌日,曹狗儿早早在朱廷寝宫外等候。
听闻屋里有动静,他当即捻着脚尖朝里走,满脸堆笑:
“二爷,您要的东西奴才都备好了。”
朱廷拿过扫了眼,上面通篇用大白话,好似莲花落般,写了顾成在贵州的诸多事迹,第一人称视角读起来颇有代入感:
【我本住在黔中安顺的城边,家中有山又有田,生活乐无边,谁知那蛮鞑子,豪横不讲情面......顾帅天神下凡间,除暴驱匪安良贤,偶有大灾,豪施仓廪结善缘...】
起身到案前,花费一个早上,动手设计了一面报纸排版。
排版整面采用A2规格,考虑到印刷限制,字体做不到前世报纸上那么小,只好适当减少内容,A2对分左右面,内容选择有很多,实时文章、墨宝鉴赏、诗词赏析、小说章节、数独游戏等等,没忘腾出一块广告位。
当然,作为第一刊,广告暂时是没有的。
朱廷把曹狗儿的《顾成天神传》放在最显眼位置,其他内容让手底下人去挑选。
曹狗儿一直在边上守着看,这小子脑子很灵,朱廷仅仅说出一些概念,他就能机灵想出方案,像数独游戏就是他想出来的。
“把你的大作和这排版送去给岷王,记得跟他说,内容挑选往诙谐轻松走,莫要放那些之乎者也的枯烦之语,挑些百姓爱看的,莫要省墨,加上句读。明日巳时前,第一版给我过目。”
曹狗儿揣着信飞一般跑走。
朱廷浑身轻松,看到书房角落有根紫竹,凑近一看原是鱼竿,真是缘分,昨天当了姜太公,今天就要上大货了。
今日无事,湖畔挥杆。
...
评事街发生的一切,都没躲过朱元璋耳目。
他将写有情报的纸片放入格子间,略有所思。
“这小子究竟要做什么,又是买纸又是择地,还学咱收义子,好的不学学坏的,别自以为看些杂七杂八的书籍文章,走歪了路。”
最让朱元璋诧异的是,允炆做的一切事,都没有去调亲军督卫府的人,甚至最后逼蒋瓛迫不得已主动露面替他解围。
“罢了,七日后若是不能解决顾成的事,只能怪这小子太狂妄,哼,知道点杂七杂八的小脑筋,就当自己天下第一聪明。”
这时又飞来一只信鸽,朱元璋解下鸽子脚上绑的小信筒,捻开纸条,笔锋犀利,赫然又是洪太监的密信。
【上半日闷在殿中不知为何事,下半日后湖垂钓,无鱼上钩。】
朱元璋更加诧异了。
“窝在宫中钓鱼能钓到十万两?”
...
到了傍晚,金乌夕落,刷刷的细线切割空气声回荡在湖畔边。
又是一日过去,距离七日之约,还剩四天了,十万两银子连影都没。
朱廷将鱼竿朝脚下一丢,背着手回宫去,边上树丛里立刻有小太监过去收拾。
果不其然,朱元璋一直在派人暗中观察自己,估计身边监控不会少。
钓鱼是他迷惑朱元璋的手段之一,但空军绝对不在计划之内。
夜里曹狗儿就回来了,朱楩那边效率极高,当天刊印好第一版报纸。
朱廷看后赞叹不已,朱楩他舅手下能人倍出啊,质量没得说,可谓字字珠玑,尤其小说选取,出乎他的意料。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一句几乎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名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朱楩他舅选的小说,竟是《三国演义》!
世间还有比《三国》讨论热度更高的文学著作不成。
既然小说挑了《三国演义》,那诗词赏析..果不其然..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底下做得赏析也相当不错。
[旧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诗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彼之江月如长江,一水遥望天地悠悠。人有生老病死,国亦有兴盛衰亡,维余数千载,有国恒以弱灭,唯汉溃亡于强。可观东汉末年分三国,因何而强?又因何而亡?与我辈又有何干?不如浊酒一杯,笑谈古今,我辈于飘幻梦境当中,何尝不是英雄?]
“二爷您不知道,给这篇《临江仙》作赏析的人,是大名鼎鼎的乔韵寒。
她是应天乃至全大明名气最盛的清倌儿,秦淮河上专门有一条画舫属于她。”
曹狗儿带上了一种嘿嘿嘿的语气。
朱廷挑了挑眉,没想到这么巧,昨天刚给乔韵寒写了首诗,今天她又出现在自己眼前。
战争、美人、英雄齐齐出现在小小的一张纸上,相信这版报纸一出,全应天都能为之着迷。
在赏析底下,乔韵寒还加了一句:
“不知桃花仙人在何处,小女子有事请教。”
朱廷微微一笑,吩咐曹狗儿:
“回禀岷王,就按这版来印,连夜印上五百份,拿一百份到国子监给黄桥修,让他给监生门看,其余的明日在应天城中免费赠送。”
曹狗儿有些惊讶:“这么好的东西,不要钱送出去?”
“恩,送。”
曹狗儿兴冲冲地去了,他一整天都在东奔西跑,朱廷没有给他一分赏钱,心中却没有一丝失落,反倒乐此不疲地奔着。
第二天,朱廷又钓了一天鱼。
这天鱼更不给面子,连咬钩都没咬一下。
报社的发展,也没有照朱廷所料般爆炸。
朱楩派人来报,第一天报纸全部送完,据底下人说,领报纸的都是些看起来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拿去也不知道做什么用,反正不像是拿回去看的样子。
朱廷才意识到疏忽了一点,洪武年间的文盲率并不低,十个人里九个都不识字,应天作为首府会好一些,也至少十个里头八个不识字的,让他们读书看报实在是难为人了。
文盲是阻碍社会发展最大障碍之一,这座山,不是一天两天能翻过去的。
这并难不倒朱廷,他让曹狗儿给朱楩带话,加印五百份,累计一千份往外送。
同时让人在四处设桌案定尺,开坛说报!
不认识字,总听得懂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