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建文四十年

第49章 荆轲刺秦

建文四十年 顶顶猫头 2811 2024-11-15 08:52

  马车疾驰,还未进入皇宫西华门,就看到宫廷守卫比平日多出三倍不止。

  张百全出宫门而立,见到朱廷队伍前来,忙来问安。

  “宝王爷受惊了,身子可有恙?”

  “本王无碍,劳公公操累。”

  “哎呦苍天有眼,苍天有眼,你退下吧,我来给宝王爷驾马。”

  朱廷的声音传了出来:

  “不劳公公费心,本王无碍,公公且先去禀告皇爷爷,本王有要事与他商议。”

  张百全想也没想就回去了。

  队伍一路直进宫门,黎德兴亲自开道,路上畅通无阻。

  一进皇宫,朱廷彻底放心了,硕大宫墙和高耸宫门,给他带来绝无仅有的安全感。

  没进宫门几步,曹狗儿苦着脸,焦急地转来转去。

  他手里拿着一张硕大的纸,见到了车马前来,当即凑上来:

  “宝王爷,明日的应天日报样板已出,凤凰台说要过一下您的法眼。”

  朱廷暗骂这小子不识趣,你主子我差点都死两回了,你还搁这应天日报。

  “从窗口塞进来,手不要碰到马车,本王要沐浴,回去准备烧汤。”

  曹狗儿小心翼翼将报纸塞了进去,马车接着朝养心殿进发。

  朱廷看起手上的报纸样板,上头墨迹尚未干透,显然是赶制出来。

  ‘六月旱魁,方方正正’八个大字印在最显眼的位置,注有答对者悬赏一百两宝钞,若是提供相关线索,也可以领二十两宝钞作为报酬。

  朝下看去,三国演义已经写到孟德献刀刺董卓,底下乔韵寒又在诗词解析中出现。

  与三国演义刺杀剧情相呼应,这次解析的是一首唐诗。

  【杂兴·王昌龄

  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

  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基本是家喻户晓,王昌龄的诗显然是站在燕国旧民,或者说是六国旧民的角度来写,算得上中规中矩。

  可乔韵寒做得赏析更有意思,大有批评王昌龄之意。

  [九州本为九州,而非一国,始皇一统方为国。若荆轲刺秦得手,届时乃真九州震裂,天下再乱,又是多少英魂战死,多少百姓罹难,岂是一人之胆魄可平邪?]

  这个思路很是特立独行,华夏民族统一史观就是从秦始皇开始的,他要真被刺死,统一观少说要延迟个几百年,直到下一个嬴政的出现,再统一且不被刺死,方能彻底形成。

  如果没有秦始皇,华夏可能依旧分裂成六七个国家,和后世西方一样,拿破仑、小胡子没有秦始皇的“奋六七世之余烈”,到最后还是分散的。

  在朱廷看来,荆轲刺秦这事,与其给六国抱不平,不如给那位自杀献人头的将军樊於期抱不平。

  经历了劫后余生,朱廷津津有味看起三国演义。

  从西华门到养心殿,是一炷香的路程。

  朱权朱橞朱楩三人正立于殿门口,见到朱廷队伍,他们纷纷围上前。

  “允炆,你怎么样!”

  “究竟是什么人,胆子那么大!”

  “你十八叔已经派人去查了,相信很快就能有结果。”

  “...”

  朱廷下了马车,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侄儿无碍,多谢各位叔叔关心,这边有些重要情报,叔叔们且随我来。”

  见到在一边有些惴惴不安的朱楩,朱廷奚落道:

  “俊凤雏错过几章好看的环节,怕是和我们聊不到一起了。”

  朱楩有些尴尬:

  “谁会知道发生这么大的事,不然说什么也不会不管,这两天我一个人可没劲坏了。”

  朱廷搭上了他的肩膀:

  “这两日发生的事太有意思了,等等说给你听,保准你吓一跳。”

  几人嘻嘻哈哈又打到了一起,小孩子的友谊就是这样简单。

  朱权朝后扬了扬头:

  “瞿松之还在那,允炆,不喊上他?”

  朱廷稍作思索道:

  “等等看皇爷爷意思吧。”

  进了养心殿,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

  见到朱廷几人来,他不慌不忙站起身,迈着虎步走到朱廷面前:

  “咱的好孙儿,吓坏了吧。”

  朱廷露出一个轻松的笑容:“我可是朱家的子孙,哪能因为那点小事就吓着。”

  朱元璋龙颜大悦,连声称好:

  “好!不亏是朱家好儿郎!

  小校场的事,权儿已经和咱说了,允炆,日后不许轻易出宫,出宫需把侍卫带足。”

  朱廷很听话的应着,从袖子里取出那封从米协武老婆身上搜出来的信件,递给了朱元璋。

  “皇爷爷,今日之事颇为复杂,这封信乃是从米协武妻子身上搜出来的。”

  朱元璋接过信,捻了捻信纸,微微皱眉。

  朱廷知道他看出了端倪,道:

  “皇爷爷真是法眼,据孙儿所查,这信纸乃是前元皇室专用,恐怕米协武与前元皇室有勾结。”

  朱权几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米协武背后竟牵扯这么多。

  小校场莲字营旗下有士卒三百人,看起来不多,真要来场变故,能杀全应天一个措手不及。

  见朱元璋寒着脸不说话,朱廷接着道:

  “孙儿以为,今日遭刺之事,恐与前元也脱不了干系。信上写的内容,孙儿让凤凰台向全应天问了,若是有消息,第一时间向皇爷爷禀告。”

  朱元璋粗着嗓子嗯了一声,把信放到桌上,目露寒光:

  “背后的人,一个也逃不了。”

  看到朱廷,他的脸上顿时变得慈祥:

  “等等皇爷爷陪你吃个晚饭,允炆,你这两天连连立功,这次想要什么。”

  朱廷笑道:

  “孙儿岂敢贪功,这次十七叔十九叔功劳最大,他们策马追贼的样子,在小校场可是出名了。”

  朱权道:

  “允炆谬赞了,不过是些匹夫之勇,父皇,您可不知道吴可复有多佩服允炆,差点就给他牵马了。”

  朱橞在一边连连点头,朱楩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有些坐立难安。

  朱元璋乐了,抚着胡子道:

  “对,你们都有功,这样,明日钟山祭后,一并论赏,权儿楩儿橞儿,你们先下去,咱和允炆说说话。”

  三人离开了养心殿,朱元璋屏退左右,看着桌上的信件,目光微冷:

  “允炆,有没有什么要和皇爷爷说的。”

  只见朱廷从袖子里拿出了另一封信。

  “皇爷爷,我在瞿松之安排的马车里,发现了这个。”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