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李宪虽然没有被追责,但他内心却无法接受战败的结局。他总结伐夏失败的原因,是分兵多路作战指挥不协调所致。李宪不甘心,上书神宗皇帝建议集合各路人马,集中攻击西夏要害。边攻击边筑城,逐步推进,直捣兴州、灵州。但这个建议已经很难实现了,神宗皇帝现在就是给钱也调不动军队和民夫作战了。战败的阴云笼罩着大宋朝,此时的神宗皇帝一定又想起了多年前,王安石过乌江亭时的怀古诗《乌江亭》。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五路伐夏战役中,宋朝并非没有战果。种谔攻下了银州、夏州、石州、宥州,将西夏国土进一步压缩。但驻守住各州却非常难。种谔主张经营横山地区。
种谔向宋神宗上奏:“横山绵延千里,放牧、稼穑均适宜,在那里做一个防御堡垒,休养生息,待日后讨伐之用。”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也非常赞成这个方案,在考察边境地貌后,画了两本地图。沈括建议重修山界北坡上的古乌延城,以便驻屯兵马。种谔非常赞同沈括修乌延城的主张。
见到这份战略意图清晰,实际操作可行的方案,神宗皇帝也同意了沈括的建议,并派徐禧、内侍押班李舜举前往与沈括相议具体建设方案。徐禧是神宗皇帝的近臣,长期在朝廷为官。远去西北的路上,徐禧并没闲着。他想在大宋朝臣中脱颖而出,梦想着也能像文彦博、王安石一样成为宰相,此次西行他决心要有一番作为。到达鄜延路后,徐禧竟然令人错愕的推翻了沈括提出的在古乌延城筑城的方案,提出在永乐筑城的战略构想。
沈括和种谔都不同意筑永乐城,他们说:“永乐城地处险要不假,但有一个致命伤——没有水。一座没有水的城,怎能称其为城呢?”
徐禧最害怕有人说他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只会搞政治,立刻跋扈起来:“筑不筑城,在哪里筑城还由不得你们!我看在永乐筑城没什么不妥,你们不必多言。”徐禧深知自己没有军事能力,但他坚信只要有足够的人打井,或多或少总能打出水。越是能力差,越怕有人认为他能力差,越会颐指气使试图掩盖。
种谔是武将,当然不服徐禧的无能之举,坚决反对这个愚蠢的决定,说道:“那我要是不同意呢?”
徐禧说:“君独不畏死乎?敢误成事!”
种谔说:“在永乐筑城,城之必败,败则死;拒节制亦死。现在死也比丧国兵败而死强。”
种谔的话激怒了徐禧,但要说徐禧真能杀了种谔那也不过是吹牛罢了。但种谔还是被调走了,朝廷的这些文官对付基层从无败绩。种谔是个武将,说走就走,但沈括是一个文官,行事都受儒家思想的深深制约,跟上级也不能撕破脸,还要保持尊重。沈括的性格也不同于寸步不让的王安石,他在徐禧的威逼下不得不同意建永乐城。但沈括反复强调要建一个水寨,而且要重兵保护水寨以及水寨通往永乐城的通道。
元丰五年(1082),徐禧发蕃汉军民二十万人,仅用十四天,不分昼夜,筑好了永乐城。永乐城位于米脂寨西一百五十里处,北倚崇山峻岭,南临无定河。城池三面环崖,气象雄壮,宋神宗赐名“银川寨”。但它确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易攻难守的城池,因为城中没有水源。
二十万人不分昼夜的辛劳,没有人会问这辛劳的价值在哪里。他们大多数人只是想在建好的永乐城的城砖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回乡后,告诉自己的妻儿自己曾参加了永乐城的建设。然而,即便这个小小的愿望也很难实现了。
西夏朝廷得知宋朝在永乐筑城,起初以为是宋朝在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一度把重点放在搜寻宋朝的战略意图,尤其是重点监视古乌延城周边。当得知徐禧的这一出戏后,整个西夏便活跃着节日的气氛。虽然胜券在握,但他们还是要精心策划一场完胜。他们不急于攻城,他们要等着宋朝筑城完工,他们要用宋朝自己筑造的城困死宋朝军民。
西夏统军叶悖麻、咩讹埋没有大意,率三十万大军驻扎在泾原以北,伺机夺取永乐。闻知永乐城修好,夏军出动数千士卒渡无定河前来攻城,但渡河后不战而退。
徐禧虽然不解夏军的意图,但仍然大喜过望,说道:“这是永乐城的雄壮喝退了敌人,这都得益于在永乐筑城的英明决策。”沈括听到这话心中苦涩,真不知怎么能作出如此拙劣的推论?
徐禧以为夏军胆怯不敢攻城,遂不加防备,令大将曲珍、景思宜等领兵万余镇守,自行带中军、右虞侯军、右军返回米脂。宋军的大部队刚刚撤离,西夏的三十万大军就倾巢出动,前来夺城。刚愎自用的徐禧闻讯后完全不信,夏军怎么敢来侵犯如此雄伟的永乐城?等到大将曲珍一再急报,徐禧才信,于是命令沈括留守米脂。自己同李舜举等人率领仓促拼凑起来的一万余将士驰援永乐城,并列阵于永乐城外,打算和西夏军队野战。
大将高永能见西夏军队尚未齐集,提议:“趁西夏军队未列好阵势,突然向其发起攻击,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徐禧不以为然:“这样打仗胜之不武,岂是我等所为?”
西夏以精锐铁鹞子抢渡无定河,曲珍和高永能又建议:“趁敌一半渡过河,一半还在河中,立即发起攻击才有机会取胜,等西夏铁鹞子全都过了河,几无胜算。”
徐禧又拒绝:“胜之不武!”曲珍和高永能闻言欲哭无泪。
西夏精锐渡过河,列好阵势向宋军发起猛烈攻击,徐禧令宋军王牌先锋骑兵数千人迎战,很快被优势夏军击溃。宋军被迫退守城内,永乐城被夏军团团包围。
西夏军很快攻下了水寨,切断了宋军的水源。宋兵饮用水很快用尽,永乐城根本就打不出水来,士卒渴死了一大半,有些士兵甚至绞马粪汁解渴。
众将见城不能守,高永能劝徐禧尽出金帛招募敢死队与西夏军血拼,或许能有七八成士兵突围成功,曲珍也劝徐禧趁现在还有实力弃城突围,赶紧采取动作。徐禧却表示城池十分重要,不能丢弃。此时西夏军在以残暴著称的仁多零丁的率领下,近乎疯狂的攻城。
叶悖麻害怕留守米脂的沈括率兵救援,遂派了万余兵力南攻绥德,以牵制沈括部。绥德城内三百羌众暗中内应,沈括得知后,回兵绥德城内,将内应者全部处死,及至沈括再引军永乐,已错失救援良机。李宪率熙河军远道来援,受到西夏军队阻击不能前进。鄜延道总管种谔憋了一肚子气,也没有全力援救徐禧。
徐禧见情况危急,还妄图去和西夏谈判,可见其幼稚至极。夏军继续猛攻,西夏人在城下叫嚣:“汉人怎么还不投降,已经三天没有水了吧?”
徐禧听了把自己水壶里仅剩的一点水倒下去说:“无水?你看这是什么?”这个愚蠢的把戏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西夏军大笑道:“就这些了吧?”
天突降大雨,夏军一边更加猛烈、不顾生死的攻城,一边派一万多人拿着铁锹,冒着矢石箭雨狂挖墙体,新城多处溃塌,永乐城被西夏军攻破。攻占永乐后,夏军又兵临米脂城下,耀兵三日而还。
永乐城筑成后四天,便遭到西夏军主力的袭击。经过十二天的战斗,永乐城陷落。宋军阵亡官兵一万多人,筑城的二十万民夫也被西夏军屠杀。徐禧、李舜举、高永能等皆死于乱兵之中。神宗皇帝得闻败讯,涕泣悲愤。早朝时,他又对大臣痛哭,使得大臣不敢抬头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