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穿越来了,又怎能傻傻的使用刀枪剑戟去和鞑靼骑兵一较高低,既然打,朱文远就准备把他打残、打废,让他哭、让他痛,让他长记性,而这靠刀枪剑戟等冷兵器,估计很难达到朱文远想要的效果。
除非是火器!
若是身在京城,朱文远倒是有信心在短期内将火绳枪研制出来,但是如今身在边境的军营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虽然没法研制火绳枪,但是朱文远身为一个穿越者,却知道黑火药的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较为常见的比例是硝石约百分之七十五、硫磺约百分之十、木炭约百分之十五。有了这个经验性的配方,只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来调整火药的配方,就能制作出威力十足的火器了。
“军中可有制造火器的地方?”由于是刚到宣府,朱文远对这一块的军工技术实力还不了解,所以才有此一问。
“禀大将军,只有京师的兵仗局才能造火器,一般地方上可不敢私造这玩意儿。”江彬闻言,立马接话道,毕竟私造火器那可是造反杀头的罪名。
“哦,既然如此,那你就去给朕找一些铁匠、石匠还有木匠过来,另外再着人送一些硝石、硫磺和木炭到中军大帐,朕有急用!”朱文远前世作为一名缉毒警察,化学功底还是不错的,如今自己动手解决火药的配比问题倒也不在话下。
不过调制黑火药还需要点时间,眼下最重要的是便是打造一支令行禁止、如指臂使的强力部队,这也是朱文远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何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同吃同住、爱兵如子”即可,想到这,朱文远当即叫来随侍太监萧敬。
“萧公公,朕决定今日率大军开拔前往阳和,你先带人送白贵人以及所有秀女去大将军府,安置妥当后再来与朕汇合。”
“遵命,奴才先替白贵人谢过皇上封赏,这就去办!不过阳和地处前线,兵峰凶险之地,皇上万金之躯不可轻易冒险,还望皇上三思而后行啊。”萧敬能作为皇帝身边的随侍太监,自然对朱文远忠心耿耿,突然听到从朱文远口中说出要前往阳和的消息,自然就为朱文远的安全担心起来,毕竟有英宗的前车之鉴,谁也不敢保证土木堡之变不会发生第二次。
“朕意已决,萧公公无须多言,办好自己的份内事即可。”朱文远有自己的打算,对着萧敬挥了挥手道。
萧敬见朱文远都这么说了,连忙告退,带着名小太监前往中军大帐而去。
朱文远等萧敬带人走开,自己则带着人继续视察军营,时不时的找些遇到的底层将士聊一聊在军营中的生活情况,这些底层将士们大多都是一些农家子,朴实得有些可爱,首次见到皇帝,都有些手足无措,只会呵呵傻笑,不过一番交谈下来,倒是都觉着这皇帝没什么架子,就是面皮白净些、衣冠华丽些,倒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等到朱文远视察军营的消息在私下里传扬开来,军中的士气倒是高昂了不少,毕竟能亲眼见到皇上,并与其一同出征的经历,可够这些底层的将士们振奋的。
而此时,中军大帐内,萧敬一见到白婵儿就连忙报喜道:“恭喜白姑娘,刚才皇上亲口封了您为‘白贵人’,还特意让奴才带您去大将军府安置。”
白婵儿闻言,美目中闪过一道喜色,毕竟当初被江彬以选秀的名义强抢至军中,可未曾想到会有今天封赏。当今天子荒淫无道的传闻可在民间流传甚广,她爹白景芝作为宣府下面的书吏,自然是知道一些朝中之事的,有时在家中饮酒后,也会点评一些政事,对今上的一些作为可谓是颇有微词。
如今既然被封了贵人,虽然是个低级封号,连妃嫔都不如,但好歹也算是摆脱了最低级的秀女身份,日后若是有幸受宠了,能够帮扶一下娘家,倒也不算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这种心思,自然就会对朱文远的事情关心一些,当即便开口问道:“萧公公,等皇上忙完军中之事,也会一起去到大将军府安歇吗?”
“军中之事,老奴也不敢随便打听,皇上既然让白贵人先去大将军府安歇,自然是有安排,白贵人只需安心等待皇上归来即可。”萧敬作为宫中老人,自然知道提前下注的重要性,尤其是皇帝的身边人,面对新晋贵人的提问,虽然不好回答,但也只能委婉回应着。
“哦,既然如此,那边有劳萧公公了。”白婵儿是个极聪慧的女子,闻言便知道短时间内可能就见不到皇上了,内心不禁涌出一丝淡淡地失望,不过随后在见到萧敬将军中所有的秀女都召集起来一起前往大将军府之后,担心皇上喜新厌旧的情绪倒是暂时被压制了下去。
漠北,乞儿海,察哈尔右翼前旗。
绵延不绝的帐篷在此安营扎寨,其中最高最大的那一顶便是属于达延汗的王庭。
达延汗本名孛儿只斤·巴图孟克,黄金家族的嫡系后裔,巴彦蒙克济农之子。济农这一职务,一般都由大汗的嫡长子担任,相当于副汗,是大汗的助手,其职责是秉承大汗旨意管辖蒙古右翼政务。成化十二年(1476),在蒙古内讧中,其父兵败丧命,其母锡吉尔被权臣亦思马因掠为妻,本人成为遗孤,先后被巴该、特穆尔哈达克收养。成化十五年(1479),满都鲁可汗卒,无子嗣,他遂成为汗位的合法继承人,被满都鲁的遗妻满都海合敦接纳。次年,与满都海合敦成婚,在其扶助下,继承汗位,称大元可汗,异译作达延汗。因其年幼,被明人称为小王子。
达延汗毕生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早年在满都海带领下,率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解除西部威胁。成年后,着重打击擅政的异姓权臣。至正德五年(1510),先后清除亦思马因、火筛,大败右翼割据势力亦不剌、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厮)等,统一东蒙古各部,加强军事组织,巩固了汗位,把分散割据的大小领地归入六万户,分左右翼,大汗自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三万户,驻帐于察哈尔万户;由于长子和次子忘故,封其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济农,统率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分封诸子为万户领主,作为大汗宗藩;取消东蒙古异姓封建主的领地,使其成为大汗和诸子的僚属;罢太师、丞相职位,改变成吉思汗以来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领主并立制度,结束了百年来异姓权臣专政、内讧和封建割据局面,对漠南、漠北各部的形成以及蒙古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前期,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和平通贡互市关系,后期则冲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