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之大明武宗

第2章 自封名号

重生之大明武宗 凤山居士 3614 2024-11-15 08:53

  “活着的感觉真好。当皇帝被人服侍的感觉更好。果然不愧是‘万恶’的封建社会。”

  朱文远任凭着小太监服侍着自己穿衣,在心里暗暗感叹道。同时也把那些“前尘往事”深深的埋藏在心底深处,饶有兴趣的打量起周围环境。

  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整个屋内被四柱绫罗帐架,紫檀嵌玉大床占据一半外,一块正正方方的大红地毯铺在床前,四周都是紫红色的家具,除了一双描金大福字衣橱外,其他三面都是精巧的花梨木千层隔断,每个隔断上都放置着各种各样精美非凡,造型有趣的小物件。

  眼光匆匆从万珠玲珑千层塔,紫金翡翠玉马等物件上掠过,就是颜色靓丽的上好瓷器都无法吸引他的目光,愣愣的看着一面一人高的玻璃镜子镶嵌在橱壁之上。

  “这就是如今的我?正德皇帝朱厚照?!”

  只见镜中之人瘦长脸型,胡子稀疏,还有一双大招风耳,用现代的审美来看,朱厚照这种棱角分明的小瘦脸可能比明朝前期典型的大胡子方脸的皇帝脸更加英俊一些,至少在朱文远看来,朱厚照长得还挺像后世男明星里的朱一龙的。

  “皇上,指挥使朱大人求见,已在门外等候多时了。”太监萧敬待朱文远穿好衣服后,上前禀告道。他口中所说的“朱大人”便是江彬,在正德八年的时候,朱厚照就曾赐江彬和许泰国姓,以示恩宠,所以之后人们就称呼江彬为朱彬了。

  朱厚照本来就是个贪玩的性子,又喜好收人当“义子”,正德七年,他就赐义子一百二十七人,皆姓朱;旋又增建豹房,给每位义子都赏赐一所宅院。这要是放在现代,那真是妥妥的“壕无人性”、“义父,此言当真?请受义子一拜!”的大型真香现场了。

  “让他进来吧。”朱文远结合着后世的记忆,知道朱厚照此次出京北上打了一场在历史上很有名的“应州之战”,不仅最终打赢了,而且朱厚照还以皇帝之躯亲自上阵杀敌,而且斩获了一员敌将首级。

  关于正德皇帝这次出彩的军事表现被朝中文臣们故意抹杀的说法,后世众说纷纭,朱文远也都只了解了个大概,对于具体的作战细节因为都是春秋笔法,所以无法深究,也就不了了之。如今莫名其妙的穿越到明朝,方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既然做不了先知,那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末将朱彬参见皇上,圣躬金安!”

  很快一员虎将便随着太监萧敬走了进来,来人正是江彬,只见他身材高大魁梧,脸上一道长长的疤痕一直延伸至耳部。当初正是因为听闻了他“与贼战淮上,被三矢,其一著面,镞出于耳,拔之更战。”的英勇事迹,朱厚照直呼壮哉,这才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朱文远挥了挥手,沉声说道:“免礼平身吧。朕之前跟你说的,可想出什么好的法子没有?”朱文远此时问的便是之前朱厚照以皇帝的身份,不通过朝廷内阁六部,直接向各军镇卫所指挥官发号施令,结果这些人不是以“担心皇帝的个人安危”为由来进行劝诫,就是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的口诀来推辞的问题。

  江彬闻言,抱拳说道:“回皇上,末将本是个粗鲁之人,不善于这类思虑谋划之事,不过皇上既然让末将来想办法,这是对末将的莫大信任,那末将就只能斗胆胡言几句了,如有不周全之处,还请皇上恕罪。”

  “尽管说来,朕都恕你无罪。”朱文远坐在太师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心中暗暗有了定论。

  “谢皇上。末将要说的便是:要发号施令就必须得有个军事主管的头衔,那皇上何不假名自封一个总督军务的大将军头衔,然后再以假名发号施令,岂不两全其美,一尝夙愿。”江彬低头说罢,偷偷抬头瞄了皇上一眼,眼中的狡黠之色一闪而过,却不知这些小动作已被朱文远尽收眼底,只是假装没注意而已。

  朱文远闻言,假装激动地一拍手,喜道:“不错,这个法子不错。封个什么名号好呢?叫天策上将怎么样?”朱文远想到后世朱厚照给自己取的封号“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不太好听,因此恶趣味上来,打算借用一下“天可汗”李世民的尊号。

  江彬闻言一呆,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不过还是很快反应过来,陪笑道:“这个名号好,一听就很有天子的气势!只是不知皇上打算取个什么假名?”

  “古有五子良将之首张文远,曾于白狼山斩乌桓单于蹋顿,朕甚喜之。今日朕便取文远之名,御驾亲征,希望将来有朝一日,也能将鞑靼的达延汗斩于马下,名留青史。”

  江彬与萧敬两人,自然不知道朱文远暗藏私心,连连拍手称妙,恭喜的话说了一箩筐。

  皇帝自己加封自已,可称为千古奇观了。但是朱文远之所以支持这种做法,便是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给他此次御驾亲征提供极大的便利。

  首先,回避了天子亲征的繁琐程序及庞大的开支。明成祖朱棣曾经五出边塞亲征蒙古,而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征,兵败土木堡而被擒。

  天子亲征要聚集全国的人力物力及精兵强将,还要有隆重的仪式。按照《大明集礼》规定:天子亲征要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祃祭旗纛。所过山川,皆行祭告。师还,奏凯献俘于庙社,以露布诏天下,然后论功行赏。按照这种礼节,皇帝没有出京,仅仅行礼就要用几天时间,不但要戎服在身,还要备六军,需要十四万五千军人、两千多名侍从,还有大量的犊牲币帛以及庞大的鼓乐仪仗。皇帝劳累不说,还劳民伤财。

  朱文远自封总督军务天策上将,不但可以免去繁琐的礼节,减少庞大的开支,还可以避免朝臣以祖制劝阻,以军备财政而阻挠亲征。

  其次,以重视边防的名义,既可以阻朝臣之口,又可以调动全国的军队,而不受祖制的限制。

  正德十一年七月,鞑靼骑兵兼道潜入距离京城不足两百里的白羊口,导致京城大乱。蒙古骑兵大约七万余人,以掠夺为目的,因此攻破城堡二十座,杀掠三千七百四十九人,掠去牲畜两万三千五百余头:然后扬长而去。朱厚照打算御驾亲征,率兵征讨鞑靼,六科给事中黄钟等人就以祖制来劝阻,提出祖训中有“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切记不可”之语。这种祖训只是对皇帝而言,如今朱文远以天策上将的名义巡边,即便是出征也没有违反祖训。

  而当追究让蒙古骑兵长驱直入的责任人的时候,南京兵科给事中周用等提出将领不一、功次不明、粮饷不继的“三弊”,希望能够“推大臣一人提督军务,不必再推总制、总督等官,致生掣肘”。这个提议正中朱厚照的下怀,所以他当时批复“有实功者仍须为之辩理”,其实是考虑自己亲自提督军务。拥有双重身份之后,他再对于朝臣的奏疏,完全可以选择“不报”,就是可以对奏疏置之不理,毕竟大将军的钧帖一样可以发挥圣旨的效用。

  议罢这个话题,朱文远当即让萧敬给自己研墨,亲自手写一封敕令给吏部。

  萧敬在一旁伺候着,只见皇上落笔写道:“敕封朱文远为天策上将,总督九边军务。朕以怀来等处,切近虏境,特因巡库,严督将领振扬威武。令府部等衙门官员各用心办事,章疏亦如常陈奏。另着户部调拨白银一百万两以备战时之需。”

  做完这些,朱文远便让江彬去找来宣大地区的军事布防图等地图文册资料,毕竟再过一段时间,鞑靼的骑兵就会再度大举南下,此时朱文远只能尽可能地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朱文远看着地图,想到之前锦衣卫收集回来的情报上说,鞑靼的大部队已经在乞儿海附近开始集结,乞儿海南下便会兵锋直指大明重镇大同府,如果在入境的时候转头向东则会兵逼阳和。不过好在阳和还有三大关口,分别是阳和口、虎峪口和白羊口,进攻难度非常大,一般鞑靼骑兵都不会选择强攻这里。

  想到这里,朱文远当即以总督军务天策上将的身份给大同总兵王勋写了一封钧帖,要他好好守城,安心练兵。又分别给辽东参将萧滓、延绥参将杭雄、副总兵朱峦和游击将军周政写了钧帖,让其分别前往天成卫、平虏卫、威远卫和云川卫驻守,限期十日内集结完毕,随时听候调遣!违令者重罚。

  随即又让江彬去召集宣府三卫的主要将领,很快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和游击将军时春都赶过来参见。

  “末将朱振(左钦、时春),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文远挥了挥手,笑道:“免礼平身!朕现在是总督军务天策上将的身份在同你们发布命令,以后见面就称呼朕为大将军即可。”

  朱振三人互相看了看。都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听错了,极力掩下各自眼中的惊诧,抱拳行礼道:“遵命,请大将军示下!”

  朱文远对他们的表现还算满意点了点头,道:“朱总兵,本将命你即刻出兵,驻守阳和;左参将,本将命你即刻出兵,驻守白羊口;时游击,本将命你即刻出兵,驻守聚落堡;你们到了地方之后,不得擅自出战,违令者重罚。都听清楚没有?”

  “末将领命。”朱振三人看了一下表情严肃的皇上,知道这是皇上亲口下达的军令,也不敢反驳什么,纷纷领命而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