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冲突!!!
杨廷和知道朱厚熜的沉默不语也就表示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派遣太监去江南的想法。
正想要继续劝告就看见毛澄也是站了出来,弓着腰,手里拿着玉圭,双手呈半月形,然后对朱厚熜说到:
“陛下以织造为累朝旧例,不知洪武以来何尝有之,创自成化、弘治耳。”
“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即位一诏,中官之幸路绌塞殆尽,天下方传诵圣德,今忽有此,何以取信?”
说完,毛澄便是和杨廷和一样,将头紧紧的低着,然后等待着朱厚熜的妥协。
大殿之内众人都眺望着杨廷和与毛澄二人,不由得想到,有二人在此,保我大明的江山。
不过他们当然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殿内的很多人会去跟朱厚熜举报杨廷和的内阁!要求内阁给出一个交代。
朱厚熜听到毛澄说的顿时冷笑不已,这群文官依旧是这群把戏,不过看起来和刚进京那会儿已经聪明了不少。
懂得说祖宗之法不一定全对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能让朱厚熜日后的改革容易一些,潜移默化总比突如其来的改变要好得多!
朱厚熜居高临下的看着毛澄,然后说到:
“既然认为朕应该学一些更好的?”
不等毛澄回答,朱厚熜就继续说到:
“既然这样,那朕也该学一学太祖爷!”
“朕记得洪武年间太祖爷规定,官员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一律处死,然后剥皮充草!”
朱厚熜一说完,殿下的那些官员们顿时感觉到腿有些软,自己也变得心惊胆战了起来。
然后就听见朱厚熜接着说到:
“正好这段时间锦衣卫给了朕不少的名单。”
“六十两以上,好像是有些人啊!”
朱厚熜还想说点什么的,但是就听见毛澄说到:
“陛下不可!”
朱厚熜并没有继续说,而是环绕着大殿下的这群官员们。
扫视了一圈,基本上没有几个能在朱厚熜的注视之下保持平静!
本来低着头的被朱厚熜一看低的更下去了,更有甚至已经两股颤颤了!
朱厚熜这才收回了自己的目光,朝臣们也都送了一口气。
朱厚熜问到毛澄:
“爱卿为何不可?”
“此乃太祖留下的爱民节财的美政,想来传到子民们的眼里也会大快人心吧?”
老百姓大不大快人心还不知道,但是这群官员的脸大部分都已经被吓得惨白了!
毛澄自然一时之间想不到话语应对朱厚熜的话,毕竟他说的很对,历朝历代,老百姓都厌恶贪官。
而如果朱厚熜像朱元璋一样整治贪官自然是会收到一大波民间的声望。
而且还有利于制止官场之中的贪腐之风,谁敢说不好的话?
说整治贪官不好?难道你就是贪官?
如果朱厚熜真的这样做了,估计殿内的大多数人都会脑袋搬家。
毛澄当然知道朱厚熜大概率只是说一说,但是却是拿不准朱厚熜具体的态度。
朱厚熜自然现在是得理不饶人了,继续问到毛澄:
“毛爱卿,朕觉得这真是一条利国利民的好策略。你怎么看?”
如果毛澄现在真的不退步的话,那么朱厚熜可就真的敢下狠手,毕竟谁怕谁啊!
大不了这个皇帝不当了而已!
妥协了一次就当自己是一个软柿子了,要是继续妥协那还得了?
朱厚熜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毕竟整治的也就他们这群人而已。
实在不行杀了一群再补上来就是,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点问题,但是问题不大。
乘着如今在还没有南倭北虏的形势之下,这个大明的底子还是耗得起的!
朱厚熜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然后直盯盯的看着毛澄。
毛澄这边还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倒是杨廷和这边直接就跪了下来,然后说到:
“微臣此番愚钝了,皇上勿怪~!此番派遣宦官过去也是不无不可!”
杨廷和立马认怂,能在朱厚照手底下当首辅,他当然比其他人懂得要能屈能伸,而且他可是看到了朱厚熜眼中的决绝,他好不怀疑朱厚熜可能真的会搞事情!
所以现在安抚住朱厚熜才是首要的事情。
而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们自然也是不敢再多言。
大家都只是为了自己生活,为了一点银子,顺便就是为一为自己的国家,犯不着把自己的命交代出去。
朱厚熜这一手,别人没说什么,但是看得下面站着的杨一清却是异彩连连,如果朱厚熜真的能一直保持这种程度的话,那就可以称得上一声明君在世了!
杨廷和都妥协了,毛澄自然也是不敢再和朱厚熜怼了。
他也是看出来朱厚熜眼中的决绝,可能真的准备学一学太祖。
所以这也是毛澄刚刚不敢答话的原因。
随即看到二人都妥协了朱厚熜也是松了一口气,毕竟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走到这一步。
要是说杨廷和最开始的拒绝是想要给朱厚熜递给朱厚熜一个台阶下,虽然朱厚熜没下。
那么毛澄刚刚的举动就是想要直接把楼拆了。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差指着朱厚熜的鼻子说:“皇上你是个昏君,学以前的帝王不学好的!”
其实如果写奏章的话,都不会将朱厚熜逼到这种程度。
要是刚刚这场博弈毛澄杨廷和他们赢了的话,那朱厚熜这个皇帝就真的要威信全无了。
而现在朱厚熜的这一手剥皮充草直接给他让他在群臣里面立威,也是告诉这些臣子们,他这个皇帝不是好惹的。
上次减税的事情之后,其实有几个臣子有些轻视朱厚熜这个皇帝了,而现在毛澄送上来立威的机会刚刚好。也让这群人胆寒一下。
而所谓的锦衣卫已经给他汇报消息了自然是他临场胡编乱造的,毕竟他也没有完全的掌握锦衣卫,现在虽然说他是指挥的动,但是用不用心做事是一回事。
宫里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依附于张太后的。
连司礼监的掌印张永都是,至于吕芳当然是分头押宝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