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的四爷是皇帝

第90章 好,那小子很有诚意

  张辅听到张珏的话,顿时把抽出的腰带放了下来。

  “什么意思?和老夫仔细讲讲。”

  古人过了四十就已经可以自称老夫的。

  “皇上认了在民间认了个干孙子,刚好是我结拜的大哥。”

  张珏娓娓道来这前因后果。

  “我也是前两天在茶楼的时候才知道的,之后不是和您说碰到皇上了嘛,皇上还说等我长大了,就可以去他那里讨一个差事。”

  张辅捏着胡须,点点头,这事张珏是和他说过。

  那时他还感慨张珏这小兔崽子运气真好,出一趟门就能碰到皇上。

  现在看来不是他遇到了皇上,而是只要去那茶楼必定能遇到皇上。

  “然后呢?皇上为啥要认一个茶楼掌柜当干孙子?”张辅疑惑。

  “那自然是我大哥天资聪慧,圣人转世了!”

  “找抽是吧?说人话!”

  张珏顿时脑袋一缩,老老实实说道:“我大哥有诗才,写了石灰吟,己亥杂诗,还中了案首,为皇上献了两条国策,得了皇上喜欢,就认了干孙子了。”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是先认的干孙子才有后面那些内容。

  但其他人按照推测,自然是由后向前。

  毕竟谁也想不到皇上会无缘无故的认了个大孙子。

  至于张珏怎么知道的那两条国策,这是苏文塘在和徐钦等人喝酒的时候随意说的,徐钦等人听了就忘了,但张珏鬼灵精的却记录下来。

  在想到他爹之前退朝回家的时候也感慨了那两条国策,顿时就联想到一块去了。

  “两条国策?难道之前皇上提出的那两条就是……”

  “对,是我大哥说的!”

  张辅这下是完全放下的腰带,吭哧吭哧的重新系好来,目光灼灼的盯着张珏。

  “你小子不是说假话吧?”

  张珏立刻回道:“我怎么敢骗您啊。”

  张辅收回目光,坐回到梨花木太师椅上,双手敲着红木大漆的桌子。

  “那这么看来,你那大哥到是有点意思。”

  要是真和张珏说的一样,那这女婿也不是不可以。

  至少比那些权贵二代和官员后代要强的多。

  张珏眼见自己老子开始意动了,连忙打蛇上棍。

  “我大哥还特意让我带来两坛酒水来孝敬您!”

  本来是只有一坛的,但张珏死磨硬泡又要了一坛。

  “哦……这到是有心了。”

  张辅眼睛一亮,双手攥紧了些。

  身为武将哪有不爱酒的!

  “什么酒啊,陈年花雕?还是绍兴黄酒?”张辅好奇的问道。

  “我大哥自己酿的,好酒!”

  “自家酿的能有什么好酒?”张辅一听是自家酿的酒,顿时嘴角一撇。

  可是等张珏把酒搬进来,掀开酒盖的那一刻,张辅便忍不住了。

  “快!快端上来!”

  “您不是说自家酿的没什么好酒吗?”

  “滚犊子!给我搬上来!”

  张辅一点不惯着张珏。

  等到酒水搬上桌后,张辅直接开炫。

  拿着桌上的空茶杯先是喝了一口,接着直接让张珏去厨房拿大碗来。

  “好酒啊!这酒到底是怎么酿出来的?”

  张珏看着清澈如水的美酒,大喜过望。

  喝了一辈子酒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好酒水。

  颜色如水,但喝起来烈如火。

  简直神了!

  “嘿,爹您就说我大哥够不够诚意吧?”张珏笑着说道。

  张辅顿时咧嘴一笑。

  “诚意到是够了,这小子是个有心的,行了,赶天让他家大人来府上来,见一见,把事给定下吧。”

  张辅对苏文塘已经没了意见。

  有才,有能力,又有皇上背书,最关键的是还很懂他的心。

  这女婿就算可以了。

  定下了就定下了。

  张珏听到他爹这样说,顿时有些尴尬。

  “这……恐怕还是得先把姐的生辰八字递给皇上才行……”

  张辅眉头一皱:“这么个意思?”

  张珏抱着头,弓这腰,生怕他爹揍他。

  “皇上说,咱姐能不能选上还另说,他还得看看其他官员家中的待嫁姑娘。”

  张辅一听也愣了。

  “这是给他选妃吗?还要挨个挑一遍?”

  “爹您别生气,文塘哥就中意我姐,很有诚意!您看是不是还是先递个生辰八字上去?”

  “有诚意?有个屁!我张家的闺女不可能给人当小妾!让他叫媒婆过来明媒正娶!”

  什么意思?还想学那皇上、太子,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就是个皇上认的干孙子,他算个屁啊!

  “这……这是皇上说的,可不是我大哥……”张珏为苏文塘解释。

  张辅稍稍冷静了下来。

  “皇上说的,皇上怎么……”

  如果这真是皇上的意思,那这苏文塘可能还真不一般。

  “那就等老夫见过你那大哥再说吧!”

  是人是鬼总要见一面再说,谁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呢?

  张珏也是连声说是。

  而另一边,礼部也开始大张旗鼓的安排宣传苏文塘文章的事了。

  这是皇上钦点的大事,必须尽快完成。

  “先让应天府内的各县衙把这文章张贴上去,彰显祥瑞之态。”

  “这是圣人之言,自然要让天下人诵读,快点分发!”

  “可是这不太妥吧?如今程朱一脉可是闹的有点凶啊。”

  “不管他们,这是皇上的旨意!”

  曾棨大手一挥,就让手下人去办。

  “程朱一脉要闹就让他们去闹,有皇上压着怕什么?”

  最近程朱一脉对苏文塘这篇文章确实闹的凶,不少官员不止是暗中有微词,甚至公开抨击苏文塘这个小辈了。

  尽管大多数人都没亲眼见过苏文塘。

  但这不妨碍苏文塘已经走如朝堂高层的眼中了。

  如杨荣等人对苏文塘很是支持,觉得这人真是不凡,若是尽快进入朝堂,定是个好官!

  或可为朝堂带来新生机。

  可以杨溥为首的老牌官员却是保留意见,并不觉得一个颇有才俊的年轻人可为这朝堂,为这大明带来多大的改变。

  甚至还可能成为祸患也说不定。

  至于杨士奇则的一言不发,由着其他人去议论。

  苏文塘通过朝廷官员们,已经被全国的豪绅,文人大族开始知晓,但也只是一小部分人。

  而一旦这文章公开,被视为祥瑞,苏文塘这三个字,不说是响彻全国,至少在应天府是真的出名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