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呐,这个就叫做盛世

第62章 人人都爱袁崇焕

  “袁爱卿,不是在忽悠,不,骗朕吧?历任辽东经略有杨镐、熊廷弼、袁应泰、王在晋、孙承宗、高第,但是无一不是屡屡失地,难道爱卿一人就能抵过这所有人?”

  此时的朱由检怀疑的口吻中带着亢奋,似乎又怀疑,又想相信袁崇焕的豪言。

  “臣不敢妄言能胜过这些督师,但臣以为,方法不对,越做越错!”接着,袁崇焕斩钉截铁道,“只要皇上将辽东之事全权委托给臣,臣敢保证,五年平辽!”

  朱由检点了点头,似乎被袁崇焕的话鼓舞到了。

  “听卿一席话,朕心甚慰,朕有意授卿辽东经略,辽东之事,卿可全权做主,不过,朕还是想听听卿打算如何复辽。”

  铺垫这么长时间,终于进入正题了。

  袁崇焕闻言大喜道:“皇上知遇之恩,臣铭感五内,当鞠躬尽瘁以报!”

  朱由检点了点头,求知若渴的看着袁崇焕。

  见袁崇焕不继续说话,朱由检只好又问道:“可是还要朕什么其他支持?”

  “还须皇上全力支持辽饷!一年近五百万两的白银,百万石粮食,不可短缺。”说着,袁崇焕又给朱由检跪下了。

  听到一年至少五百万两的白银,百万石粮食,朱由检脸上露出忧色,摇了摇头,郑重道:“袁爱卿,五年都是这么多,恐怕大明百姓,吃不消啊。”

  “臣不是说五年都要这么多,只是这前两年,不能短了辽饷。”袁崇焕看到朱由检的表情,心下也是着急。

  这种讨价还价,拿捏人心,特别是历史上的朱由检的心,还真是一拿一个准。毕竟历史上的朱由检病急乱投医嘛,好大喜功嘛。

  可惜此朱由检不是彼朱由检。

  朱由检此时也有点被袁崇焕说的糊涂了。

  “哦?难道后三年不需要发饷了?”

  见皇上逐步上钩,袁崇焕一脸轻松,轻抚胡须道:“皇上,臣的方略是步步为营,一边筑城一边屯田,到时候,辽人就能自给自足,自然就能守住辽土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辽饷了。”

  朱由检听到袁崇焕的话,沉默了。

  你这是五年平辽吗?不是,你这是要在辽东苟起啊。

  到时候五年没平辽,你是不是要跟朕说,皇上,我袁崇焕虽然没平辽,但是辽东局势稳住了啊,也是有大功的!

  辽饷,征收过程中有折色火耗和淋尖踢斛,地方贪官赚钱;

  输送过程中,有漂没,京官赚钱;

  辽人守辽土,还两年以后自给自足,辽东将门到时候,兵有了,钱粮有了,跟唐末节度使有什么区别?况且这还是举国之力养出来的军阀,辽东将门支持。

  搞不好还有人在中间用钱串联,要不然怎么会人人都爱袁崇焕呢?

  谁受益?天下百官,辽东将门没有一个不受益的。

  谁受损?天下百姓,还有朕,受损!

  我朱由检,就是天下第一号大冤种,收辽饷,好处你们得,残害百姓的名声,朕来背!

  此时朱由检才惊觉,袁崇焕此时已成了百官和将门的代言人,难怪人人都爱袁崇焕。

  “好!”朱由检嘴上道了一声好,心里却是想起了崇祯帝的名言,文臣人人可杀!

  朱由检犹不死心,似乎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勉强笑道:“袁爱卿若督抚辽东,倚重哪些武将?”

  “祖大寿,其父祖承训,曾在万历三大征中立下赫赫战功,天生将种!”

  祖大寿,其兄弟祖大乐、祖大弼,其子侄祖润泽、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祖泽远、祖泽清在后世全部投降。

  这个人,不,这个家族,就是为了保全自身,保全自身的军队、财产而不惜一切。

  “就这一个吗?”

  朱由检这一问,把袁崇焕也是问的一愣。

  过了好一会,袁崇焕才继续道:“辽东还有何可纲,赵率教,再加上祖大寿,有此三人,足以。”

  这何可纲,历史上是祖大寿在大凌河之围时,为了取信皇太极所杀掉的。

  祖大寿杀了何可纲后,用何可纲的人头,诈降于皇太极,获得皇太极信任后,又跑回大明当起大明忠臣了。

  大明给的实在太多了,那时候的建奴,什么也给不了,祖大寿又怎么会为皇太极卖命呢?

  或许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何可纲挡住他祖家的独掌大军的路了。

  “很好,很好,袁爱卿果然国之干臣,朕心甚慰,等朕和几位辅臣商议过后,就任命卿为辽东督师,你先下去吧。”

  袁崇焕兴冲冲的走了。

  而朱由检却坐在云台上一动不动的思考起来。

  袁崇焕,任辽东督师,这是天下百官的意志,是辽东将门的意志。

  若是不让袁崇焕任辽东督师,似乎也改变不了什么。

  该贪的照贪,该拿的照拿。

  现在,肯定还不是动手的时候,动起手来,不说朝局动荡,边军动荡,就说整个朝廷的精力,至少是浪费在处理这些事上面了。

  那还能安心练兵吗?

  但是此时的大明,还真不缺敢战敢死的武将,一心为国的文臣,只是他们,好像都不在应该在的位置上。

  作为皇帝,朱由检的练军,似乎并没有被他们看在眼里,这对朱由检是一种轻视,这种轻视对默默发育是有好处的。

  练兵要加紧了。

  用过午膳,已经是下午了。

  养心殿,朱由检在费力的回想那些后来为大明战死的武将,想了半天,只想到曹变蛟,满桂,一时之间,竟有些懊恼。

  “陛下,广宁案,审查结果出来了。”

  王承恩这话把朱由检都说的愣住了,这么快?广宁失陷案就重审出来了?

  朱由检接过署名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条陈,只见上面写着:

  “凡守边将帅被贼攻围城寨,不行固守而輙弃去,及守备不设为贼所掩袭,因而失陷城寨者,斩。

  ……当是之时,不知费国家几百万金钱,丧军民几百万性命,而徵兵西蜀,则西蜀变,风闻山东,则山东乱。至今黔中尚岌岌未宁,斯其罪难擢髮数矣……

  事实俱在,熊廷弼坐罪当诛,臣等不明圣意……望陛下垂示……”

  朱由检草草读完这条陈,前半段是说熊廷弼失陷重镇,按照大明律就是该杀;

  中间半段是天启帝对广宁失陷案的判词;

  最后是直接问他朱由检,到底要审出什么结果来。

  这帮大臣想要干什么,一时之间,朱由检竟有点头晕脑胀。

  因为,很明显,朱由检让他们重审,意思就是审出点不同的东西来,而三法司竟然将天启年间的东西直接甩到了他脸上。

  这可以说,是直接抗拒朱由检的圣意了。

  “王承恩,将天启年间有关广宁失陷案的奏章给朕都找过来。”

  不一会,朱由检又埋头看起了奏章。

  首先是熊廷弼的自述,他在山海关有五千兵,不救山海关以东的广宁,理由是救不了,如果强行去救,可能他手下的五千兵当场就兵变了。

  然后是王化贞的陈述,王化贞也认为广宁人心散了,救不了。

  天启朝首辅叶向高认为,熊廷弼还有用,应该戴罪立功……

  孙承宗认为熊廷弼有罪,但罪不至死……

  一路看下来,朱由检竟发觉,天启朝众臣,东林党有人要熊廷弼活,有人要熊廷弼死;阉党里,也不是意见统一。

  这熊廷弼在天启朝,保他命的大臣非常多,只是因为天启帝一心要弄死他,所以熊廷弼才死了。

  朱由检更迷惑了,那为何到了此时,三法司竟审也不审,异口同声让熊廷弼死?

  虽然熊廷弼已死,但还能翻个案,上个谥号什么的啊。

  三法司里,竟无一人为熊廷弼说话。

  “朕,明日要亲审广宁失陷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