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江南形势
“皇上,奴婢说,是陈仁锡陈大人,奴婢和玉珠都是陈大人的家生子,皇上一查便知……”
没经手过特殊训练的果然,都不需要拷问就直接招了。
听到家生子这个词,朱由检都惊呆了,这好像有点串戏了吧,到红楼梦了?
朱由检不得不确认的问道:“什么是家生子?”
宝珠颤颤巍巍道:“皇上,家生子就是大家族里奴仆生的孩子,世代为奴仆,我们也是逼不得已,求皇上饶命啊……”
这还真是红楼梦里的那种家生子。
朱由检不由得扶额道:“像你们这种大户人家的奴仆多吗?”
“皇上,像我们这种,那些大户人家,少的有一两百家人们,多的有一两千……”
“哪些人家才是大户人家?能有一两千奴仆?”说着,朱由检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江南的情况是这样的,还是说,整个大明都是如此。
“皇上,是那些当官的,做过大官的,当过的官越大,奴仆越多,我们那,十户里,有九家都是别人的奴仆。”
这……果然大明文官人人可杀,朱由检一时间有点吃惊,这还是朕的大明吗?
“你们这些人,为何就要给人当奴隶呢?”
宝珠听到皇上问这话,奇怪的看了朱由检一眼道:“皇上,那些当官的人家,交的税赋少,有的当官的,甚至不交税,而且能勉强吃饱饭。”
朱由检点了点头道:“大明律准许蓄奴的,只有三品以上的功臣之家,官府不管吗?”
“皇上,官府管啊,我们这些奴仆和主家签了立身契,要是跑了,官府也会帮着主家把我们找出来,而且我们就算是被打死了,也算是白死了……”
原来是这样管,这在江南,竟是合法的……
而且,直到现在,朱由检这个皇帝才知道,原来江南是这样的。
朱由检又转头看向王承恩道:“王承恩,你们那有这种奴隶吗?”
王承恩想了想,摇摇头道:“陛下,奴才家乡,活不下去的百姓多是雇佣给富户当帮工,很少听说这样给人当奴仆的。”
朱由检想了想,这怎么也会有南北差异,当即问道:“宝珠,你知道为什么那些人都要给人当奴仆吗?我大明律,可没有当官就不纳粮的说法,只优免了读书人的劳役里的杂役。”
这些日子,朱由检没少看大明律。
这个问题,对于奴仆出身的宝珠,再清楚不过了,她直接道:“皇上,这是因为那些人一旦高中了,就真的是少纳粮,或是不纳粮,而且……乡里的和城里的纳粮也不是一样的。”
“哦?怎么不一样了?”
“皇上,乡里的,必须当场就要交粮,城里的,那些住在乡里的,但是大户人家的也算城里的,他们能延迟一年交粮。”
难怪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近亿两白银,而朱由检这时候的一年才收入两千万两,整整差了五倍,就差在这里。
朱由检又问道:“只有农民给人当奴仆吗?”
“皇上,不止,那些工匠,游船,小商人给人当奴仆的,可不少。”
这话说的朱由检眼皮一跳,这些人,连工匠都有,果然能量不小,随便整整,就是一支大军啊。
“你们奴仆,就没想过反抗?杀杀主家?就这么心甘情愿给人当奴仆?”
宝珠听到皇上这么问,想了想道:“皇上,反抗啊,有一个叫董其昌的大官,家里就被奴仆们抄了。”
听完宝珠的话,朱由检仿佛看到了南方即将到来的奴仆起义。
这些读书人、士大夫们,简直是,太肆无忌惮了。
消化了好一会,朱由检才平复了心情。
“王承恩,拿出来吧。”
王承恩会意,拿出了那杆一六五四三。
“是谁将这杆铳偷出皇宫的?”
说着,朱由检的眼睛扫向两个丫鬟。
宝珠和玉珠,一个一脸茫然,一个露出了惊恐之色。
“玉珠,说说吧,你受何人指示,敢盗窃皇宫之物?那广盈库为何又肯将这东西给你?”
玉珠此时已是吓得动弹不得,张了张嘴,却是什么也说不出口,仿佛喉咙被掐住了一般。
事情就这么诡异的僵持起来了。
周皇妃听了小半天,眼中的泪水住不住的往下掉。
她与这两个丫鬟从小一起玩大,没想到玩伴竟是老师家派过来的卧底。
“玉珠,你就说吧。”
玉珠脸色青白,牙齿住不住的颤抖着:“没……没有人让……奴婢拿……拿这个。”
朱由检眉头一皱道:“既然没有人让你拿,那你为何要拿?”
“奴婢想……这是……皇上看中的……肯定很重要,就想,想献给陈……陈大人,这样,奴婢……家人也好过了。”
听到玉珠这么说,朱由检有点信了,一是因为这玉珠胆子极小,应该不敢撒谎;二是因为陈仁锡这等人,应该不会作出这种风险极大的事。
“那为何广盈库的太监,就能直接给你?”
玉珠听了这个问题,又朝周皇妃看了一眼道:“皇……皇妃迟早要当……当皇后,奴婢是皇妃身边的红人,他不敢不给……”
这话一出,朱由检看向周皇妃的脸色,极为难看。
朱由检勉强平息了心中的怒意,淡淡的说道:“王承恩,你该知道怎么办。”
将皇上起身要走,宝珠在后面大声喊道:“皇上,奴婢等是不得已的,求皇上饶命!”
这一声喊,朱由检终究还有有些不忍。
这些人,又何尝没有父母呢?
“发配浣衣局吧。”
接着,朱由检又转头对面无血色的周皇妃道:“皇妃,何去何从,你自己看着办吧。”
刚出了景仁宫,进了养心殿,朱由检盘算着如何对付那些江南蓄奴成风的仕宦之家,利用好了,将是他革新江南的一大助力,若是利用不好,将是江南反对他朱由检的一大利器。
正在朱由检想的出神的当口,一个宫女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
“奴婢参见皇上,娘娘让奴婢过来,说陕西有重要奏则。”
陕西?孙传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