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呐,这个就叫做盛世

第43章 反贪试探

  将卢象升生生的按到腾骧四卫练兵,又让宋应星火力全开生产崇祯一号铳,还让王承恩梳理了一遍内廷后,朱由检才感觉自己这个皇帝稍微有点实力去面对朝堂。

  这已经是天启七年最后一个月,十二月初一了。

  此前,什么经筵日讲,临朝听政之类的面见百官的日常,朱由检均以身体有恙为由一一推脱,百官里,有很多还是在朱由检登基时见过这位小皇帝一面。

  明朝皇帝日朝又称为御门听政,凡京官六品以上者均需到场。

  朱由检高坐皇极门,两侧簇拥着十来个太监,丹陛之下,是密密麻麻的文武官员。

  这才是皇帝应有的威仪。

  朱由检看着站在御座之下的文武大臣,感觉人生已经在巅峰了。

  “众爱卿,谁有本可奏。”

  此声一出,朝堂一片寂静,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

  突然,一个年轻官员站了出来。

  “臣工部主事陆澄源,有本,陛下虽已诛魏阉,然魏阉所犯之罪,未得到清算,魏阉服侍先帝,赞筹边务,拮据大工……士习见衰,莫此为甚!。”

  “臣请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会审魏忠贤案!”

  朱由检不禁有些头疼,来了,来了。

  此前,关于阉党的奏章,朱由检都是放到一边,不理不睬,没想到这第一次大朝会,这帮人就直接御前参奏起来了。

  “各位爱卿,朕第一次临朝听政,如此正式的场合,当议我大明目前最为紧要之事。”

  言下之意,这魏忠贤的事,已经告一段落了,咱讲点别的。

  这时,又有一个官员站了出来。

  “臣兵部主事钱元悫认为,治国之本在治吏,吏治则国治。魏阉虽去,然崔呈秀、周应秋等卖官鬻爵之风犹未止,臣请陛下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会审魏忠贤案!”

  朱由检看着这钱元悫,此时他已经感觉到,有这些喷子在,这皇帝是干不了别的事了。

  “臣都察院副都御史杨所修请陛下令三法司会审魏忠贤案!”

  “刑部员外郎史躬盛请陛下令三法司会审魏忠贤案!魏忠贤,举天下之廉耻澌灭尽,举天下之元气剥削尽,举天下之官方紊乱尽,举天下之生灵鱼肉尽,举天下之物力消耗尽!请陛下拨乱反正,重定乾坤!”

  “臣……”

  一时之间,竟有半数官员跪地请求朱由检下令三法司会审魏忠贤案!

  这东林党在魏忠贤把持的情况下,竟有这么多吗?

  朱由检一时竟然分不出形势了。

  看了一眼这密密麻麻跪着的官员,大多是稍后排的官员。

  朱由检想了想,就明白了,这些大部分都是投机客。

  一旦会审魏忠贤,那前排的那些什么黄立极、崔呈秀、周应秋等人还站得住吗?

  这些空出来的位置,虽然他们不一定能自己得到,好歹也能往前站个一两个身位不是。

  想通了这一节,朱由检有点明白为何万历帝不上朝,天启帝不上朝了。

  原来上朝就是听这帮人扯皮拉筋,争权夺位,那他朱由检也懒得上朝。

  必须抓住自己的节奏,不能让他们带着走。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但朕有一事不明,有人说周应秋等人卖官鬻爵,不知道诸位又有谁不贪呢?锦衣卫、东厂尚在,谁能经得住朕这一查?”

  这话一出,熙熙攘攘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厂卫之威,谁人不知,何人不晓?

  朱由检见这些官员被厂卫吓住了,继续道:“岳鄂王曾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朕亦想坐享太平盛世,可如何能达到这太平盛世呢?”

  这话一出,响彻朝堂,无人敢应。

  不过说无人敢应,也是相对而言。

  “臣吏科给事中韩一良,听闻陛下文臣不爱钱一语,但如今世局,哪里不用钱呢?现今大明之人,又哪里只是官员爱财呢?”

  “皇上,你长在深宫之中,又哪里知道文官为何爱财?”

  朱由检见这韩一良说自己长在深宫之中,不知世事艰难,不知文官为何爱财,也是笑了。

  “韩爱卿,那你就来说说,这文官为何爱财。”

  韩一良看着年轻的朱由检,不由得笑了。

  “陛下,官员都需要用钱才能进一步,这些进了一步的官员,又怎么不通过贪污来补偿自己进一步时消耗的钱财?”

  朱由检一脸和蔼的鼓励道:“既然韩爱卿说,官员都是通过钱财才能升官,可朕作为谁能升官,谁不能升官的最终决策人,为何没有看到一分买官的钱进朕的口袋?”

  韩一良被朱由检这骚操作给问愣住了,说的是官员贪污,没说皇上贪污啊。而且古往今来,哪个皇上捞钱不是光明正大的,还需要贪污吗?

  见韩一良被问的哑口无言,朱由检也只好先放过他这一节,继续问道:“韩爱卿,你给朕说说,这官员都是如何贪污的。”

  韩一良略略提振精神道:“就臣所知,督抚官,没有五六千两是别想;道府官,也要两三千两;以至州县并佐贰官,也是各有定价;举监和吏承的考核,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朱由检被这韩一良的大胆也是惊住了,这大明升官的潜规则,就敢这么拿出来,在朱由检面前,在皇帝面前,在朝堂上公然明说。

  朱由检扫视了一圈文武百官,一个个都低下了头。

  “朕听你这话,这么说,朝堂之上所有的官员都是这么来的?都是贪污受贿之徒?都是犯了我太祖定下的大明律?都该剥皮实草?”

  说着,朱由检右手狠拍面前御案。

  韩一良一看,这陛下竟然发怒了,连忙解释道:“陛下,我大明官俸低微,拿州县官来说,上司要钱;官员之间,士人过府,都要程仪;至巡按荐谢每百金,旁荐五十金,其例也;遇考满朝觐,或费至三四千金;这些钱,不是地里长出来的,当官就算不升官,坐着不动,也要这么多钱,官员如何能做到一分不贪呢?”

  这么一说,这从上到下的贪污,倒是因为大明开的工资低了?让官员养不起仆人,送不起礼钱,跑官才能当上官后,不能回馈给上司了?

  “韩爱卿,你贪了多少?”

  朱由检见他把官员贪污说的振振有词,直接问他自己贪了多少。

  韩一良也是豁出去了,直接道:“陛下,科道人号为开市,臣两月内辞书仪可五百余金,臣寡交犹然,余可推矣。今日之势,欲求人之独为君子,已必不能!”

  这科道,也就是给事中,两个月就得了五百两,按照他的说法,还是交友不多的情况,不然贪的更多。

  按照韩一良的说辞,这大明官场,要当官,首先就要各处孝敬,孝敬之后,就在当官的时候,利用当官的权力,将孝敬的钱补给自己。

  然后还有各种其他当官必须的开支,什么孝敬上级,同僚交往,吏部考核啊之类的,无处不要钱。

  既然是处处要钱,那就羊毛从羊身上取,贪污来补齐。

  这些贪污,简直是正大光明的。

  既然是处处贪,人人贪,看你皇帝如何处罚,除非你这个皇帝想要当一个光杆司令,将所有官员都罢免。

  朱由检想到这里,不得不大赞一声:“好,好得很,人人都贪,朕就无从处罚!”

  “韩爱卿,你所言,朕已知之,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韩一良听到朱由检肯定了他的话,顿时像打了鸡血一般,继续道:“臣要弹劾吏部尚书周应秋日进万两,人称周日万,他公然按官职大小,秤官索价,卖官鬻爵。”

  这韩一良是吏科给事中,弹劾吏部尚书,自然是看到了自己的官途。

  朱由检听到这话,也是一愣,这周应秋已经被自己阉割了,此时也算半个自己人。

  韩一良见朱由检没反应,心道,难道这皇帝是要保住周应秋?

  不要紧,除了周应秋,还有别的人可以弹劾呢。

  “臣弹劾兵部尚书阎鸣泰受赠五百两,臣有实证!”

  朱由检都被他这操作弄得有点懵,这韩一良是疯狗吗?四处烂咬?

  “好,韩爱卿果然是栋梁之材,你说说,他这五百两,是谁给的?”

  这一下把韩一良问愣住了,这五百两不就是他自己给的吗?

  等了好一会,韩一良竟无言以对。

  朱由检看着韩一良,深深的叹了口气道:“朕遇韩卿,如刘备遇诸葛,不知韩爱卿,有什么办法,制止我大明这势不可挡的贪腐之风?”

  韩一良此时只感觉自己被架在烧烤架上被烧一般,连刘备遇诸葛都出来了。

  “臣……,臣……”

  朱由检扫视了众臣一圈,所有人都低下了头。

  “黄爱卿,你作为大明首辅,你来说说,这大明官员贪污的钱,都从何处来?”

  黄立极被这突然的点名吓了一跳,既然潜规则拿出来说了,那就干脆说到底吧。

  “臣以为,这一者是我大明官俸过低,官员要养家,要养幕僚,要交际,这都无可厚非;但我太祖帝所定官俸,只够官员本身糊口。”

  朱由检听到这话,冷静了一点,难道在大明当官,非贪污不可?根源竟然是官俸过低?

  “首辅以为,当如何才能止住这贪腐之风?”

  黄立极愣了一下,没想到朱由检竟要他现场拿出方案来。

  “陛下,臣以为,不如增加官员俸禄,取消火耗。”

  听到黄立极提到火耗这个词,朱由检不由得想起了雍正的火耗归公,只是不知道这火耗是什么。

  “何谓火耗?”

  “陛下,火耗,就是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

  朱由检想了想,这就是说,火耗是官员在交银子给国库时,报称银子在重铸时的损耗,实际的损耗只有一丁点,然而官员报的损耗却很多,这个差值就是官员所得了。

  比如朝廷要收税钱,那到官员那里执行的时候,他们向老百姓收的就是税加“火耗”了。

  “这个火耗,有多少?”

  “陛下,据臣所知,少则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多则,多则还要超过上缴给朝廷的银两。”

  好家伙,朝廷收税,竟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银子被“合法”贪污了。

  难怪雍正帝要火耗归公。

  朱由检目光看向韩一良,既然是你韩一良揭开这个盖子的,那你就负责到底吧。

  想到这里,朱由检笑眯眯的看着韩一良道:

  “韩爱卿,既然你对这大明贪污如此熟悉,实乃大明之忠良,那朕就命你为左副都御史。”

  韩一良听到这话,瞬间大喜,但等到他听到朱由检下半句话,就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这左副都御史,推行火耗归公的改革,所有火耗,一律归公。同时官员若有正当需求,再将这部分银两下发,这样,我大明官员俸禄也能增加。你先拟一份折子上来,看看各级官员正当需求是多少,朕酌量批复。”

  韩一良听到这话,瞬间感到这是一份得罪人的差事,而且是得罪天下官员的差事。

  “陛下,臣恐怕难以胜任!”

  朱由检看着韩一良,你行也得行,不行朕弄死你。

  “这么说,朕这反贪第一枪,不知道要打向谁呢,朕有心执行我太祖帝的大明律。”

  按照朱元璋大明律,这贪官是要剥皮实草,诛九族。

  韩一良只感觉脖子上凉丝丝的,此时他才明白,面对的可是大明皇帝。

  而且,今日他揭开了大明官场贪污的逻辑,恐怕大明官员敢为他说话的,愿意为他说话的,估计没有了。

  “臣,领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