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基自然不会再动他们,只要是人才,并且忠心,就可以用。
以前犯过错误,改了就行。
落草为寇,也是形势所逼,何况张大胆他们以前,主要的目标是那些狗大户,对贫瘠百姓没有太多伤害。
都是穷逼,费什么力气去抢?
“队长说得对,秦王待我等不薄,西山村也视我们为守护神,现在是轮到我们出力的时候了!”有人附和。
于是,张大胆带着他们,拿着武器,就勇猛地朝这些来势汹汹的马儿冲了过去。
一番残酷的对抗,被发狂的烈马踩死撞死五个,重伤八个!
几乎人人带伤。
结果是他们成功了,把这些疯马都驱赶出去了,只被损毁了小十来亩不到三十亩地的样子。
他们也杀死了七八头疯马,等着把这凶手交给朱常在,让他转告朱载基,把这情况说明,调查清楚是谁干的!
他们的人不能白死!
可惜,雨水冲刷,把地面上的马蹄印都擦拭干净,让他们找不到线索。
此事,不同寻常,我会尽快通报秦王,让他来处理!
朱常在看着躺在地上已经没了呼吸的护卫,做出保证。
朱载基还在学堂,大雨下了一天,将他困在这里。
雨水顺着屋檐瓦角,成水流注,快速冲击地面,把青石板砖都洗涮得干干净净。
透过朦胧雨雾,隐约可见,在那长街大巷,行人匆匆,顶着风雨,各有所忙。
这里没有江南水乡的淡雅优美,轻松自在。
也没有西湖西子,花红柳绿,穿戴绫罗绸缎,锦衣玉簪,在丫鬟的存托下,愈发显得娉娉袅袅,风姿绰约,大家闺秀,
没有撑着油纸伞的富家小姐,与落魄书生或俊俏公子相逢,搭乘乌篷船,共赏一番雨景之悠闲浪漫。
在这北京紫禁之城,只有冰冷肃穆,庄重威严,阴森寂寞,又高又厚的深墙后院。
只有那为了生活,强行顶着风雨,奔波劳碌,累死累活的百姓仆人。
天色渐暗,已经有不少人家点亮了烛火,开始晚间生活。
一盏盏火光,从延绵不尽的院落间亮了起来。
深红、暗红、淡黄的光晕,
有的很稳定,很明亮,
有的随风摇曳,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明暗不定。
风雨飘摇,吹不到大红大紫衣冠禽兽、珠光宝气贵妇公子。
万家灯火,却也照不亮这满屋黑暗的紫禁城。
这就是古代明朝的夜间,深宅后院的气息,大地如此。
杨慎也把油灯给点亮,把简素的晚餐给端上了桌,冒着热腾腾的白烟的饭菜,也颇有一番香味。
他热情满满地招呼着站在门口发呆的少年。
朱载基没有拒绝,先对付着,等雨小了些,再回去。
两壶小酒,畅谈天下,畅快畅快!
……
亥时,保和殿。
殿试阅卷官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手头上的工作。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
主审官依旧是严嵩他们那批人。
翰林编修高拱,也是审卷人之一。
高拱认真审阅批注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篇文章。
“这次的题目是《国富论》,出现了不少好文章,但要只选前十,还是有些困难,我看来,至少有二十多篇文章是可以挤进前十的!”
高拱开口说出这个有些疑惑的话。
徐阶点头附和道:
“不错,这和会试那次倒是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李成也提出疑惑:“还有就是,这些好文章,十有八九,字写得不怎么样,总是透出一股稚嫩之感。”
这些话,已经很明显了。
这些文章,不出意外,大抵还是那批荫监小子所作的。
真是令人震撼的!
他们似乎是真的提前知晓了题目,针对性的做文章。
其中有许多很有深度和广度的思想,也大致相仿。
秦王!
这个皇子,真是神秘,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在场的,都是读书读出来了的聪明人,经过他们三人的暗示提醒,都猜测出了真相,对秦王感到好奇,惊讶……
严嵩心中自然是高兴的。
他的二孙子,可是其中一员!
也是很有机会,成为一甲的!
表面上他没有什么变化,他板起老脸,一脸严肃地看着众人。
“不要妄议是非,陛下圣明天断,也没有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比陛下还要英明?”
“严阁老说得是,陛下自然是天纵英明,我们是万万比不了的。”徐阶第一个附和,顺势拍马。
“大家在一起商量下,选出最优秀的十篇文章,明日一早呈给陛下圣批。”严嵩淡淡点头,不在那个敏感话题纠结。
一时间,众人又开始动了起来。
众说纷纭,各说各的好,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也不管你的职位高低。
高拱拍桌子,站了起来,对徐阶喊道:
“我这篇,当为前十!”
他还颇有理由,一条一条解释了起来:
“此文开篇明义:国富,必先民富!
此孟子之说,也颇适合当今大明!
这言论不算太新奇,但也颇为大胆。
然后摆事实,博引旁征,有理有条,说服力十足!
诸如,藩王宗室,贵勋权臣,他们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却还在不断压榨百姓!强行兼并农田,敲骨吸髓,没有为大明做半点贡献,简直是浪费空气!
今,宗室以达三万之众!他们不事生产,不务农,不经商,几乎不进行任何活动!只等着朝廷供养!
国库日渐空虚,朝廷入不敷出,
还多有拖欠,有血缘较远的宗室甚至上疏,吃不饱饭,快要饿死,要去讨饭!
宗室尚且如此,猪狗不如的百姓,可见其更不堪。
如何让民富?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这是大事,需要上行下效,政策支持,官府支持,士大夫阶层支持,藩王勋贵不再阻拦……
秦王在西山,就已经开始试验了,从结果来看,效果显著,百姓安居,衣食无忧,
且,那万亩田地,看上去,绿油油一片,庄稼长势非常良好,大有大丰收之象!
或,我大明可以效仿之!
改革农业,势在必行!
如此,民富可期,民富则国强,国强,大明盛世可期!……”
这是杨继盛的文章。
洋洋洒洒两千多字,写了许多东西,许多别人不敢说不敢写不敢议论的东西!
他说得几乎都是事实,也是他的心里话。
在明代嘉靖时期,社会最突出的冲突之一是贫富不均的加剧。
皇宫、王府及勋戚占有大量的土地谓之庄田,
权贵豪强和地方恶棍,妄指民田为官田,以之进奉王府、勋戚,结交权贵而谋私利。
土地兼并的严重致使大批丧失土地的农民背乡离井而为流民。
当时社会土地兼并问题是产生流民叛军及起义的源头。
在明武宗时全国流民已达600余万,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农民起义接踵而起,社会失序,岌岌可危。
在明世宗嘉靖帝钦定大礼之后,奠定了张璁改革的良好基础,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抑制土地兼并的进一步恶化,把农民稳定在土地上。
而那时土地兼并最为激烈、数量最大的是皇宫、王府、勋戚等所占有的庄田。
明仁宗建立皇庄,到武宗时已增至200多处,
武宗朱厚照,最荒唐的皇帝,没有之一!!!!!!!!!!!!
虽有小功,但也难遮掩他的糊涂荒唐昏庸!
聪明是很聪明,就是不干正事,搞得民不聊生,国不像国!
他是一个不负责不合格的皇帝。
在他手里的明朝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至嘉靖九年(1530年),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
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等。
张璁倒是做了些利民实事,这改革就是他先提出来的,也做了一定的程度。
藩王就是大明最大的寄生虫,在明末,宗室人数,甚至达到了二十万之巨!
要供这些皇族好吃好喝,阔气奢侈的生活,这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开支!
嘉靖末年,再也扛不住这样庞大的开销,逐渐放开了对藩王们的限制。
让他们可以参与农桑、生意商业以及其他的活动。
当然,现在,有不少藩王,明面上老老实实呆在封地,背地里却干着许多不顾百姓,祸害苍生的事情。
严嵩等人看过这篇文章,都沉默了,有人皱眉,有人震撼,有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