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想死吗?那可是九千岁遗孤

第38章 门庭若市,官员争相认捐

  不多时,张小太监取来了辽饷券交给李长庚。

  每张一万两,共十张。

  上面盖着私库的印章和魏公公的大印。

  李长庚小心翼翼收好辽饷券,恭声道。

  “九千岁大人,下官这就回府准备银两。”

  魏忠贤颔首,微笑道。

  “李大人,你这些辽饷券都是一年期的,规则写明,一年期券享受五分利息。”

  “明年今日,别忘了去私库领取。”

  此言一出,李长庚呆立当场。

  他原本只想着捐钱免灾,若能躲过自己手下贪污案的牵连就是万幸了。

  他从没想过这钱还能要回来,而且是连本带息。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他一时间有些恍惚。

  这话若是从旁人口中说出,或许值得怀疑。

  可魏公公是谁,堂堂九千岁大人,从来都是一言九鼎。

  魏公公既然说了能连本带息地拿回来,那就一定能拿回来。

  李长庚难掩脸上喜色,抱拳道。

  “谢九千岁大人,下官定将魏公公意思转告各位同僚。”

  今日这一趟,他算是来对了。

  不仅讨得魏公公欢心,免去了灾祸,原本打算捐出去的钱也失而复得。

  魏公公如此厚待,让他心中感激万分。

  他决定投桃报李,将魏公公的意思传达给朝堂诸公,襄助私库之策施行。

  目送李长庚离开,雨化田再也忍耐不住,疑惑道。

  “干爹,这李长庚分明在撒谎,他府中钱财多是收受贿赂所得,孩儿查得清清楚楚,您为何不揭穿他。”

  魏忠贤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道。

  “我让你将周宗建抄家,就是为了让这些官员过来追加认捐。”

  “至于他们钱财的来历,大家心知肚明,不必点破。”

  “只要这私库之策能成,其他的都可以放一边。”

  说着,他语重心长地补充一句。

  “记住,水至清则无鱼。”

  “孩儿谨遵教诲。”

  雨化田躬身应答,看向魏公公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敬畏。

  ......

  吏部侍郎府邸。

  大门紧闭。

  正三品的吏部侍郎夏嘉遇此刻在房内来回踱步,脸上尽是惶急之色。

  一早,他就听闻左佥都御史周宗建满门被灭。

  原本准备去衙门的他立刻改变主意,决定闭门等待消息。

  周宗建的死,很明显是魏公公在杀鸡给猴看。

  要逼他们认捐辽饷券。

  可他同样也陷入了庙堂诸公遭遇的困境。

  在捐和不捐之间徘徊。

  不捐钱,自己很可能成为魏公公的下一个目标。

  捐钱,又害怕被抓住把柄。

  他不敢轻易尝试。

  他想等得到确切的消息,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焦急的等了一半天,府中的青石板几乎被他踩出鞋印来。

  终于,下人风风火火的跑回来,禀报道。

  “老,老爷....小的打探到消息。”

  “户部侍郎李长庚大人清晨去了魏公公府邸,补捐了十万两辽饷券。”

  “魏公公心情大悦,不但没计较钱财来源,还许诺到期之后连本带息还给李大人。”

  “消息可靠吗?”

  吏部侍郎急切问道。

  “老爷,千真万确。”

  下人道:“是户部侍郎亲口所说,绝对假不了。”

  户部侍郎李长庚明里暗里聚敛不少钱财,那些贪污所得,魏公公不可能不知道。

  魏公公既然不计较,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只要交钱,钱财来源概不追究。

  念及此处,吏部侍郎不再犹豫,立刻吩咐道。

  “备马,本官要去魏公公府邸。”

  ......

  很快,户部侍郎补捐十万两之事传遍京师。

  原本还在犹豫的京师官员们此刻终于下定决心。

  一顶顶轿子,一匹匹快马,齐齐往魏府方向赶去。

  一时间,魏府上门庭若市。

  当晚,田尔耕收到魏忠贤传唤,骑马赶到魏府门口时,仍旧有三三两两的官员上门。

  田尔耕凝神观察。

  这些官员们个个神色轻松,谈笑自如。

  完全不见朝堂上让他们捐钱时那副如丧考妣的模样。

  “读书人就是贱。”

  田尔耕在心里暗骂。

  摆事实讲道理,他们不听。

  一刀砍下去,他们反而屁颠屁颠的来认捐。

  锦衣卫督主昂起头,捧着老脸,傲然插队,在众官员羡慕的目光中进入魏府。

  除了在朝堂上公开认捐的五千两,田尔耕私下又捐出了二十万两。

  远比雨化田和曹正淳这两个死变态的十万两多。

  自己如此卖力支持干爹,这次一定能得到干爹的特别夸奖。

  田尔耕想着,不由得露出期待之色,老脸抬得更高了。

  走过青石小路,转过花园,来到魏公公书房外。

  田尔耕收敛得意之色,表情谦逊的低头进门。

  雨化田和曹正淳早就到了,王体乾在前院接收百官的认捐银两,不在此处。

  “干爹,您这招杀鸡儆猴实在是妙。”

  “不到一日时间,私库已募集四百余万两资金,辽东军饷问题迎刃而解。”

  曹正淳奉承道。

  魏忠贤笑而不语,心中却得意无比。

  这一切都是自己儿子的功劳。

  是儿子想出了这环环紧扣的私库之策,这才迫使官员们乖乖交钱。

  若非如此,辽饷问题不知还要拖多久。

  想到儿子在小酒馆中高谈阔论、挥斥方遒雄姿。

  他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句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此话,乃是汉高祖评价张良张子房的至高评语。

  魏忠贤觉得这句话用在自己儿子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干爹。”

  田尔耕的声音将魏忠贤惊醒,只听他说道。

  “百官都补捐了,东林这群腐儒,个个家中资产巨万,却只捐这么点钱,要不要我去给他们点教训。”

  “他们捐了多少?”

  魏忠贤问。

  “周嘉谟捐的最多,但也只有三千两,其余人都是最低额度的五百两。”

  田尔耕愤愤不平道。

  “罢了。”

  魏忠贤沉吟片刻:“这些人好歹也捐了几百两,不用动他们,大局为重。”

  他心里很清楚,杀掉一个周宗建,已经是虎口拔牙。

  若非证据确凿,东林党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若是贸然对东林下手,肯定会遭到他们疯狂的反扑。

  私库之策的推行本就困难重重,若此时再招惹东林腐儒,不是明智之举。

  雨化田领会了魏忠贤的意思,恭声道。

  “干爹高瞻远瞩,处处以社稷为重,孩儿佩服的五体投地。”

  “东林那群狗东西,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迟早有一天,孩儿要把他们全宰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