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皇上召见
“贼心不死。”
听闻曹正淳禀报,魏忠贤眉头微皱。
“干爹所言不错。”曹正淳道,“属下猜测,倭寇此番行动必是想再度入寇大明。”
“痴心妄想!”冷冷的声音再度传来。
又是雨化田,他又插话了。
这可恶的雨化田居然真的想骑到自己头上来。
曹正淳怒视雨化田,不挫挫这家伙的威风,这家伙还真以为自己好欺负。
当即,他拖着阴阳怪气的腔调道。
“不知西厂厂公有何高见。”
雨化田斜睨曹正淳一眼,淡淡道。
“嘉靖倭乱,乃是因为海禁不开,沿海居民无处谋生,这才铤而走险联合倭寇袭扰边境。”
“如今我大明解除海禁,商路畅通,海民有了出路,又岂会有人投身倭寇。”
“没了沿海居民加入,东瀛人想要再度入寇,不过是痴人说梦。”
“一针见血。”魏忠贤点点头,评价道。
“谢干爹夸奖,卑职也是在干爹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才有此拙见。”
说着,雨化田笑盈盈地看向曹正淳。
挑衅。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曹正淳脸色腾的一下红了,恶狠狠的怒视雨化田。
雨化田毫不示弱的瞪回去,嘴角还带着不屑的微笑。
两大高手对峙,大厅中顿时剑拔弩张起来。
惊人的气势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
随侍在侧的张小太监顿觉浑身战栗,小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行了。”
魏忠贤摆摆手,制止二人。
几乎是一瞬间,二人全部收敛气势。
乖乖的站到一旁,垂手而立。
“让王体乾拟旨,调几个有真本事的去镇守江浙海防。”
魏忠贤对张小太监吩咐道。
张小太监领命,逃也似的离开大厅。
“还有你,东厂这边也要加派高手,务必确保江浙官员的安全。”
魏忠贤又对曹正淳下令。
倭寇有入侵之意,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杀鸡儆猴。
直接派遣大军进剿倭寇老巢,杀十几、二十个大名,他们自然就安生了。
可现实的情况却是,大明连年灾荒,国库空虚,辽东又有建奴作乱,根本腾不出手来。
为今之计,只能先解决内部问题,倭寇之事,可徐徐图之。
曹正淳领命。
魏忠贤又问道:“那东瀛女刺客你准备如何处置?”
“启禀干爹,这两名刺客目前已逃到京畿附近,但其中一人已中了我的天罡童子功,受了重伤,若想活命,必须寻药医治。”
“属下已派出人手,密切监视京师各大药铺,一旦出现购买药材的可疑人士,属下即可寻踪将其擒获。”
曹正淳说出自己的安排。
“此事隐秘进行,勿要惊起风波!”
魏忠贤淡淡的开口。
“属下明白!”
曹正淳连忙点头应是。
交代完毕,二人退下后,魏忠贤正准备歇息。
忽有太监来报,皇上有请。
此时天色已晚,皇上这么晚召见,必定有要事。
整理一番衣冠,魏忠贤只好随太监往天子寝宫而去。
乾清宫。
天子皇帝寝宫内。
天启皇帝朱由校身穿皇袍,手执刻刀,正专心地雕刻一只核桃。
这核桃已隐约显出茶壶形态,壶身上一条神龙蜿蜒盘旋,栩栩如生。
小心翼翼地在龙睛上落下最后一刀,顿时,神龙仿佛瞬间活了过来一般,腾云驾雾,几欲飞升而去。
左右观摩一番,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年轻而稍显苍白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大伴,朕这神龙御天壶如何?”
朱由校朝一旁的魏忠贤问道。
魏忠贤拿过核桃雕刻的茶壶,在手中转了一圈,赞道。
“陛下真乃心灵手巧,这茶壶小巧精致,雕工精美,尤其是这尊神龙,翩翩然有遨游九天之姿。”
听到魏忠贤的赞美,朱由校欣然抚掌,眉开眼笑。
然而,面对天子的兴奋魏忠贤并不附和,反倒是上前几步,小声道。
“陛下,可以不用装了。”
“有臣在此处,那些外人的眼线不敢靠近,早就躲的远远的了。”
听见这话,朱由校笑容收敛,将木匠工具恨恨地丢在一旁。
似乎他对这些木匠活的兴趣,只是装给外人看的。
少年天子苍白的脸上浮现愁容。
“大伴,朕多亏有你。”
“想到先帝登基才一个月就离奇驾崩,朕在深宫呆着无时无刻不小心翼翼。”
“若非你将这皇宫内守护得严严实实,朕还得时刻担心自己的安危。”
这话,少年天子已讲过很多遍了。
对此,魏忠贤淡淡地安慰道:“陛下不必忧心。”
“只要有我魏忠贤在的一天,他们就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听了这话,少年天子微微颔首,脸上愁容稍缓,指着核雕茶壶道。
“大伴你看,这神龙都能遨游九天,而朕却被困在这小小乾清宫内,束手束脚。”
“还不得不整日与这木匠活为伴,以求掩人耳目。”
“不知何时,朕才能走出这深宫之中,执掌大明江山。”
说着,朱由校脸上现出愤恨之色。
他纵有通天抱负,奈何内有东林掣肘,把持朝政,外有护龙山庄虎视眈眈,觊觎皇位。
他不得不将自己困于这小小乾清宫内,整日与刀锯斧凿为伴,迷惑对手。
而整个皇宫内外他唯一信任的人,只有魏忠贤这个陪伴自己从小长大的大伴。
也只有在大伴面前,他才敢吐露心声,一舒心中郁闷之气。
“陛下稍安勿躁,此事可徐徐图之。”
“臣听闻,汉武大帝年少登基,内有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外有诸侯蠢蠢欲动。”
“但这位少年天子仅凭一己之力,数年内就扭转局势,成就千秋大业。”
“陛下处境,远胜汉武,且有民心所向,执掌大局之期指日可待。”
魏忠贤循循善诱,对这位少年天子,他既有臣下对皇帝的尊敬,又有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听闻此言,朱由校愁容稍缓,招招手,让魏忠贤与他相对而坐。
君臣二人关系密切,从不讲究上下之分。
尤其是在这寝宫之内没有外人,他们总是亲密对坐,这样交流方便。
“河间府赈灾事宜进展如何?”
坐下之后,朱由校直接开口询问。
在满朝诸公眼中,这位少年天子从不过问政事,整日专研木匠手艺。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朱由校沉迷木工不过是为了迷惑对手的表象而已。
每每与魏忠贤独处,便是他商讨国事、处理政务之时。
魏忠贤叹口气道。
“形势不容乐观,朝廷虽两次下发赈灾钱粮,可是到百姓手中的却不足十之一二,如今灾荒已有愈演愈烈之势。”
朱由校苍白的脸上血气上涌,恨恨道:“这些该死的贪官。”
他如何不明白,赈灾钱粮无法分发到位,必定是被官员们层层盘剥了。
这种情况,无论赈灾多少次,也无法缓解灾情。
少年天子怒火上涌,眸中闪过一抹狠厉之色。
但仅是片刻功夫,他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怒气,接着问道。
“这些贪官,可曾处理?”
“臣已派人去调查,但凡查出侵吞赈灾钱粮者,令其一日之内双倍上缴,如若不然,就地正法,家产充公。”
魏忠贤将前些日子颁发的政令告知少年天子。
朱由校点点头,赞许道:“还是大伴有办法,如此一来便能快速追回钱粮。”
“只是,这些蛀虫不除,早晚必成大患,此法虽好,却非根治良方。”
见皇帝不甚满意,魏忠贤只能无奈道。
“陛下,臣何尝不想一举铲除这些蛆虫,但如今朝野上下,读圣人书者尽皆出于东林门下。”
“内阁、都察院及六部皆被东林党掌控,东林势大,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等均在朝中担任要职。”
“前首辅方从哲已被排挤出朝堂之外,满朝上下非东林出身则无法立足。”
“就算臣将河间府这些贪官全都杀了,上任的也还是东林门人,于事无补。”
听闻此话,少年天子天上现出颓然之色。
政令不出皇城,满朝皆为一党,自己与傀儡皇帝又有何异。
颓然之后,见到对坐的魏忠贤,朱由校心中稍定。
幸好自己还有大伴,有他在身边出谋划策,有他在朝堂上掣肘东林,形势才不至于无法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