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魏兴不过是区区蝼蚁之辈
礼部衙门。
今日礼部主事贾万很是忙碌。
他所在这个衙门,原本是很闲的。
平时也无甚大事,点卯之后就是喝喝茶,与同僚聊聊天,一天也就混过去了。
只是,自从昨日吏部尚书周嘉谟罢官之后,他立刻就忙碌了起来。
只因这这周嘉谟牵涉到河间府乡试舞弊案。
此案牵连甚众,其中有不少冤假错案。
眼看壬戌年的会试即将举行。
九千岁大人大手一挥,直接恢复了受此牵连学子的学籍。
正因如此,今日前来登记、恢复考籍之人络绎不绝。
凡是有点门路的早就得了消息,几乎将整个衙门挤得水泄不通。
贾万埋头处理半日,总算将事情做的七七八八了。
当然,在此过程中他也收了不少好处费。
大几千两的白银入账,抵得上此前好几年的收入。
经此一事,他可谓是一夜暴富,不由得满面红光,心绪极佳。
前来恢复考籍的,除了考生本人之外。
还有许多想要动用关系冒名顶替、更改考籍之人。
对于这些人,贾万也是来者不拒。
毕竟敢于冒名顶替的,无不是权贵之后。
这些人他惹不起,也不敢惹。
更何况,这是个卖人情拉关系的好机会,他又怎能错过。
因此,这才刚到正午。
恢复考籍的名额已经所剩不多了,且大多已经内定。
而此时,坐在贾万对面之人,姓王名大梁。
别看这人脸色苍白,一副被酒色掏空的模样,他的来头可不小。
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体乾王公公的亲侄儿。
这王大梁并非河间府人士,且只参加过童试,并未取得任何功名。
在大明王朝,科举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
王大梁不学无术,连童试都未能通过,又哪有资格参加乡试。
更加不可能牵涉河间府乡试舞弊案。
他前来此处,只有一个目的——冒名顶替。
面对如此有权有势之人,贾万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满口答应。
王公公的子侄,他当然要照拂。
那可是九千岁大人面前的大红人啊。
只要将事情办好了,自然少不了好处。
若能借此机会拜入九千岁大人门下,那就是前途似锦,一片光明。
贾主事将一份名录递给王大梁。
“王公子,这是河间府乡试文册。”
“你只需在这上面签个名,再按个手印,这事就成了。”
“后续流程,下官会亲自替公子走通,确保万无一失。”
“公子回府之后,等下官的好消息便行了。”
王大梁很满意对方的态度,得意一笑。
“如此,有劳贾大人了。”
他接过名册,低头一看。
贾万让他替换的考生名叫魏兴。
他歪着脑袋想了片刻。
京师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大多有所耳闻。
却并未听说过魏兴此人,想来也只是个出生穷乡僻壤的苦穷酸。
念及此处,他毫不犹豫地将魏兴二字划去。
慎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后又按了手印。
一切办妥,王大梁满脸微笑,如沐春风。
他读书多年却毫无进展,数次童试,无一例外,皆是名落孙山。
眼看科举无望。
没想到,在今日得了宫中的消息,在司礼监任职秉笔太监的叔父王体乾告诉他。
九千岁大人要为河间府乡试舞弊案翻案,让他前来礼部衙门补个考籍。
他立刻从怡红院头牌姑娘的肚皮上爬将起来,一路风风火火地来到了此处。
自家叔父在朝中举足轻重,是九千岁大人的左膀右臂。
只要他开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果然不出所料,这礼部官员一听自家叔父的名号,立刻满口答应自己的请求。
如今,他已经得了会试的资格。
只要在会试评卷之时,自家叔父稍稍打点一番,金榜高中,指日可待。
这大明,毕竟还是读书人的天下。
自家叔父虽然位高权重,毕竟只是一介宦官。
他还是希望王家能出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若是此次自己能金榜题名,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而且,可以想见的是。
自家叔父在朝中任职,他的仕途也必将一帆风顺。
心中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王大梁起身,拱手道。
“承蒙贾大人关照,本公子铭记于心。”
贾万连忙客气道。
“哪里哪里,王公子太客气了。”
“将来王公子金榜高中,必定高居庙堂。”
“届时若是能提携下官,下官定然感激不尽。”
王大梁嘿嘿一笑。
这贾万办事利索,说话又好听,很合他的胃口。
于是他豪气的走上前,拍了拍贾万的肩膀,一副老大哥的语气道。
“何必等我高中,我看今日便是个好日子。”
“贾大人若是不嫌弃的话,今晚就来寒舍小酌,届时家叔也会前来一聚......”
闻听此言,贾万双眼放光,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正在这时,一名小吏员在外通报。
“贾大人,河间府生员魏兴前来恢复考籍。”
听闻魏兴二字,贾万与王大梁对视一眼。
他们刚刚顶替此人名额,这么快就找上门来了?
贾万眉头微皱,低声道。
“王公子,劳烦到屏风后面稍歇片刻,下官来处理此事。”
王大梁面色凝重,他步入屏风之后,侧耳倾听。
科举之事关系国家社稷,朝廷历来重点关注。
不管魏忠贤还是东林党,都紧紧盯着。
若是顶替名额之事处理不好,很可能会惹来麻烦。
贾万却是很淡定,吩咐吏员道:“进来罢。”
魏兴跟着礼部吏员,步入房内。
他来到礼部衙门已然半个时辰。
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流程,花了十几两银子,打点好上下关系,这才终于见到了主事官员。
他当即躬身道:“学生河间府肃宁县生员魏兴,前来恢复考籍。”
“哦。”
贾万脸上完全没了接待王大梁时的热情,他头也不抬,睥睨着魏兴。
魏兴取出文牍,恭敬地呈上贾万案前。
“大人,这是学生的身份文件,请大人过目。”
贾万扫了一眼文牍,朝一旁的吏员问道。
“查明身份了吗?”
小吏员点头道:“禀贾大人,此人身份确凿无误,正是河间府肃宁县生员魏兴无疑。”
贾万微微颔首,也不看那些文件,却是看向魏兴,问道。
“你籍贯何处,家中尚有何人?”
魏兴拱手道。
“学生乃是河间府肃宁县人士,家中原有寡母在堂,已于三月前病逝,如今家中只有学生一人。”
“可曾婚配?”
“学生未曾婚配。”
“族中有何人在朝中为官?”贾万继续追问。
魏兴有些疑惑,却还是如实回答道。
“学生家族不兴,无人在朝中做官。”
“师承何处?”
“学生自幼苦读,未有师承。”
听闻此言,贾万微微一笑,似是很满意的样子。
他取出一份名册递给魏兴,道:“登记一下吧。”
魏兴依言,提笔书写。
那贾万看着他埋头书写,却是露出一丝冷笑。
一番盘问下来,他已摸清了魏兴的底细。
这人家中只有一人,且无任何亲友在朝中任职。
可谓是毫无根基,如此一来,那便好办了。
其实刚才的问话,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若是对方大有来头,贾万可能要斟酌一番。
但如今,对方只是一介白丁,自己也就无所顾忌了。
这会试的名额已然被王公公看上了。
放眼整个大明,还有谁能抢走?
在屏风之后的王大梁也是松了口气,同时对贾万印象大好。
此人办事可靠,是个人才。
届时可在叔父面前好生引荐一番,也算是还他一个人情。
魏兴按照要求完成登记,将名册交还。
贾万颔首道:“好了,你且回去等消息吧。”
魏兴却并未离开,却是道。
“学生斗胆,敢问大人,学生考籍何时可以恢复?”
贾万微眯着眼,沉吟片刻,道。
“河间府乡试舞弊一案,牵连甚广。”
“虽说九千岁大人下旨彻查,但你也知道,此事颇为复杂,需与刑部、大理寺以及河间府多方协调。”
“整个流程走下来,少说也要三个月。”
“你啊,回去等消息吧。”
三个月!?
魏兴眉头紧皱。
如今会试在即,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
若恢复考籍需要等三个月之后,那必然会错过这次会试。
会试三年一届,一旦错过,就需再等三年。
三年时间何其漫长。
正当魏兴心中焦急万分之时,他抬眸一看。
发现那礼部主事一脸玩味的看着自己,似乎在暗示什么。
魏兴瞬间懂了。
“大人,不知可有法子加急办理?”
“学生寒窗苦读十余载,其中艰辛想必大人同为读书人也深有体会。”
“如今会试在即,学生不想错过此次机会,还望王大能体谅。”
“若有任何办法,学生都愿意一试,望大人成全。”
他不愿蹉跎时间,宁愿多花点钱。
贾万听了,却是不疾不徐的端起茶,呷了一口,这才缓缓道。
“也不是没有办法。”
顿了片刻,他看了看魏兴,继续道。
“若是加急办理,或许能赶得上。”
“只是....这加急嘛,自然需要劳烦诸多同僚。”
“这打通各个关节,所需费用......”
魏兴立刻会意,直接取出一叠一票,递给贾万,道。
“学生来的急,并未携带许多银两,这是学生的一点心意,还望大人笑纳。”
“事成之后,学生还有重谢。”
贾万瞥了一眼。
十张银票,每张面值百两,能值百余两纹银。
钱不多,但也够了。
他毫不客气的将银票收入怀中,道。
“好说,好说,如此,你便回去等消息吧。”
说着贾万起身,魏兴连忙告退。
待他脚步声远去,王大梁自屏风后转出,拱手道。
“王大人替我办妥此事,本公子深表感谢。”
“家叔常对我说,他手下缺少能干之人,欲求一贤才而不得。”
“贾大人精明干练,依本公子看,你便是家叔所需之人。”
闻听此言,贾万心花怒放,连忙躬身作揖。
“王公子客气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若能得到王公公赏识,下官真是....三生有幸!”
王大梁毫不客气的受他一记大礼,这才问道。
“本公子有些好奇,魏兴此子,贾大人打算如何处理?”
贾万轻蔑一笑,道。
“公子无需忧心,此事交给下官便是了。”
“这人无权无势,朝中亦无任何根基,不过区区蝼蚁之辈,何足道哉!”
“哈哈!”
王大梁大笑道,“贾大人说的是,倒是本公子多虑了。”
说着他昂首而去,来到门口还不忘叮嘱道。
“贾大人,今夜,不见不散。”
送走了王公子,贾万整理好相关卷宗,准备上交上官核实。
此时他心情舒畅。
搭上了王公子这条线,就算是半条腿迈入了九千岁大人门下。
迎接他的将是荣华富贵、似锦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