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魏公子大恩大德,我等没齿难忘
师爷捂着隐隐作痛的脸颊,进入昏暗潮湿的监牢。
腐臭中混杂着血腥的气味扑鼻而来。
师爷掩着鼻,来到关押邢元化的牢门前,下令道。
“开门!”
一声令下,响彻整个牢房。
邢元化强忍着疼痛想要挣扎起来,可是浑身无力,无论如何也无法起身。
其余被抓的学子们都露出惊惧的神情。
“完了!邢兄此去凶多吉少!”
“放开邢兄,让我来!”
“你这小人,有什么恶毒的刑罚尽管招呼上来,我等绝不妥协!”
“决不妥协!”
学子们叫嚷着,对师爷怒目而视。
“你们这些读书人,都有病么!”
师爷撇撇嘴,下令道。
“放人!”
几个狱卒顿时上去,将邢元化身上的镣铐解开。
其余读书人的牢门也一一打开,在他们惊愕的目光中,镣铐解开,哗啦啦落在地上。
他们....自由了!
可,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有点措手不及。
这....就放人了?
众人有点懵,一个个楞在原地,原本憋了一肚子的昂扬斗志,忽然间泄了气。
这是....发生了什么?
“敢问狗....师爷,为何放了我等?”
有人忍不住出声询问道。
“哼!你以为我想放了你们?”师爷阴阳怪气道。
“你们运气好,遇见了贵人,这便滚吧,别在这里碍眼。”
他命令狱卒抬着邢元化出了监牢,其余读书人也被赶了出去。
这几人里面,唯独邢元化受伤最重,其余几人只是受了点皮肉之苦。
师爷将人扔在门口,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邢元化伤得太重,躺在地上起不来,但他双目却是炯炯有神,对几位狱友道。
“今日我等被释放,却不知是哪位贵人相助,若能拜见,定当诚心感谢。”
“是啊,据那师爷所说,此案乃是王体乾的侄子授意所为,王体乾是何等人物,堂堂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贵人却能将我等释放,想必来头一定不小!”
“可是,我等虽被释放,功名却并未恢复,如何是好?”
此话一出,众人又是愁眉苦脸。
“既已得了自由身,又岂会没有办法。”
邢元化道。
“既然这县令包庇那恶徒,我们便告到府尊府上,府尊不管,我们便告到布政使司,就算告到御前,我也一定要讨回公道!”
众人听闻,沉默不语。
经历这一遭,他们已经怕了。
和那些位高权重之辈比起来,他们这些没有背景的读书人,和蝼蚁毫无分别。
区区一个县令就可将他们制得死死的,更遑论更高级的官员,而所谓的告御状,更是天方夜谭。
且不说他们这些人能不能进入皇宫,就说如今的天启皇帝,整日沉迷木匠手艺中,根本就不理政事。
朝堂上下,一应诸事,皆由魏公公掌控。
他们去告御状,岂不是羊入虎口?
“邢兄,如今我等得意逃出升天,或许该庆幸,依我看,我等且忍一时风平浪静。大不了再苦读三年,将来当官了,不愁没有手段报仇!”
“就是,邢兄你伤得如此之重,需要好生将养才是,千万不可奔波,否则伤势加重可就不好了。”
“说的极是,我手上还有十余两银子,这便去给邢兄请一郎中来医治,邢兄且安心养伤吧。”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劝说邢元化。
却在这时,一辆马车在众人身旁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肥胖的商人,朝着众人径直走来。
“诸位,可是河间府学子?”这人拱手询问。
“正是,你有何贵干?”一名学子满脸警惕的盯着来人。
“小人名叫周吝,乃是奉了我家魏公子之命,前来这监牢门口迎接诸位。”
来人正是周大善人周吝,他得了魏兴的命令,要他好生照顾几位读书人,因此驾车赶来。
“没想到诸位已经出狱,小人来此了,还请恕罪。”
邢元化心中疑惑:“敢问你家公子是.....”
周吝便将魏兴进衙门告官之事简略叙述一遍。
末了,有道。
“我家公子念在同乡之谊,便令那县令将诸位释放。”
“公子还特意吩咐小人,诸位被关押多日,想必受了严刑拷打,因此让小人请诸位去府上养伤。”
“如此大恩,我等真是感激不尽。”几位读书人连忙拱手谢恩。
周吝摆摆手,面上一副小事一桩的表情,心里却是很受用。
他乃一介商人,地位卑微,这辈子第一次被几位举人老爷恭敬感谢,心中满满的成就感。
看来做好人好事,感觉不坏嘛!
周吝受了诸位大礼,转身吩咐道。
“你们几个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将这位举人老爷抬上车?”
车夫和几个下人听了周吝的命令,纷纷上前,将邢元化小心抬上了马车。
邢元化看着周吝却是欲言又止。
周吝仿佛明白他的意思,笑着说道。
“这位举人老爷请放心,考籍一事,我家公子自会帮诸位办妥。”
“你们只需回去好生休养便是。”
说着,他又从怀中取出一些银票,给每位学子都分别送了五百两。
受伤最重的邢元化则是给了一千两。
折算下来也值一百两银子,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倒不是魏兴吩咐的,乃是周吝自作主张。
既然要帮魏公子收买人心,自然就要肯下血本。
虽说一口气给出几百两银子,有点肉疼,但想到或许能得到魏公子的夸奖,一切都值得了!
众人推却几番,收下了银票,一个个俱都千恩万谢。
称赞魏公子高义,有古君子之风!
那邢元化,更是在心里下定决心,如此高风亮节、侠肝义胆之人,一定要向师尊举荐,万万不可埋没了人才。
他的师尊乃是翰林编纂钱谦益,乃是东林党的翘楚之辈。
若能将魏公子拉入东林门下,将来对付权势熏天的阉党,必能如虎添翼。
而且,再过几日便是东林诸公筹划已久的“东林诗会”,届时来自两京十三省的读书人都会齐聚一堂,吟诗作对,品评天下。
魏公子如此风骨,乃是我辈读书人楷模,岂能缺席。
他下定决心,恨不得马上将魏兴推荐给恩师。
几位读书人,在周吝的安排下,分别上了马车,一路朝各自的住处驶去。
就在他们离开后不久。
县衙后门,探出一个脑袋来。
左右张望一番,见四周无人,拔腿便往左春门大街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