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侣沿金华山东麓登山,经弹子下村,忽见天上乌云密布。他求知心切,并未停下脚步,饮路边通玄溪山泉,清澈可口,继续往山上灯火处攀登去。过田地,四周皆是山岩,红、橙、黄、绿色彩斑斓。
前方赤红色山岩上站着三个人,两人对弈,一人旁观。李仙侣上前问路,道:“敢问三位先生,此处为何地?鹿田寺何在?”
三人有如石佛,无动于衷。李仙侣上前欲拍旁观者肩背,正走到跟前。那人忽而转向李仙侣,衣着袖袍宽大,并不像是当代人打扮,直把他吓了一跳。三人见他吓了一跳,仰天大笑,化成云雾消散在天边。只听三声雷响,天上立刻下起倾盆大雨。
李仙侣不解,回头看向灯火处,却见是一庙,便慌忙入庙避雨。庙柱上所书《题晋徐公》:“徐公长山饮清泉,宿莽萦身醉成仙。神威频化三春雨,广渡善良入桃源。”
此庙曰徐公庙,乃金华山第一庙,位于山桥村旁,供奉执掌金华司雨之徐公。徐公乃黄初平长徒,即徐公大仙。每至天旱,金华周边十八县官民,皆来金华山求雨。由于供奉徐公的主庙在石棋盘,临近山顶,攀登不易,加之石棋盘处平地狭小,故人们在山桥修建分庙,是为“北山第一庙”。
天色渐暗,庙中风大无法过夜。李仙侣见墙上有一斗笠,便用彩石在地上写上“李仙侣借之,三日内必还”,遂取下穿戴,化为李笠翁,穿梭于山林间。
经三里路,李仙侣见两只山鸡打斗,再定睛一看,两鸡又化成两座山,乃当年黄初平作法之斗鸡岩。黄初平当年见到两只山鸡在打斗,就以“叱石成羊”之法,把打斗的山鸡变作两座山。两山隔涧对峙,鸡头鸡嘴是巨岩,鸡冠之石冲天而起,其势十分峭厉。后人就把黄初平“叱鸡成山”之岩叫做“斗鸡岩”。
又过三里路,至一突兀巨石,方才那三个人竟又在此对弈。李仙侣看清楚了,站着旁观的那人正是徐公,一副采药人装扮,与徐公庙的雕塑一模一样。对弈的两人恐怕正是黄初平和黄初起。
这时,徐公觉得饥饿难熬,便开口说话。黄大仙就给他吃了一个桃子。吃了桃子后,徐公顿觉神清气爽,口内生津。等下完一盘棋,黄初平道:“徐公,你赶快回家吧!家里人已为你服丧三年了。”
徐公道:“我只看了一盘棋,如何会过三年?”
黄初平道:“不信,你就看看你的锄头吧!”
徐公一看,厚厚的铁板锄已变成了铁皮。此时,三人又都化成云雾消失了。
原来,黄初平见徐公为民行医,不收分文,行善积德,便有心超度徐公,培养一个济世扶危的徒弟。当徐公吃了桃子后,便已成仙了。徐公成仙后,黄初平就叫他掌管金华一带的晴雨,把“祈雨祷晴”的重担交给了徐公。
李仙侣细观这块处在山坳中的棋盘石,其东为老虎岩山,西为荷花托山,雾气流动,忽而将老虎山罩住,又或天清气朗,可见山上气象变幻不定。棋盘石边有涧泉,雨天水流充沛,源自山顶西玉壶,即通玄溪源头。棋盘石的模样像是鸭卵中劈为二,平卧者为棋盘,竖者为棋盖,如“狮子口”。
棋盘石下一小屋一小庙,庙中塑着徐公,为“棋盘庙”,始建于晋时,为徐公大仙道场。庙后石下贮水一泓,曰龙潭,此潭不大,如盆。南宋·王柏有如此描述《石棋盘》:每日城中喜看山,却来绝顶望尘寰。白云何处为霖雨,尚在山尖蓊郁间。
“这可如何是好,竟来此无人小庙。这寒冬腊月,莫非我今晚要冻死在这山林中?”李仙侣只怪自己太冒失,早已偏离鹿田寺路线很远。
李仙侣刚言毕,便见林中有一黑色幽光,似达达道长所生。
“达达道长!莫非又是他在为我指路?”李仙侣不假思索地跟上去。
幽光忽上忽下,忽明忽暗。李仙侣在各羊肠小道中穿梭,忽见涧溪上有一舟,无依无靠独自立于溪中。李仙侣登之而上,舟径自走矣。雨水淅沥,水流充沛,不多时,已到半山。李仙侣循光再走半个时辰,又见三仙人相伴而前。
徐公回首道:“已至赤松山矣!”
刚言毕,三人便已无影踪也。大雨随之也停了。
李仙侣借明亮月光远眺赤松山,其与卧羊山相对,背靠巍巍青山,山前有二溪水合为一流,穿小桃源而过,整座山体突兀而出,犹如古太师座椅一般,恰如风水理论中的方位说。其后有龙脉山,前有环绕水,左辅右弼山;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灵”一样不少,真是一处风水宝地。山前有一水塘,碧水清波。一汪清水更显风水财富集聚之意。来此物外仙境,当使人心旷神怡,多少会带上几分仙气,生出些许的道心,感受到何为“仙境有无中”。
李仙侣拾级而上,山上有一道观灯火通明,称赤松宫,始建于晋,有1700多年历史,历经几代损毁修建,规模宏伟,历代香火鼎盛,为“江南道观之冠”。四周有奇山类景观,如卧羊山、鲶鱼山、炼丹山、大篑山等;秀水类景观有赤松涧、小桃源洞、大仙胡等;另有二仙桥、仙田、陨星洞、仙鹿洞等景观。为当年黄初平修道时所涉山水所成。
“公子,师父早已在元机洞等候。请!”言者肥头大耳,正是乐享道长,立于宫门外迎客。
李仙侣作揖回礼,依山势登赤松山顶,初现元辰殿。
元辰殿整体呈圆形设计,匠心独具。殿顶彩绘十二生肖,绘有龙凤呈祥的民族图案等,融合了雕塑建筑绘画诸多美学为一体。殿内正中供奉西王母娘娘,斗母元君,九天玄女元君神像,皆在道教中有崇高地位。环殿四周分别供奉四大天王神像和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像。殿外又有二仙殿、万圣阁等颇具特色的道家景观。
“公子,我们又相见了。”言者是一个光头。
李仙侣凑近一看,此人正是瑞峰和尚,道:“瑞峰住持,何以在此?”
“接引公子耳!”
“谈何接引?”李仙侣诧异道。
“达达道长已在山顶久等,请速去!”瑞峰和尚双手合十。
李仙侣复登赤松山顶,现元机洞,正对迎神门,可俯瞰大仙湖。
元机洞是赤松黄大仙宫的主殿,设计另创一格,古朴中略带喜庆。正中供奉黄大仙师画像,不管居左或居右,画像眼神皆眷顾之。
李仙侣精神一振,顿感百邪不侵。主殿左侧供奉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慈善祥和。殿外每日香烟袅绕,晨钟暮鼓,仙乐飘飘,经韵琳琅振响。平日前来虔诚朝拜者络绎不绝。殿中有人吟诗:
松子排烟去,英灵眇难测。
惟有清涧流,潺缓终不息。
神丹在兹化,云軿于此陟。
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
渴就华池饮,饥向朝霞食。
何时当来还,延伫青岩侧。
——南朝齐·沈约《赤松涧》
李仙侣看清了,坐在主殿右侧的正是达达道长,便问道:“道长,何以引我至此?”
“嘻!你上山来寻我,却还来反问我,何以引你至此?”达达道长起身飘飘欲仙,拂尘一甩,走向迎神门。
“我……”李仙侣不知从何说起,莫不是淋了大雨、寒风刺骨、头脑发昏,却见全身棉衣裤早已干透。
“这……我的斗笠何在?”
最奇怪的是,他身上的斗笠不见了。
“早已还给徐公庙了!”达达道长用手指在空中一点,徐公庙中的场景赫然展现在眼前,那一件斗笠正好端端的挂在墙上。
李仙侣恍然大悟,此情此景,不正是自己在迎神门,迎接达达道长这位神人乎?
“道长可曾见到朱万侍公子?他被贼人裹挟上山。”李仙侣遂开门见山,说明上山来意。
“朱万侍公子已无恙,贼人已退去。但你俩交情已尽!”
“何出此言?”李仙侣愈发诧异问道。
“朱万侍受黄大仙之托,助谪凡公子研学、考功名。今谪凡公子科举之路已尽。朱万侍便不复忆起公子耳!”
李仙侣听闻后,呆若木鸡,自己熟识朱万侍已四载。这四个春夏秋冬的兄弟交情,岂是说忘就忘?
“你中了五经童子,冲昏了头脑,沉溺于自己的思想世界里。一心只为考取功名。唯有朱万侍引路,考举落榜,才让你如梦初醒。”达达道长一语点破。
李仙侣表情僵硬,毫无章法地摇晃头脑,道:“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我要去寻得朱万侍,我还可以继续参加科举。”
“朱万侍的样子,正是高中进士后的你,酒足饭饱,而思淫欲,不知上进。考取功名也并未好事,大明官场沉浮;有思想有见解未必重用,反而易遭人陷害;与贪官污吏随波逐流,反倒无事。”达达道长一语点破封建皇朝官场的雾花水月。
李仙侣双膝无力,顺势下跪,道:“黄大仙是托朱万侍来点化我的?”
“朱家门第有灵性,受黄大仙庇护。大仙特派其陪学仙侣耳!”
“我不信,我要去问瑞峰大师。”李仙侣觉得这一切难以接受,慌忙冲下山坡,四处寻找瑞峰和尚,却无果。
“瑞峰和尚已上山回鹿田寺。公子今晚可在此留宿。明日再往。”达达道长邀请他住下。
李仙侣心想今日已来回赶路五十多里,加之天寒地冻,元月之夜不可深夜打扰人家,便在此客房住下。
翌日清晨,李仙侣起床后浑身酸痛,这一觉睡得可真是筋疲力尽、噩梦连连。待他宽衣出门,却见赤松宫已是另一番景象。道观内外道士皆在集体做法事,口中咒语连贯,表情严肃。李仙侣不想打扰,便在一旁观看。
一个小道士看到了他,便上前去禀报那肥头大耳的乐享道长。乐享道长注意到李仙侣后,神情紧张地走过来。
“乐享道长,道观中可有大事?达达道长可是去了金华观?”
“先师在两日前于仙瀑洞遇害,已羽化登仙。”乐享道长眼中含着泪水,碍于自己已是道观之首,不便落下眼泪。
李仙侣听完大惊,不知何为虚、何为实。达达道长方才与己说教。他便走上迎神门一探虚实,祭拜达达道长遗体后,将昨晚之事通告众人。
乐享道长听完李仙侣所说,亦目瞪口呆,言说达达道长为西洋邪教之火器所害。
“达达道长引我至此也!”李仙侣双腿微颤,不知因天之寒冷,亦或是百感交集。
“昨日夜深,道观众人接引师父遗体归来,一位小道士在途径一条涧溪,发现公子横躺在水边。公子看似早已在半山晕厥过去。他便找人将公子抬回道观。”
李仙侣听闻后愣住半晌,问起瑞峰大师行踪,得知,瑞峰大师从未踏入赤松宫一步。李仙侣一拍大腿,无奈坐下。他寻思过去几年,已陷入自己为自己打造的梦境深渊。
又过几个时辰,法事完毕,众道士列队仪仗,将达达道长下葬。
李仙侣路过赤松山后湖旁“王淮丞相之墓”,面丞相石像诉说心中之不悦。
王淮字季海,南宋金华人,为金华历史上官位最高之人。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中进士,荐御史大学士,后官至左丞相,赐少师封鲁国公,卒谥文定。
丞相石像听闻后,竟也眼中渗出泪水,留下两行晶莹的眼泪,不知是惜于李仙侣的所遇不公,疑惑是怜于达达道长之不幸。李仙侣跪于丞相墓前抱头痛哭,失父之痛、落榜之痛、失友之痛交杂在一起,犹如一碗五味汤,酸甜苦辣咸皆聚于此。莫非此世已无一活人,可听仙侣之倾诉耳?
待李仙侣诉尽心中之苦水,便再次启程前往鹿田寺。他在鹿田寺如愿见到瑞峰住持和观景先生。瑞峰住持确未去过赤松宫。
观景先生谈起近三日发生的大事。西洋邪教在金华山活动愈发频繁,因朱大典威名,绑票朱万侍,企图讹诈巨款,一来可以充实邪教经费,二来削弱朱家的势力。
贼人过仙瀑洞,被洞中修行的达达道长所撞见。贼人正好也在寻达达道长,知其身怀北方之炁,想拉他入伙出任副教主,分成讹诈赃款。达达道长不为所动,誓死抵抗。
达达道长是为半仙,功力与十几个贼人打成平手,相持不下。贼人只得叫援兵。多至五十人,一齐围攻达达道长。达达道长仍不见下风。贼人搬出西洋枪火,达达道长进仙瀑洞避之。贼人用火器,发天火轰击仙瀑洞。金华山宛若白昼。
达达道长终为火器所杀害。所幸,山中鹿田寺和山下智者寺武僧及时看到天火,上山救下朱万侍公子。朱万侍与妻子被智者寺武僧所救,已送回金华城家中。
“观景先生为何知晓得如此清楚?”李仙侣听完后问道。
“便是我带武僧上山救下的朱公子!”观景先生泰然答之。
“辛苦先生!敢问朱万侍之父——朱大典,可是当朝知名贪官?”李仙侣开门见山问道。
“大明王朝贪官数不胜数,又何止朱大典一人?朱大人贪婪凶暴,千方百计搜刮勒索民财,婪索财贿,其穷凶极恶之状,被人形容为乳虎苍鹰,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可敌国,靠贪墨积累亿万资财。他虽是文人出身,却胆勇过人,善于用兵,为将帅之才。在福建期间,他率兵屡次挫败荷兰‘红毛番’的进攻,是洋人的克星。洋人对其恨之入骨。”观景先生对其有褒有贬。
观景先生自觉说漏了嘴,复言:“我与朱大典长子朱万化,交情很深。这些话,公子可不要对外人说道。”
“看来,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人。”李仙侣感叹道。
既然已无朱万侍陪学,李仙侣便准备收拾行李下山。
回望山谷,又见驯鹿少女曹氏游历山涧。李仙侣背负破衣烂书,困顿潦倒,无面目相迎矣!他只得寻道下山,过芙蓉峰(尖峰山)见酥饼与举岩相安无事,心里踏实不少。
两人在半山腰开馃铺为生。酥饼已习得一手烘烤金华酥饼的好手艺,为李仙侣乘上一小碟。只见这酥饼形似蟹壳,通体金黄,层次清晰,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相传金华酥饼的首创者是程咬金,在民间还有流传李白“国香下马”的传说。
举岩已掌握一手煎制兰溪鸡子馃的好手艺,亦为李仙侣端上一份。他细细咬开这鸡子馃,外脆里嫩,味形兼备。他不爱吃葱,但唯独这次,爱上了这鸡子馃中的葱馅鸡蛋。
再伴上一碗香气沁人的宣莲汤,让李仙侣享尽山道美味,对其赞不绝口。
下山后,山脚传来的阵阵梵音。李仙侣见智者寺吟诗一首:“青山三面合,一水环院奔;花水衬亭榭,殿堂隐绿林;香烟凝云霭,朝暮钟鼓鸣。”
迎接李仙侣的正是智者寺的住持界构大师。他是瑞峰大师的师兄,是个满脸皱纹的老者。
他看着界构大师似曾相识,但又有几许陌生。两人回忆起四年前之情景。
当年,李仙侣与朱万侍,来智者寺吃斋饭、搭轿子上山。
“四年前是大师的弟子相现和尚接待我们,大师正在闭关中……”李仙侣说到此处,却被大师打断了。
“相现?”界构大师也被问得一愣,朝后院的一个和尚看去,那个和尚正在训斥几个小沙弥。
“老衲未好好管教弟子,相现和尚仅为一犬儒耳!名为僧,实为犬。苛责别人,放任自己。衣食简陋,随遇而安,形同乞丐。所有对外接待,都为老衲一人亲手所办。相现和尚已派遣为兰溪栖真禅寺住持,常回本寺闲逛。”界构大师表情淡然,腹中赤色幽光已缓缓显现。
李仙侣颔首,心中再无所惑,在智者寺中吃过药食(晚饭),便再向金华城中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