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昔日北司正经的缇骑,曹晓荷还是颇有些人脉,先去了趟东兵马司找到一名相熟的知事,那知事不敢怠慢指派了一名常与鸣玉坊打交道的校尉,名唤石养敬,让其为曹晓荷带路。几人在石养敬的引导下来到赵晔家,但可惜的是在那个混乱不堪的房中并未发现赵晔。田守业又急躁起来,曹晓荷劝道:“稍安勿躁,我想赵晔一伙本意是想通过挟持孩子要老蔫叔交出房契,并非想要这些孩子的性命。”
田守业点点头,但难掩心中的忐忑:“赵晔一伙心狠手辣,难保不会有什么意外,看不到孩子我终是心中不安,”他向石养敬抱拳道:“石大人,敢问还有其他法子吗?”石养敬忙举手还礼,沉思片刻道:“赵晔手下爪牙无数,平素我们也打过多回交道,我可带大人去找找他们,说不定会有突破。”
除此之外也无更好良策,田守业只好点点头:“如此,有劳了。”
安定门外,赵晔从马车中探出头,回首看了看高耸的城墙,得意地一笑放下轿帘。马车驶出五里开外,车夫见四下无人将马车驱赶至芦苇丛深处。赵晔从马车中跃出,翻身上了车后的草垛,与车夫二人合力将草垛踢到地上,露出小耗子、小花儿几个孩子的身体,并排躺着双目紧闭,马夫上前探了探四子的呼吸,赵晔背着手站在车下看着:“大山子,人没死吧?”
大山子收回手:“放心吧,蒙汗药都是对过水的,药劲仅是成人的一半。”他从马车上跃下:“老大,你说绑了这些小崽子,陈老蔫总得乖乖交出房契了吧?”
赵晔道:“陈老蔫不足为虑,但是他家中有那个锦衣卫的房客,又有劳什子的定国公府的人协助,这事便棘手得多,所以咱们不能待在城里,若是被他们察觉咱哥几个可就没好果子吃了。”他烦躁地捶捶自己的脑袋:“原来想跟着小阁老吃肉,谁料得搞成如今这个局面。那厮当真如坊间传闻的喜怒无常,还有他那两个贴身侍卫......”他的眼中出现了恐惧的神色:“看你的时候便像是在看死人一般,目光锁定的也是你喉咙和心脏之处,端的让人难受。”
他情不自禁地说出这番话,忽然醒觉,猛地一拍大山子的脑袋:“别跟这儿扯咸淡了。快将这几个小崽子搬到车厢了,别真个憋死了。”他跃上马车:“沿着官道再行十里便是成霞山,山间有座破落的尼姑庵,早已无人居住,我们便在那儿委屈两日。家中的兄弟分散出城,今晚便在庵中会和。”他远眺着远方,声音变得果决:“且让陈老蔫急得两日我再现身,到那时节不怕他不就范。这一票我势在必得,不允许有丝毫闪失!”
“嘭”一声房门从外被踹开,田守业闪身入内,室内空空如也。他与紧随其后的陈老蔫相视一眼,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曹晓荷看了看天边的夕阳,对石养敬道:“算上这里我等已寻了六家,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有几家未去?”石养敬心中盘算了一下:“关键人物都已寻过了,还有四五个小喽啰家未去。”
曹晓荷道:“这样,你且将地址说与我,我对京城地界熟悉,我与老蔫叔一道,你与守业一道,咱们分头行动。”
与鸣玉坊相隔的河槽西坊,地蝎子心满意足地从猫儿胡同走出,此间的女人多是做的半掩门生意,得到赵老大的吩咐之后他便知道此后几天很难再有解决需要的机会,因此便在临行前好好地过了把瘾。他见天色已晚忙加快脚步,走不多时拐入了自家的小巷,片刻后他背着一个包袱走出家门,正要落锁忽然听见脚步声从巷口传来,他心里一慌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留着花白胡须的老年人和一名女子正向自己迎面走来。
“地蝎子!”那老者吼了一嗓子,快步向自己走来,走动间姿势怪异,显然是受过伤的,正是陈老蔫。地蝎子吓得一激灵,直觉不妙撒腿便跑。曹晓荷一挽裙摆,飞身上前竟比陈老蔫快了不知多少,紧跑数步追至地蝎子身后,飞起一脚踹在地蝎子的腿弯。地蝎子踉踉跄跄地向前抢出两步栽倒在地,待要爬起时忽然一股大力绞住自己的胳膊,只听咔嚓一声脆响,胳膊竟然生生绞断,以一个诡异的角度弯折着,疼得他放声大叫!
陈老蔫也已赶至近前,蹲在地上将地蝎子翻转过来劈手两个耳光:“你们把孩子绑哪里去了,说!”
地蝎子惊恐地看着曹晓荷,实未想到一个女子出手竟然如此狠辣,他回避开对方冷冷的目光:“成霞山,尼姑庵!”
陈老蔫站起身,向曹晓荷道:“快去通知守业,我先出城!”
曹晓荷看看天色,摇摇头:“城门要落锁了,我们不知道守业现在何处,却去哪里找。事不宜迟,我与你一道出城!”
北司,韩山寺疲惫地走入家门:“荷妹,饭做得了吗?”半晌不见回应,韩山寺蹙起眉头进屋一番查找,他出得门来站在院落中挠挠头,自言自语道:“这丫头又去哪里消遣了?”他走入厨房蹲在灶前,熟练地从米缸中舀出一勺米,并将柴火引燃。韩山寺和曹晓荷的双亲早年间便已双双过世,剩下两个半大的孩子相扶着长大,两人早已在艰难中学会了生活的技能。
黄炳昌推门而入的时候韩山寺正在院中淘着米,他的额头上满是汗,显得很焦急:“大人,杜生林要从诏狱中提走宋旸!”
“嗯?”韩山寺将水盆放在案前,取过手巾擦了擦手:“梁沐童不是领着你们去缉捕范老大了吗?”
黄炳昌道:“正是,但范老大已不见踪影。我等回到诏狱正要向大人通禀,谁知大人不在却遇上了杜千户正要提走宋旸,被梁大人堵在门口,现在双方正在僵持,梁大人差我给您报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