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幽国力强盛,不断挥师南下,大赵国势日减,为求一方安宁,对北幽进献金银玉珠、割城让池,对内则横征暴敛,又逢连年灾荒,导致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文人经常叹息道: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
“快点,快点干,还敢偷懒!你个老东西!”一个身穿铠甲的士卒高举起手里的皮鞭狠狠的抽打一位倒地不起的老人,几鞭子下去老人就没了动静,士卒上前查看,发现老人已经断气了。
士卒朝老人尸体啐了一口,嘴里嘟囔着:“真晦气,这都是今日第十五个了,抓这样的人来加固城墙有什么用!”士卒环视一周,发现周围的人都看向这里,甩了一下鞭子,嚷道:“看什么!快干活!”周围衣衫褴褛的人颤颤巍巍的行动着,机械又麻木的搬运着土石木块。
“今日怎么样?还有三日上面就会过来巡查,城池加固须抓紧进行!”坐在城楼里一手举夜光杯一手夹着佳肴的头领问道。
“回刘大人,明日我让他们抓紧干,这群赵人就是好吃懒做,就得好好敲打敲打,杀鸡儆猴。”
“不要动不动就用皮鞭抽打,把他们都打死了,谁来干活?要动动脑子,凡事多想想,不必非得动刀动枪的。”说着一饮而尽,闭目回味酒的芬芳。士卒赶忙上前把酒给刘大人倒满。刘大人赞许的点点头,一招手,士卒半跪在他身旁,刘大人在其耳边耳语了一番,士卒茅塞顿开,抱拳致谢。
次日清晨,一则告示贴在了百姓聚居的破帐前,众人一下子全部围了上来,不识字的赶紧问身边的人上面写了什么,知道内容后,大家兴奋的背起了竹篓,冲向了城池边。原来告示上写道每日最先完成任务的10人可以吃白馒头、喝米粥,超额完成任务的可以优先回家。这对之前每日只能领到一个麸糠饼、一碗可以数得清颗粒的米水汤的老百姓来讲简直就是天降恩泽,而且还有可以回家不用再受苦的诱惑,大家怎么能不兴奋?!当然更高兴的还是城楼里的刘大人,因为看这情形,今天任务就可以完成,自己这监军的官职看来是要高升了,心里暗想北幽人只会用强,论计谋还得是赵人,只有赵人懂赵人。
“翁翁,那些人在干嘛?”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指着在搬运石块的人问道。
“他们在加固城池,预防大赵的军队来袭。”老人抬头看了一眼。“可是他们是赵国人呀,为什么要帮助北幽呢?”少年不解的问道。老人忙一把捂住少年的嘴,严厉说道:“少安,不要胡说八道!”环视一周发现没人注意,心里松了一口气,轻声说道:“他们也只是为了生存,上有老、下有小,被抓来出苦力,谁也不愿意,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大赵强盛,老百姓又怎会受这份苦难呢。”少年看着服徭役的人群,说道:“我要改变这局面,我要让老百姓不再受苦,要让大赵军力强盛,铁骑踏过高梁河!”老人惊诧得望着自己的孙子,没曾想他会说出这样一番惊天动地的话语,同时又倍感欣慰,因为江家儿郎本该如此。老人望向天边的斜阳,仿佛看到疆场上的大赵将士在自己孙子的带领下奋勇杀敌,号角声声战鼓擂,旌旗猎猎杀声震。
在回家的路上,江少安一直心事重重,江北亭也不打扰,到家后江少安问祖父:“翁翁,我怎么样才能快点长大?”江北亭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想要快点长大呢?”江少安眼珠滴溜溜地转了好几圈,说道:“快点长大,我就可以领兵打战,我就可以面见皇帝,请旨带兵打跑北幽贼,这样大家就都可以回家了,再也不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了。”江北亭爱溺地抚摸着孙儿的脑袋,把他搂入怀里,缓缓地说道:“想为国为民做事情不一定非等到长大,现在你能做的就很多。还记得翁翁之前给你讲过的甘罗一十二岁拜相、周瑜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得故事吧?”江少安在祖父的怀里点了点头,老人接着说道,“一个人的成就和年龄没有多大关系,关键在他的能力。欲明德于天下,需先修身,而后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江少安喃喃自语道。
“是的,我很开心我的少安能够心系家国,但是如何实现这个抱负是你需要好好考虑的,少安,懂吧?”祖父认真的看着自己的孙儿。
“嗯,好的,翁翁,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江少安委屈的说道。
“你知道!”翁翁在其脑门上点了两下,笑着说道,“故天将降大任……”
江少安下意识的背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祖父点点头,满意的说:“这不就是答案呀!”江少安一脸不解地说道:“这是翁翁之前交我的古文,不是答案呀!”江北亭看着江少安一言不发,江少安沉思着、沉思着,忽然恍然大悟,抬头笑着看着祖父,江北亭把孙儿用力地抱在了怀里,久久不愿意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