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元初之眼

第45章 45.道士还俗

元初之眼 三践客 2471 2024-11-15 08:58

  农庄上原本就有人租地耕种,加上这次带来的近五百人,房子就不够,只能先搭起帐篷住下。

  一切都是空白,经过俱卢洲两年多的实际经验,怎么经营,李非梦早就有了一整套方案。

  李非梦先召集所有人做了一个简短部署,“今年年景不好,到处都是吃不上饭的人,农庄要搞建设,需要很多人,现在这四五百人,这还远远不够,先把房子建起来,然后继续到各地去招人。

  我们要贩运货物,修建房屋码头,还要很多人,具体谁能能什么,会做什么,自己报项目上来,需要谁自己去问,不够就去外面招。

  三个月内想不出做什么的,都去开荒种地。

  码头和农庄边上的荒地全部买下来,我估计这里可以建成一个容纳几十万人的城市,吃的不够,我会派人去大漠把牛羊赶过来,加上去年牧民们收的小麦水果,足够几十万人吃了。

  无论男女,人人配刀带弓,早晚操练,如果庄子受到攻击,要人人能够上阵杀敌。

  我们内部不用钱,报了项目的生产单元,把所需土地、人力、物资一起列出来,建立起考评机制。

  有人有土就有财,土地是基本盘,先实现自给自足,再把多余的多西卖出去。

  所有招来的人,每月发三十天的饭票,凭票去厨房吃饭,不够可以自己出钱买。

  房屋建好后,结了婚没房子住的,都可以申请一套家庭用房。

  每个人外面都有亲戚朋友,也需要和外面交流,每人每月发基本月钱一两。对外生产单位,每月总收入上交一成,其它的内部分配,内部生产单元不需要考虑利润。

  任何一个人不是为我服务,也不允许为某一个人服务,而是要为尽可能多的人服务,服务的对象越多,别人给你的权益越大,要建立这样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消灭雇佣制。

  受雇于一人,只能得到一个人给予的报酬,而每多服务一个人,就可能多得到一份报酬,不要去要求每个人都付给你报酬,所有的付出一定会被人记住的,要琢磨出这样一种新型经济和分配模式。”

  这一天,李非梦也住在了农庄边上待见的帐篷里,内地冰雪刚刚开始融化,海边比内地要略显温暖,土地已经露了出来。

  李非梦、李曦儿、牛蛮儿选了一处高地,点燃篝火,在山头做起烧烤来。

  海风吹拂,带来了丝丝温暖,几口烧酒下肚,浑身越发暖和起来。

  海滩上边远远过来了一个人,走路姿势十分奇怪,待近了些才看清楚,原来那人根本不是用双脚走路的,而是单腿支撑,一跳一跳前行,如同僵尸行走一般。

  这人难道只有一条腿?

  再近了一些,才看清那人的另一条腿半提在空中,似乎受伤了的模样。

  “去几个人,问问那个腿受伤的人,家在哪里,把他送回家去。”李非梦指着那个偏腿走路的人,对庄户吩咐道。

  “郎主不用管他,那人没有受伤,他是在练功呢。”庄户似乎早已见怪不怪。

  “这人会武功?”牛蛮儿好奇地问道。

  “这人是个道士,几个月前才来这里的,一直单腿独立,昼夜不歇,早上面对大海,太阳落下才回山,中午会找人乞食一碗面,庄户经常找他做法事,他不要钱,乞食倒没人不给他。”

  “这道士怎么是个光头,怕是个和尚吧?”

  “此人自称道士,不是和尚。”

  主动节食、禁欲、戒眠,人怎么可以几年不睡,这绝对是搏眼球骗人的把戏。

  真人无梦并不是不睡觉,定中心死神活,数日不息,乃至梦醒如一,修的是灵觉,并不抑制大脑和身体的自然运作。四禅八定血脉俱住,那也是境界到了才有的自然现象。

  倘若反过来,以不睡觉的方式来修证无梦,使大脑和身体得不到休息整理,这绝对是作死。

  反生理的行为,从来没有长寿的,短命的倒是很多。

  养生要诀,还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十二字最为有效。

  李非梦自己不信,庄户中很多人却深信不疑。

  有人说,道人曾经喝了鸩酒,在水池里泡个澡就把酒毒全解了,只掉了头发和胡子。

  有人说,这道人曾经一句话就把死人的魂魄从地府召回来。

  最夸张的是,曾有人亲眼看见这道人单足独立九年,不眠不休。

  “牛哥,带人把那道人赶出去,这里到海边都是天师府的地盘,若有人再敢私闯民庄,见一次打一次。”李非梦吩咐道。

  庄户中有不少被那道人盎惑了的,闻言心下揣揣,又不敢反驳李非梦的话,只得硬着头皮跟随牛蛮儿去了。

  远远只见那道人和牛蛮儿交涉了几句,就随着牛蛮儿回来了。

  “这道人说他仰慕天师高义,想要加入天师府。”牛蛮儿对李非梦道。

  李非梦感觉挺意外的,这世外高人不是离群索居,不问世事的吗?

  “天师在此所为,大公无私,正是我要寻找的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肯请天师收留。”道士此时恢复了一个正常人模样,稽首为礼,不再单脚独立行走。

  “道长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乡野之人,不敢称尊,我姓王,名处一,宁海东牟人(山东乳山),我师重阳真人所教,以苦行、不蓄观产、救济世人为本,天师所颁教化,深合我心,愿为天师附翼。”

  “全真大名,我也早有耳闻,只是我这庄园庙小,王道长愿意屈就,可否为我执掌教化?”

  “庄园虽小,一粒道种万金难求,愿杀身卫道。

  我有五位师弟,近年虽有悖师父遗志,建了数处道观,救济世人的本心却未更改,天师若不嫌弃,愿捐我教寺产,助天师弘扬大道。”

  “寺产想必不是你一人所有,你能做得其他人的主吗?”

  “天师所颁之道纪,与寺观所行目标无二。寺观并入天师府,有益无损,更能收事半而功倍之效,我恭为全真掌教,虽不能一言而决,却有掌舵之责。

  再则,出家入世,无非修道,何必以衣冠示人?全真并入天师府,衣冠行止以天师府之规为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