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英年而亡,并没有留下子嗣。野史记载,同治帝的皇后也曾怀有身孕,却被慈禧迫害而流产。当然这种说法至今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
爱新觉罗·载湉,四岁被立为嗣皇帝。慈禧和慈安继续过上了垂帘听政的日子。对于丧子的慈禧来说,她并不悲伤,反而很高兴。她终于将皇权再次把持在自己手中。
公元1875年1月,载湉登基继位,年号光绪。生父爱新觉罗·奕譞被封为醇亲王,授军机大臣衔。光绪元年,英国势力侵入西藏,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
光绪和慈禧的关系一开始并没有像同治和慈禧那样。慈禧算是光绪帝的姨母,在慈禧自己的书文记载她对光绪嘘寒问暖、教书识字等,并允许光绪睡在自己的卧榻之上。
光绪三年末,清廷收复新疆大获全胜,彻底粉碎了俄国侵吞新疆的阴谋。清政府趁势以兵强马壮为后盾,与俄国交涉伊犁地区问题,俄国无奈只好同意将伊犁还给清廷。光绪七年,清政府成功与沙俄签定《伊犁条约》,次年清朝正式收回伊犁全境。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论功行赏被封为二等候。战事告一段落,清廷指派李鸿章前往河北滦州开办滦州开平矿务局。开始对煤炭、重金属进行大规模开采。
光绪五年,日本攻占琉球群岛,改其名为冲绳,并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从而可见,日本侵略他国的野心不会轻易消失。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开始了独揽大权的日子。慈禧对光绪的压制日发强硬。身为听政太后,她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两年后,法国于越南纸桥挑起战争,光绪帝下旨召李鸿章速回北洋军整顿,时刻备战。同年六月,大清和法国在纸桥发生战争,清廷获胜,击退法军。可在一年后,法军为了报复,指派军舰炮轰福建造船厂,导致清廷损失颇大。随后清廷开始继续抗击法军,终于在光绪十一年宣告中法战争结束。
法军撤离后,慈禧以皇帝名义下旨,设台湾为行省,刘铭传被加封为台湾首任巡抚。
光绪十二年,十六岁的光绪帝已经具备了亲政的能力,按照古制皇帝此时应该亲自处理朝政。慈禧又一次陷入了还政的风波。
光绪十二年,六月初十日,慈禧太后下懿旨,宣布“著钦天监选择吉期,于明年举行亲政典礼”。表面看来,慈禧太后是在信守诺言想将大权还给皇帝,而实际上幼帝长大后迟早都要面对亲政的问题,慈禧太后早做好了预谋,目的是光绪帝亲政后她仍然能够找到一个方式操纵清廷大权。
光绪十五年,慈禧将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了光绪帝做皇后,就是历史上的隆裕皇后。皇帝也结婚了,慈禧装模作样的也把朝廷大权还给了光绪,可仍旧要求他每日必须向自己汇报朝廷的军政大事和大臣的奏表内容。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日本国假借保护侨民为理由,向朝鲜境内大肆增兵,准备随时进攻清朝。光绪帝接到军机处奏报后大怒,言道:“我中华自此无安枕之日也!”此后,光绪帝积极征调兵马,整顿边防军力并表示“必须和倭寇一战。”但是此时李鸿章却一直不太同意对战,李鸿章对训练新兵和整顿海防都不用心,这让光绪帝有些不满。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在日本以“宗社为重,边徼为轻”的宗旨,与日方签订了《马关条约》。但是由于条约内容苛刻,光绪皇帝以割地太多为由,并没有加盖玺印。光绪帝还是有点骨气的,可是没过几天,慈禧就连同军机大臣,逼迫光绪帝签字用玺,无奈之下,光绪帝还是在《马关条约》盖上了大清玉玺。
光绪二十二年,沙俄把侵略的手伸向了东三省,诱惑大清签订了《沙俄密约》,将铁路权交给了沙俄。后来又发生了戊戌变法,不过也被慈禧打压,变法失败。
慈禧得知变法后,将主张变法的康有为等人捕杀,此后便将光绪帝软禁。
公元1900年,以英、法、美、德、俄、奥、日、意八个国家组成了八国联军,对清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八国联军大破京城后,慈禧挟持光绪帝仓惶出逃,一路跑到了西安。后来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清彻底变成了殖民地。
后来的光绪帝在返回京城后仍旧被软禁,日日忧郁,他满心都想振兴大清,可奈何无法推翻慈禧的霸权。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和光绪纷纷病重,光绪偷偷在日记上写道“朕应死在老佛爷之后,再斩杀李莲英、袁世凯等人。”可这篇日记却被李莲英拿到了慈禧跟前,慈禧看后大怒。同年冬,光绪皇帝奄奄一息,慈禧将溥仪接到了皇宫,没过几日光绪驾崩,终年三十八岁。慈禧立溥仪为嗣皇帝,在光绪死后的第二天,慈禧也死了。
后来的故事跌宕悲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被迫继承了大清的皇位,所有的责任都放到了这个孩子的肩膀上,清朝的统治也接近了尾声。
溥仪的故事很复杂,我会单独写一写,让这个末代皇帝被更多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