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龙袍的袁世凯得意的坐在几个桌子前,送饭的人一队一队的走进来,袁世凯大笑着说道:“我比老佛爷的菜还多,什么皇妃嫔妃的,我比皇上还多。”
此时的溥仪却吃不下饭,他看着袁世凯装修的三大殿,知道袁世凯要举办登基典礼了。他不放心的问着太监:“袁世凯是要登基了吗?”太监低着头言道:“皇上,他不会住进紫禁城的。”溥仪言道:“我才不信他。”
几日后,袁世凯特意写下字据言道:“前朝政权,未能保留,只留尊号,所有优待条件无论何时,不许变更。”
溥仪看过字据之后,便找到载沣,对其说道:“我还是皇帝吗?”
载沣言道:“当然,你永远都是皇帝。”
溥仪道:“那袁世凯登基之后,我怎么办?”
载沣道:“他做他的皇帝,你做你的皇帝,两不干涉。”
其实,溥仪心里很明白,自己还不如一个傀儡皇帝,因为自己只是皇宫里的皇帝,他没有自由和权力。
这时候的日本东京城内,首相大隈重信和外相加藤正在商议着。大偎道:“东亚这个地方,本就应该是我日本帝国的范围,英法等国却强硬干涉,这把我们置于何地?”外相加藤说道:“我已经下令调整了对华政策。在下认为,驱除英法势力和施压袁世凯,都是非常必要的。”
大偎露出笑容,言道:“想必你已经有方略了!”
加藤言道:“我们已经对德宣战,与英国在名义上仍旧是盟友,如果现在突袭青岛,袁世凯顾不上那么多,他也不敢向英国宣战。”
次日,日本派出使者来见袁世凯,大使开门见山的对袁说道:“大总统阁下,如果想要高升一步,又何必舍近求远呢?大日本帝国有足够的势力帮助您实现宏图大业。今日我奉帝国政府之命,递交条款国书,愿大总统能够接受,两方同为盟友,互助共赢。”
说罢,他向袁世凯呈递了“二十一条”合约。袁世凯简单了看了几眼,便言道:“容我考虑。”日本大使又言道:“大总统阁下,如果你不拿出诚意来,我们也没有办法帮助你。”袁世凯被激怒,对其言道:“你们大偎首相的脑袋出了毛病!就是伊藤博文活着,也不敢威胁我!”随后将日本大使轰了出去。
当晚,袁世凯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其心腹徐世昌、段祺瑞、梁士诒、孙宝琦等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经过一番商量,最后决定答应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登基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废除民国年号,改年号“洪宪”。第二日,改总统府为新华宫。袁世凯身穿大元帅服携带妻妾接受了众人的朝拜。决定于1916年元月元日举行登基大典。
几日后,袁世凯签订卖国条约的事情暴露,百姓纷纷抗议。就在这时,日本却突然翻脸,称反对袁世凯称帝,如果不取消登基,就会派兵来京。为了平息此事,袁世凯只好取消了登基大典的计划。
过了几日,护国军队开始讨伐袁世凯,四川被破,湖南湖北等地也都在护国军手中,袁世凯的北洋军一败再败。护国军统帅蔡锷高举“讨袁”大旗,令袁世凯十分头疼。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迫于内外压力,宣布撤销帝制,重返共和民主。仅仅当了八十三天的皇帝。
溥仪听到这些消息后十分高兴,对老师陈宝琛言道:“您看,袁世凯快完蛋了。”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中外一片骂声中去世。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就此宣布恢复了约法,召集国会。但实际权力却是国务总理段祺瑞掌握。黎元洪不甘于受其摆布,慢慢形成了“府院之争”。
安徽督军张勋此时此刻正在观望时局,他对袁世凯背叛大清十分恼恨,而此时他的头上还留着辫子。如今袁世凯已死,府院之争也一时没有结局,张勋认为正是扶助小皇帝的大好时机。几日后他发布了复辟见解,称“恢复大清,振兴中华。”
过了几日,北京的车站前,一排排士兵举着刺刀站的笔直。火车从远处缓缓开来,士兵大喊道:“张大帅到!”随着呐喊声,张勋一身戎装下了火车。第二天,黎元洪派人前去邀请张勋来总统府,张勋见到他后,便言道:“大总统啊,你让我来,我就来了,不过我正好也有几件事,请大总统办一下!”
黎元洪言道:“张帅请说。”
张勋言道:“把清室优待条件写进宪法里,能办到吗?”
黎元洪点点头,笑嘻嘻的说道:“当然可以。”
张旭又言道:“我想把军队扩编到二十个营,军费还是请大总统费心了。”
黎元洪虽然心里不满,但却不敢向张勋翻脸,只好又作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