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东北合众国

第16章 ,接受难民,请求参战。

明末东北合众国 猫狗双全dd 2953 2024-11-15 09:00

  之前高淮在辽东的暴行就激得百姓不满,辽东的官绅士民联合上书朝廷,请求将李成梁调回辽东。

  然而被免职十年的李成梁早已丧失了当年的气节,不但没有和恶贯满盈的高淮搏斗,反而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他俩好了,辽东百姓哭了,本指望李成梁回来为民做主,没想到青天没来,又来了个大爷,捞起钱来不比高淮宽松多少。

  老祖宗的安土重迁,生于斯死于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作为农民的他们决定抛下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要么离开辽东,要么就落草为寇。

  对于当时来说,这两种行为和找死也没什么区别。

  高淮早有准备,山海关前已经密布手下“龙骑军”,即使难民侥幸通过,他们发现需要面对的是高大的山海关。

  山海关守将接到了高淮的通知不允许辽民撤回关内。

  这下辽东百姓就两条路了:起义或是投胡人。

  没有人想死,无论这个人是男是女,是胖是瘦,是高尚还是卑鄙,起码在没有遭受重大挫折三观崩塌或无路可走之前,都不想死。

  好死不如赖活着,话不好听但道理很实在。

  他们想去一个之前从来没想过的地方生活。

  这个地方的人很凶残,跟野兽一样,当这些人没有粮食的时候就会挥舞着大刀骑着大马杀到明朝的辖地,去抢去夺。

  这些人是他们的敌人,过去、现在都曾给他们带来无数的灾难和噩梦。

  这些人被称为女真,他们更多时候被称为:蛮夷。

  听说女真茹毛饮血,听说女真以杀人为乐,听说女真很敌视汉人,听说女真一个不高兴就要杀人。

  前途不明,凶多吉少;抛弃自己的财产,抛弃自己的祖先,抛弃自己以往的生活习惯,前去一个未知的环境,付出高昂沉重的代价,这代价不光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意味着背上数典忘祖,汉奸叛徒的罪名。

  但他们还是决定要去。

  此时的努尔哈赤也意识到了这些难民的重要性,一面下令恩养汉人,一面派进入辽东间谍向辽人传播自己的优待政策;叶赫等女真部落也开始接收了一些汉人。

  辽东民谚开始流传“生于辽不如走于胡”。

  1600年到努尔哈赤发动抚顺之战,前前前后后零零散散逃往女真地域的汉人,有大约五万到七万。

  各行各业,形形色色,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丫丫学语的稚子;有老实忠厚的庄稼汉,有巧手会做的能工巧匠,甚至还有因为久久没有粮饷的军人。

  更可怕的是,这几万人中有那么几百个铁匠。

  明代对女真人将近三百年的铁器封锁,从这些移民前往女真那一刻开始,这些都成为了过去,因为冶铁术的技术转移通过人口的流动同时完成了。

  李思齐之前看到过相关的资料,但他从来没相过百姓会活的这么惨。

  就在他准备去辽阳面见李成梁的时候,辉发部落来了一大队汉族难民,扶老携弱,浩浩荡荡。

  这些人自愿成为女真人的包衣,只求一口饭食能活下去,但就是这么朴素的愿望,在辉发城内也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他们。

  大部分的女真人连自己家里都快养不活了,哪里还能养包衣。

  只有少数几个贝勒从难民中挑选了几个人补充府内包衣。

  拜音达里只想从里面挑选一些战士,其他的人都会被驱赶出去自生自灭。

  李思齐想招募这些难民,但是自己手上的粮食和银子也不多了,接收几十个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多了就没有办法了。

  拜音达里那里也没余粮了,李思齐一咬牙就将难民们都接了下来,然后就去乌拉城找布占泰贝勒。

  听说辉发部落有难民来投,布占泰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乌拉部离辽东太远,就算是投胡的难民也大多会在叶赫、建州和辉发三部内进行选择,基本不会跑到位于现代吉林的乌拉部来。

  “啊么哈,我想接受一些难民种地,现在还缺了一些种子和粮食,您这边能不能匀我一批物资,我可以用银子换。”

  李思齐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给你匀一批物资没有问题,但是你们辉发部得分我一些包衣吧,我胃口不大,分我一半就行了。”

  布占泰也精明,知道要人比要银子实惠很多。

  “那行,我可以给您五十户人家,不能再给您更多的了,总共就一百多户来投。”

  李思齐还是不得不分给布占泰一部分人口。

  分到了人口,布占泰非常高兴,请李思齐在家里吃了一顿饭菜让李思齐离开。

  带着布占泰支援的物资,李思齐回到了辉发部落。物资齐了就该组织难民们开荒种地了。

  这些难民被李思齐分成了两种人,一种是有手艺的工匠,另一种则是普通的农民。

  有手艺的工匠被李思齐编成自己家的包衣,包吃包住还有分红;普通农民则被安置在孔扎部落,每个女真武士家里安插一户汉人农民,由李思齐供给粮食。

  李思齐并给予愿意给农民们腾位置的女真武士们五两银子的补贴。

  可是李思齐现在没有这么多银子,思来想去,李思齐把主意打到了伊佳勒的嫁妆上面。

  这天晚上,李思齐一如既往的给伊佳勒讲睡前故事,等伊佳勒昏昏欲睡的时候,李思齐才压低声音问:“伊佳勒,我借你的嫁妆用一下好不好?”

  伊佳勒迷迷糊糊的指着床头的小盒子;“里面有十两黄金,你先拿去用吧。”

  李思齐眨巴眨巴了眼,道:“宝贝,我想想念借五百两银子和那一小袋东珠。”

  伊佳勒一听,睁开了眼睛,死死盯着李思齐道:“你想干什么?你是不是背着我在外面有人了,李思齐你给我说清楚。”

  李思齐连忙跟她解释:“你夫君是这样的人吗?我只是最近接收了一批难民,需要一笔钱来买点物资,那袋东珠是我要带到辽阳去给李成梁当见面礼的。”

  “你真的不是在外面有女人了,想从我这骗钱去给她买礼物?”

  “我发誓好吗,要是我背叛了你,让我唔——”

  话还没说完,伊佳勒就捂住了李思齐的嘴。

  “别乱说,我相信你,明早儿我就给你拿出来。”

  “老婆,你真好,我欠你太多了。”

  “老婆是什么称呼?”

  “老婆的意思啊,就是说咱们的姻缘从月老开始,到孟婆结束。咱们这辈子都不分离。”

  “讨厌,你要说话算话。”

  “好,我说话算话。”

  靠着老婆的支援,李思齐才把女真武士们的补贴给凑齐了。

  那些暂住在女真武士家里的农民要在一年内需要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农田,并建造自己的房屋搬出租住的屋子。

  为了能管理好这些难民,李思齐让自己的义弟王明瑞担任汉民的最高行政长官,和孔扎部共同处理汉民和女真武士的矛盾。

  为了鼓励两者通婚,李思齐还开出了赏格,两族通婚者赏三两喜钱,虽然钱不多,但也是个奖励。

  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忙碌了大半个月才差不多处理完,此时明军的第三次围剿大军已经蓄势待发,李思齐不敢再耽误,赶紧让武士们做好出站准备,自己单身一人去辽阳见李成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