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郭皇后,到底什么时候得罪了,这样一位位位高权重的人呢?”一时不解的蓝弋,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便问了出来。
“这话说起来,还得从刘老太后说起,”范仲淹徐徐道来。
早在刘太后辅政期间,吕夷简就是一位极具权势的宰府,在刘太后去世之后,赵祯想清除一些刘太后的党羽,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班底的人,便找了吕夷简来商议此事。
只是这件事情,赵祯回去后,与郭皇后说起过,郭皇后的一番话,十分耐人寻味,她反问赵祯,难道就只有他吕夷简没有攀附刘太后吗?
更要命的是,她又继续说道:“只是他那人,一贯的奸猾,最后两面倒了。”赵祯听了这个枕边风,随即便罢免了吕夷简。
而他们都忽视了,内官的能力,这样的话,从赵祯的亲随太监闫文应的嘴里传到了吕夷简的耳中。
得知了,真相的吕夷简,告诉自己小不忍则乱大谋,最终让他等到了这个,一雪前耻的机会。
看过吕夷简简历的人都知道,他这一生如山车一般,大起大落,上一次被罢相后,他表现的十分平静,因为,他的心里十分清楚,这个朝廷,终究还是他的,结果不出所料,在他离开开封后的半年里,他又从新回来了。
其中的奥秘很简单,通过这半年的时间,他已经用了足够久的时间,让赵祯明白了,他的存在,是多么的重要,不仅在刘太后期间。
吕夷简卷土从来,可是让他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还要落在李迪这个老头子的身后,只能屈居副相一职。
李迪可是赵祯正儿八经的老师,于公于私,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撼动,这个老爷子也着实坚强,在受到了近十年来的****后,他仍然屹立不倒,他成为了一座碑,一座标杆,一个悲壮的,且忠义的代表。
面对这样一种人,吕夷简只能低头默默承认,并且心甘情愿的给他做副手,只可是,他的恭顺,只是他其他目的的保护色而已。
现在郭皇后的事情来了,一石多少鸟的绝美机会来,他听到自己内心极度兴奋的声音和呐喊,但是他,有着常人没有的冷静。
他先是通过大太监阎文应知道这件事情,多么迅速的情报啊,所以不要问,要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天出现在政事堂的人是吕夷简而不是李迪?
试想一下,如果哪天面对盛怒之下的人是老爷子李迪的话,事情还会这么嚣张吗?还会这么八卦吗?
不会,李迪是坚决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他会在第一时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那是陛下你自己家的私事不是?
夫妻难道不是,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吗?
所以说,换做是李迪的话,这是就是天壤之别了,可是吕夷简就是吕夷简啊,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简直天衣无缝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方。
在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后,我们这位政治家,迅速展开了自己的行动,他脑子很活,这事情一定要封锁好消息,让自己第一个,且只有他能面见赵祯,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之后的事情,万无一失。
他的算盘打得啪啪响,事情也朝着他预期的那样,顺利的发展,仅仅半柱香的时间,他就已经做好了,初步的策划。
所以,才有了,赵祯果断废后的一幕。
可是,吕夷简还是低估了我们这位皇帝陛下的心软,程度!
事到临头的时候,赵祯犹豫了。
毕竟,郭皇后可是和他朝夕相处了十年的妻子,他明媒正娶来的妻子,说废了,就废了?
养了一条十年的狗,你将它扔了的时候,难道就没有一丝恻隐之心吗?
会的,只要是个善良的人,都会的!
赵祯的不忍,让吕夷简头大了,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他只能在众人面前站了出来,也许赵祯也算将他坑了一把吧。
他先是递了一个眼色给谏官,他的狗腿子范讽,上他进言道:“后立已有九年,尚无子,义当废。”
而他,这在旁一边附和,并且说道:“东汉的光武皇帝,那是中兴汉室的一代明主,他就曾经废掉自己的皇后,而郭皇后不仅没有所出,还口出怨言、心有不满。何况她还将你的脖子打成了那样。”
并让在场的大臣们,一一观看。
言之凿凿,人证物质皆在,怒火再一次,燃烧了那个时候二十五岁的赵祯少年。
而有了吕夷简给他撑腰的赵祯,也克服了他自己的优柔寡断,坚定了要废后的决心。
既然要废,那下一步,该做什么呢?爱卿?
当赵祯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有着高瞻远瞩有点的吕夷简已经在想,废了之后,怎么去巩固,这废后之后的成果?
他心中一亮,御史台和知谏院。
这两个,一直比较喜欢和皇帝唱反调的两兄弟,在宋朝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了,约束皇帝和臣子的言行,举止。
当然,你吕夷简也在其列。
只是参差不齐的队伍里,总也有些喜欢和稀泥的家伙,但愣头青,杠精比比皆是,在吕夷简的眼中,头号大杠精就是孔道辅和范仲淹了。
而迎接他的就是,谏官们疯狂似的劈头盖脸。
可是,吕夷简不怕啊,他才不怕你们这群疯子呢,他有理有条,摆事实讲道理的说了三点:
第一:宋朝儒家治天下,是不是?
是吧,是就行!那女子,是不是有个七出之律,对不对?
对,没人能反驳这个。
既然女子——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只要犯了上面中的一条,就可以卷铺盖走人了,那么我们敬爱的郭皇后呢?
有人开始沉默了,心中嘀咕,这女人至少犯了两条不止。
她与赵祯结婚这么多年了,连一个孩子都没生出来,无子一条铁板钉钉。
更夸张的是,她以为嫉妒之心,打了陛下,嫉妒占了一条,而打了丈夫这条怎么算?
看样子,实在太恶劣了。
再说吕夷简摆出的第二条:那就不得不说,这人心思缜密了。
第一时间,他一边在谋划与大太监的里应外合,一边又让自己的狗腿子,以公文的形式,通知了先敕有司,堵住了御史台、知谏院,这些人的嘴,让他们统统集体不能发声。
最后一点,也算是他的点睛之笔,给了郭皇后一个看上去还比较体面的辞职原因,挽救了彼此的颜面。
他是这么说的:郭皇后深深的爱着陛下,但是自己因为多年还无所出,实在不想耽误陛下的终生幸福,想让陛下,有子嗣可以承欢膝下,便主动退位让贤,搬出东宫,到长宁宫中,吃斋念佛,为陛下祈福,而陛下也顾及江山社稷,只好忍痛答应,为了表示他们感情笃深,便封郭氏为玉京冲妙仙师,赐名净悟。
这就是,赵祯与吕夷简携二人之手,创作出来的一封废后诏书,只等明天早朝,将这个炸弹投到群臣之中去了。
可怜的言官们,此刻还在家里搂着老婆孩子睡大头家,殊不知他们强大的对手,已经给他准备好了眼药。
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二天的早朝,就似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现场一般,先是震惊,到后的沸腾,在后的火花。
而,当时的御史中丞,孔道辅成为了,公认的、当之无愧的领袖,就连当时喜欢横着走路的,范仲淹也都要承认,孔大人是他们的楷模,他们的标杆。
知道孔道辅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显赫的出生,他是圣人的后裔,孔夫子的第45代孙,不得不说,他的出生,就代表着德、义、廉。
而他自己更是倍加珍惜,他孔子孙的羽毛,年纪轻轻的他,一经科考,就进士及第,又将他孔家,提了一个高度。
如果孔道辅只是孔子孙这个光辉,能服众却是有些牵强,而正在让他成为言官首领的则是,他自己的德行。
在1022年,真宗驾崩的时候,他按例升迁至太常博士,而他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上书,当当时辅政的刘太后下台,将皇权交还给赵祯,想想那个时候,赵祯才13岁,刘太后正是壮年,又刚刚垂帘听政,屁股底下还没做热乎呢,就有人敢头来赶她下台呢,这是何等的勇气和忠心?
所以,很早之前,他就因为得罪了刘太后,被贬出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