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命他和狄青二人,各领一支骑兵,顺着一线的没烟峡,一南,一北,徐徐散开。
他们先头部队的任务,就是不管用什么办法,将此地的百姓,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减少开战时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出行前,范仲淹也再三强调过,做事要先讲政策,把政策讲清楚,劝导为主,对于那种顽抗的,要采取必要的手段。
对于那种心向西夏的部族,做法就比较粗暴了,诱惑不成,只能威逼了。
虽然这些手段,有些不太道义,但是在这样局势的面前,这也是一次不错的选择机会。
按照范仲淹起初的想法,是没有考虑这么细致的,他是一个宏观上把控的人,对于这些个细枝末节,往往容易忽视,好在蓝弋,是个心细如发的人,他十分清楚,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可怕。
如果不妥善的处理好这些边民,引起兵变还是小事,最要命的就是怕他们给西夏那边通风报信,成为隐藏的炸弹。
能拉拢成为几用当然是最好的,一旦仇杀的开始,就是世代的冤冤相报何时了,而且将他们逼向西夏,成为西夏的生力军,这绝不是明智的举动。
这种事情,我们的敌人李元昊已经亲身示范过很多次,同样的错误,不应该在出现在这里。
想到这里,一直谨记蓝弋交代的狄青,还是对身边的禁军吩咐了一声,让他们好生的安排好这里的百姓。
扫清这里的障碍,是为了进一步给中军的到来腾地方,这是一场宋朝等待了许久的反击战,也是蓝弋第一次意义上的部署,他想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要用他的一双手,一双眼,一双耳,挽救下这个逐渐衰落的民族。
可以说,蓝弋将据点选择这里,简直在别人看来是疯子的作为,没有人敢把自己的大本营,安置在靠近西夏国这么近的位置,简直就是要送如别人口中的肥羊一般。
可是稍微眼明心快的人,就会发现,奇高人胆,敢选在这里,自然有他不可,替代的理由。
没烟峡北峡,这里的地势十分复杂,如果单单只是用险峻还不足以来概括他地形的多样。
它的背后是葫芦川,南边紧挨镇戎寨,以及须弥山,在须弥山那一端还有一条更险恶的道路,便是石门峡,也就是百姓口中的没烟南峡,这里向北便渐渐深入西夏人境内,向西便是天都山。
这里是个交汇处,可南,可北。
天色已暮,军队伴着漫川的荒草和夕阳,在这里扎营。
早先拟定的计划,到了实际情况,还是发生一些调整。
本来范仲淹是准备让赵珣打响冲锋号的第一战,作为前军,充当诱饵,前去将敌军引诱到自己设置的埋伏圈来,然后再给他包起来,全部吞了。
可是,实际情况是,派出的斥候回来来报,前方西夏的几个寨子中,实力不容小觑,骑兵很多,如果这边想要按照计划,用虏获他们的人来引诱他们对自己的追捕。
这个对于,应战和实战的军事素质要求就很高了,既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原有的埋伏圈,又要保证自己不被后面的追兵追上。
这个你敢我追的游戏,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快,也不能慢,这样才演的逼真。
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个难度,赵珣自认为自己是不可能完成好的,没办法,重担又落在了狄青的身上。
狄青是初出茅庐不怕虎,其实他大大小小的战役多少场了,在说他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将领恐怕已经不合适了,看着年轻的他,对这样一出好戏,心里还是很有把握的。
那么,原本给狄青的任务,就只好让赵珣跳起来了。
对于这种计划的安排,范仲淹也是认可的,他一直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冒险的人,这一次,算是他人生中,可能最冒险的一次了吧?
其实出战之前,几人在军中就各有过方案,张方平是一个稳妥之人,他的稳妥几近有些令人发指,范仲淹将他守在家门的方案丢弃了。
滕子京就是个来西北打酱油的,他的脑子里,天天就想的怎么打通互市这件事情,好让他的牛马变成更多的粮食,然后让更多的粮食变成牛马。
种世衡倒是个干将也是有想法的人,只是性格觉得战略,他火辣辣的性格,喜欢刺激的同时,也敢打敢冲,他给的建议很有干劲。
老种主张,直接出兵天都山,吸引西夏人的主力,然后一只奇兵绕开,给他来个兵临城下,扑向他的大本营,灵州城,这不是李元昊最喜欢干的嘛,动不动就围了这个,堵了那个的,这会也让他尝尝滋味。
然后出奇不意的给灵州放上一把火,吓死他西夏人,这点有个好处,让西夏人开始质疑,李元昊的实力,动摇他们的信心。
虽然想法很热血,可是这其中未知的东西太多,风险太大,就怕适得其反,反而自己被动不堪,陷入敌人的后方,那将是灭顶之灾,没人敢开这样的玩笑,最好老种的提议还是被否决了。
那么就剩下蓝弋的了。
蓝弋的不温不火,也算是对范仲淹的口味,他提出,不打无准备的仗,首先要派出大批的斥候,将前方的部署和人员、物资等等细节的情况摸清楚,在由此来制定具体的作战方案。
不要用屁股去做脑袋的决定。
要想打一场翻身的反击战,那情报的保密就是第一步,只有让敌手不清楚自己的每一步,被自己牵着鼻子走,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才进入,我方的节奏。
蓝弋要的就是,虚虚实实,用让你看不透的伪装,来掩盖我最真实意图下的部署,然后请君入瓮,基本上结果就很清晰了。
简单的几个字,却要想做好,落实好,也是很考验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和信任。
当范仲淹的大军开始在没烟峡上烤肉的时候,对面的西夏将领闻着肉味,蠢蠢欲动。
他们想过来告诉这些汉人们,你们的烤肉不正宗,让我来教教你吧。
只是这种狂妄只持续了一会,当派出去的探子回来,告诉他们对面的兵,乌泱泱的一片,那个马儿,一群一群的时候。
这些人闭上了嘴,掏出自己的小刀,割着肉说,算了,算了,还是咱们这边的羊儿最好吃,反正那边还是他们的地盘,只要不越过,就当没看见的好了。
于是,水煮肉可能真的比烤肉还好吃。
只是让全国的西夏人没有想到的是,范仲淹打过来了,而且抢走了他们肥美的牛羊,还有会挤**的人民。
他下一步,可能就要剑指天都山,怎么办?王宫在哪里的呀,快点回来保护我们啊,大王。
西夏人开始乱做一团,到处调集军队,准备赶赴天都山,可是然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范仲淹抢了牛羊和人民,就跑啦,跑掉啦。
原来,他也是个胆小鬼的嘛,算了算了,损失一点牛羊和人民,算什么?我们以前抢回来的不知道比他多多少倍,再说这些羊儿都不是儿娃子了,肉嘛,难吃的很。
集结在天都山上的首领们,又哗啦的一哈子,吃了点肉,喝了些酒,就要回自己的领地上。
范仲淹也聪明得很,去的时候走了这条路,回来的时候,你以为我还原路返回?
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