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无奈,只能领着徐经前去老神棍辟谷之地。
唐府后院,最高的一处阁楼之上,香烟袅袅,烛火长明。
一间屋子之内,从不大的窗口望进去,一身道袍的老神棍,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情肃穆,宝相庄严。
闲的蛋疼的唐老爷子,亦是有样学样,端坐于阁楼门前的蒲团之上,双目紧闭、双手合十,那副投入的模样,浑似已经进入了物我两忘之境。
兴奋莫名的徐经,在唐寅的引领下,来到阁楼之上时,他根本不曾察觉,与之相邻的一间屋子里,唐季已经开始利用极为隐蔽的送食通道,开始低声与老神仙沟通起来。
徐经本就心怀虔诚而来,此刻,再被如此浓厚的氛围一感染,望着烟雾缭绕之中,老神仙那超凡脱俗的背影,顿觉此行不虚。
见到高人了嘛!如此高人,有缘得见,当然此行不虚!
不仅不虚,内心之中,隐隐还产生了某些期许啊!
听见脚步声响动,唐老爷子缓缓睁开眼睛。
见是唐寅,登时不悦道:“混账东西!还有几个月就该入京会试了!不专心在房中温书,竟然还有心闲游浪荡?”
唐寅赶紧解释:“父亲大人息怒!是徐兄欲要请老神仙卜卦,孩儿相陪片刻,就只片刻,定然耽误不了多久!”
徐经赶紧讪笑着上前见礼:“徐经见过伯父!”
一听是徐经,唐老爷子顿时打起了精神,这可是一个不祥之人呐!
在他看来,前番若非老神仙仗义援手,唐家可就被他给坑了呀!
仔仔细细打量他一番,警惕的问道:“徐贤侄所为何来啊?卜卦?大可以去龙虎山嘛!我们唐家实在是庙小的很,恐怕要令你失望了!”
这半年来,徐经早已体会尽了这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相比而言,唐老爷子这已经客气很多了。
故而,他丝毫不以为意:“伯父说笑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府的老神仙之名,贤侄早已是如雷贯耳,此番前来,只求一卦!只求一卦足以!”
说罢,徐经摆出了一副,若得偿所望,死而无憾的样子。
唐老爷子见他这副死样子,内心之中,其实也是想要速速打发他离去。
毕竟,一个不祥之人,老是来纠缠,任谁心里也不爽利不是?
望一望青烟袅袅之中,高深莫测的老神棍,唐老爷子面现难色。
“这个!徐贤侄啊!你看,老神仙现如今正在闭关,不是伯父有意为难于你,实在是,实在是你来的太是不巧了呀!
不若你先回去,待到老神仙出关之后,来日方长嘛!来日方长,是不是?”
徐经一颗心,正自火热,焉能就此罢手?
闻听此言,顿时表态道:“不急!不急!小侄索性闲来无事,可以等,可以等!”
这就要了唐老爷子亲命了嘛!
留一个不祥之人在府中盘桓,那还了得?
耽误儿子学业不说,天知道会不会冲撞了唐府的气运?
顿时脸拉的更长了:“你这个徐经,怎生如此的不晓事?
寅儿这便就要进京会试了,有你在此,他焉能安下心来温书?
误人前程,罪莫大焉!”
这句话说的就很严重了!
徐经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留也不是,走又不甘。
正在这骑虎难下之时,“嗯,哼!”烟雾缭绕之中的老神棍,重重的清了清嗓子,开言了。
“何故喧哗?”狗ri的装逼,装的像模像样啊!
徐经哪里肯错过这个机会?
当即恭身一礼,一揖到地,恭恭敬敬的道:“晚生徐经,特来拜见老神仙!”
唐老爷子想要制止,奈何已经晚了,只能虎视眈眈的坐在一旁,静观其变。
“江阴士子徐经!嗯,老夫知道你!
梧塍徐氏之后嘛!
你徐家的“万卷楼”中,珍本,孤本,不少啊!”
徐经闻言,心中大震。
一点也不错,在他们徐家,确实建有一座藏书阁,名字就叫做“万卷楼”。
楼内藏有大批从宋、元两代兵荒马乱中幸存下来的古之文献。
其中更有不少中医、天文、地理、游记之类的著作。
这个时代,藏书那是很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上古遗留下来的珍本孤本!
为了比防止别人借阅而损坏,以及被心有叵测之人惦记上,大都秘而不宣。
亦可理解为财不露白!
然而,这样隐晦之事,老神棍却一语中的,由不得徐经不惊骇莫名呀!
老神仙之名,刚才还是耳听为虚,现如今怎么样?现如今,这是眼见为实了呀!
卜卦问前程的心思,那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谁曾想?还不待他开言,老神棍接着说道:“是不是还想问前程?
有道是:天机不可泄露!
不过嘛!看在你与老夫有缘的份上!就点拨点拨你吧!
人的命天注定,一运二气三风水。
你的前半生已经行差踏错,如今陷之死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呀!
至于,后半生嘛!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你只需记住老夫这句话: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有可能啊!
关键切勿再行差踏错呀!若在行差踏错半步,必万劫不复!”
老神棍这通云山雾罩,仔细想想,其实说了等于啥也没说嘛!
奈何此时的徐经,就如那局中之人呐!怎么想怎么觉得说得对,说的有道理。
还没开口,人家就知道了想要问前程。
之所以混到如今的境地,可不就是行差踏错导致的吗?
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说得好哇!说到心坎上去了嘛!
其实,徐经打的也就是这个主意,功名利禄之心,哪能那么容易就死了?
你弘治皇帝不让科考,那若是你死了呢?可不就是一切皆有可能吗?
再说这最后一句,切勿行差踏错,行差踏错必万劫不复。
简直就是金玉良言嘛!
机会本来就不多,还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去,能行差踏错吗?时间也不允许呀!
句句说到了徐经的心坎里,这是产生了共鸣呀!
不有那么句话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徐经此时,完完全全就是那个当局者!亦是佛家所云的“着相”。
彻底着相了呀!
心思百转的徐经,对老神棍所言的,“切勿行差踏错”一句,深以为然。
迅速的开始思考对策,究竟如何才能彻底杜绝行差踏错呢?
片刻之后,他不由得眼前一亮,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