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安排妥当,王彦便和晴雯秋纹二婢调笑。
看了一下午书,晚间用饭的时候,王彦还是日常玩梗,逗李氏顽笑。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王彦藉口出去办事一趟,去了大兄王枢家。
昨日回去,王显就和大兄王枢说了王彦的请求。王枢对要瞒着老祖宗李氏,开始是不同意的。后来被王显苦劝,无法,只得应了。
今天一大早,便叫来了马媒婆,正要吩咐小厮去准备买只大雁,王彦就进门了。
“大兄,有劳了!”
王彦感谢道。
“无妨,三弟啊,你这事着实让我为难呀,想不到你也是个惊世骇俗之人!罢了,为兄助你便是!”
王枢对于族弟的事并不知晓内情,不过毕竟是同族兄弟。守望相助乃是本分,也只好帮他一把了。
王彦从袖里掏出一锭银子,交给王枢,王枢也未推辞,收入怀里。
与马媒婆进屋说话去了,这马媒婆见王枢出手就是一锭10两的银子,自然欢喜应下了。
却说王彦搞定了提亲之事,又带着长随阿福往二兄王显家而去。
此时王显家已用过早饭,王显正被老子逼着念书。
门房便进来通传,陆巷的三爷来了!
王显一听,那正是及时雨啊,忙的出来迎接。正好可以不用念那什么劳什子四书五经。
王显他爹,王政,字端辅,秀才出生。这些年在华亭一带,跑海路。也有一段时间没见着王彦了,在正堂里坐着,品着茶,等着王彦。
王显将王彦领至客厅正堂,招呼下人上茶。一边拉王彦坐在下首。自己正好可以借机跑出去,招呼了王彦,王显就以自己昨天吃坏了东西,身体不舒服为由,下去了。
王彦先拱手行礼道:“二叔,久不见面,越发精神了。”
王政抚掌大笑道:“哪里哪里,彦儿倒会说客套话了,哈哈,我听吾儿说,前几日彦儿可是在盛泽大出风头。连吴梅村都夸你来着,我将显儿抄录你的文章诗词读了一遍,顿觉如饮甘泉,酣畅淋漓啊!”
王彦在盛泽大出风头之事,最近慢慢开始在东山发酵。诗词也被王显到处拿去显摆,替王彦扬名。
王政也是个文人,自然知道王彦的作品有多优秀。他是真的替王彦感到高兴,东山王家总算出了一个可造之材!
“二叔谬赞了,诗词小道,不足挂齿!”
王彦谦虚道。
“你知道就好,你还是多在时文八股上多下点功夫,当有大收获!不要学你二叔,禄禄半生,一事无成啊!”
王政前半生考科举考了无数,次次落第,只好歇了心思。一心把家里的生意料理起来,因为他为人圆滑,颇通世务。在苏浙沿海一带的海商里倒是小有名气。王显家本是早年分出去的支房,如今倒和嫡房王彦一脉相差仿佛。
家业兴盛起来后,王政开始关心儿子王显的学业,不愿他像自己一样,无所作为!
可王显似乎也不是读书的料子,考个秀才勉勉强强吊车尾考上了。考举人却再也考不中,比王彦这个三弟还是差点。
王政心想,东山王家再出一个进士的希望,就放在如今声名鹊起的王彦身上了。所以对他寄以厚望!
“二叔教训的是,侄儿每日也要研习八股时文,不敢懈怠!”
王彦确实每天都看,至于看得懂多少,那就老天爷知道。
“你要和我去走海?”
王政想起昨天儿子对他说的话。自己这个侄儿,竟要去跑什么海贸,每年自己租用他家的船,坐着收钱不是挺好吗?
“二叔不知,家里最近开销大,进项少,侄儿也是想家里分担一点,二来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去涨涨见识也好。”王彦解释道。
最近他又是修园子,又是娶老婆,家里虽然有积蓄,但是还是得开源节流。而来自后世的王彦自然知道,明末的海商有多赚钱。
“这倒也不没什么,只是不知婶子那里?”
王政并不迂腐,所以带王彦出去见识一下也不是不可以。不过王彦这一脉就剩王彦和他李氏两人,李氏又溺爱孙子。不得不问过才好。
“侄儿已经禀过祖母了,祖母也说可以。”
“那就好,那我就与你说说咱们家海贸的情况,你自己斟酌一下。”
清了清嗓子,王政说了起来。
王政是苏州府海商的头领,这苏州府大大小小有七家海商,都是以王政为首,平时出海也是结队而行,时值明末,大明的海上,出了一个巨无霸一般的海盗海商集团。
那就是郑芝龙领导的“十八芝”海盗集团。控制着中国海上贸易的必经之路,对来往船只劫掠或者自己经营走私。发展成了海上一霸。
当然,郑芝龙在崇祯元年再度接受朝廷招安以后,借助朝廷的名义讨伐异己势力,打击那些不听自己号令,与自己作对的其它海上势力,凭功升迁至福建总兵。
崇祯五年,郑芝龙在金门海战中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从而控制了从南洋到大明,朝鲜,日本等国的海路。
郑芝龙一跃成为了大明乃至东亚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势力。
郑芝龙从此开始收取各国商船停靠费,发给令旗。史载:“凡海船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
王政也是给“保护费”的那批人,大船三千两,小船一千两。王政总共有大小船只八艘,每年要缴纳一万八千两保护费。
说起来王政十分气愤,但又无可奈何。郑芝龙现在坐拥大小船只三千余艘,手下水手兵丁据说达到惊人的二十多万!势力已经覆盖到了整个西太平洋的海上,没有郑家令旗,走海就是送死。
王政的五艘大船两艘是王彦家的,其它都是自己这十几年打拼留下的家当。大船皆是商船,三艘小的是战船,是王政在郑芝龙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后,向其买的西洋战船。
王政这次回家,一方面是回家看看自己不成器的儿子,另一方面就是采买货物。下个月就要再次出海,前往日本国贸易。
因为日本现在是德川幕府时代,闭关锁国,只允许中国人和荷兰人前往贸易。王政就是与日本国贸易的海商里面名气最大的。
因为郑芝龙的控制,王政每年只允许前往日本贸易一次。所以王政特别重视,每次都是满载货物,在日本也十分吃香,王政主要贩卖的是苏扬一带的丝绸,茶叶,是日本最大的供应商。
听完王政的介绍,对大明现在的海上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王彦更加希望自己去看看了,毕竟中国衰落,就是没能走向海洋!
郑和下西洋已经是近两百年前的事了,如今的海上,尽是西洋人,像什么荷兰,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弹丸之地,就是靠着海上贸易,在十七世纪的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称霸全球!
郑芝龙的经历王彦是知道个大概的,起家的郑一官不过是一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小小“通事”,也就是翻译。
短短二十年间称霸东亚海洋,也是时势造英雄。自己何尝不可?
若说读书做官,王彦可能没有那个信心。但说道对未来世界大势的判断,那自己就是个上帝视角的“挂”。
今天王彦终于找到了奋斗目标,那就是海上!
王彦激动的听完王政的介绍,然后带着疑惑,开口问道:“二叔,我们苏浙的海商可十分团结?,加起来又有多少船,多少炮?”
“苏扬一带的海商倒是和我比较熟悉,若是有事,他们必然会帮忙,浙江那边的商船,多是和福建人走得近,若说数量,倒也不少,苏扬一带怕不下几十家像我这样的海商,船也有三四百艘,但多是商船,战船不到三成,火炮不及500门!”王政继续说道。
王彦心道,那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自己想办法把这股势力整合起来,利用他们帮助自己发展,未尝不能成为另一个郑芝龙!因为他知道,后来的郑芝龙要降清,以后的郑家海上霸主地位也会随着郑芝龙降清,郑成功退保台湾,康麻子“闭关锁国”而悄然衰落,以后,中国海上,驰骋的倒是外国人,西洋人了。
郑芝龙虽然号称有船三千艘,带甲二十万,然而要控制从朝鲜,日本,琉球,台湾,福建,南中国海这么广袤的一片海疆。怎么可能聚集得了上千艘的战船?
而且自己发展,就发展在日本,朝鲜的海域,以及后世所谓的“北洋”。想来和郑一官冲突不会太大,想道这点,王彦有了主意。
对王政说道:“既然苏扬一带海商对二叔十分信任,小侄有个想法,不知二叔能否听听?”
“你这小子,吞吞吐吐的,好不痛快,有什么尽可直言!”王政笑道。
“不知二叔以为,每年向郑一官缴纳如此多的保护费,可有其它海商有怨言?”
“当然有,虽然海贸利可高至二十倍,然而大海无情,海波未平,船倾人亡,倾家荡产者亦不在少数,又有海盗,半路劫掠,杀人越货,抛尸大海,也是常事,为何我等出生入死,他郑一官倒坐享其成?美其名曰收了我等的钱,就没人敢劫我们的货,可是他们以前就是海盗呀,收的保护费也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抢而已。”
“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二叔我有一策,当可让郑一官少收我们的钱,还得继续保护我们!”王彦自信答道。
“说来听听!”王政有点激动,如果王彦说让郑芝龙不收他们的钱,那王政肯定会嗤之以鼻。哪有狼不吃肉的?
但少收倒是可以考虑。
王彦向前,走到王政旁边耳语一番,听得王政连连点头,笑容满面。
道:“此计堂堂正正,乃是阳谋,想那郑一官当会同意!甚好!”
王政抚须赞叹道。
与王政商量好细节,已至正午,正好在王政家蹭了一顿饭。
席间王彦一直恭维族叔,以及二婶宋氏,倒也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