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晚明之士子江山

第22章 商议

晚明之士子江山 菜菜鸟的家 3579 2024-11-15 09:01

  中午,在家里用罢饭,王彦拉着柳如是去了绛云轩,在书房里。王彦和柳如是说着他的计划,准备招募200名水手,100名家丁。

  柳如是很奇怪,现在家里又没有什么大事,招那么多人干什么?

  “家里原有两艘海船,我准备收回来,要招募水手操纵,此其一。二,据我推测,去年投降的献贼今年必将复叛。天下又将多事,我招家丁就是做准备。”

  王彦没有骗柳如是的意思,他准备让柳如是替他管理家里的生意。而他再一次凭着自己的“才华”,对局势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张献忠将于今年在谷城再次叛乱,这是王彦知道的。而且,这次叛乱,会拉开明朝灭亡的序幕。

  流贼就如星星之火一样,渐渐成了燎原之势。好死不死,就在今年,剿贼有功的孙传庭,被杨嗣昌陷害,先是被贬为庶民,后又被逮捕入狱,关押待审。一关就是三年,等崇祯皇帝再次想起孙传庭的功劳,放他出来的时候,贼势已成,拥众近二十万,克洛阳,围开封,最后水淹开封,河南成了一片泽国。百姓淹死饿死不计其数,可见李自成这狗东西也不是好人呐!

  这些,都是在今年发生的,王彦作为一个小小的举人。没有一官半职,连上疏的权利都没有。没有办法,只能先早做准备,只少要保证自己家人的安全。必须有一定的武力,而招家丁就是他的第一步。

  柳如是并不理解,在她看来,虽然去年建奴破关,在山东,北直隶肆虐半年,最后也没有打到江南来呀!

  而且,去年杨嗣昌和洪承畴在中原,对流寇的战争打的也十分漂亮。

  先是孙传庭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设伏,大败李自成起义军,李自成全军覆没,仅带着十七骑,遁入商洛山,不知踪迹。后杨嗣昌,熊文灿又指挥左良玉等将,将张献忠,马进忠,李万庆等流贼头目迫降。

  起义军一度陷入低谷,大明复有中兴之相,怎么看也不会灭亡呀?

  然而历史就是如此微妙,谁能想到张献忠这狗贼又会降而复叛?谁能想到李自成仅仅凭着入商洛山时的十七骑,死灰复燃,打入饥民遍地的河南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灭了明朝?

  这都是当时的人看不出来的,而王彦却有上帝视角,先知先觉,王彦的准备,其实很无奈。

  首先他自己只是一个没有官身的举人,做什么都只能靠自己的家庭,自费出资,希望能练出一只能够自保的力量。

  其次,他现在确实对大明的局势束手无措,要强军首先得有钱,王彦就算把自己卖了,给崇祯凑个二十万两银子,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偏偏江南承平日久,百姓不知战事多年,要练出能打仗的部队,任重道远啊。

  要给崇祯建言献策,可惜自己只是个小小举人。连崇祯的面都见不到,所以一切还是一步一步来。

  他的计划,就是在今年扩大自己家的生意,做海贸是一个暴利的行业。而且他有门路,在明末做海贸其实很赚钱的,因为这个时代,是海洋时代。大明不走向海洋,中华不走向海洋,让别人领了先,以后步步都落在人后。

  王彦准备在流民里面选拔家丁,而水手还是要招本地的渔民。正好东山挨着太湖,善泳者很多,操船打鱼不在话下,就是能操船的渔家多是小船,大船不知道这些人会不会。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乡里乡亲对王家的忠诚度要高得多。古代这种乡党关系,也是比较靠谱的一种关系。所以王彦首选是东山附近的渔民。

  和柳如是商量着招募的事情,晴雯却上来禀报道:“少爷,门外有个老头子和一个姑娘求见,说是认识少爷。”

  “哦?自己认识的老头有几个,冯梦龙?还是陈继儒?带个女子是怎么回事?”

  王彦一脸疑惑,和柳如是迎了出去。毕竟这两个老头也是柳如是的朋友。

  等王彦见着守在门外的二人,脑袋有点发懵。

  不认识呀,这两个谁呀?乞丐一样,跑我家来干啥?要钱?

  “老爷公侯万代!”那老者率先开口道。

  “您是?…”

  王彦听着这句话,好像很熟悉,一时想不起来了。

  “老爷明鉴,小老儿姓陈,贱名维栋,山东人,前几日老爷还给了老头子二两银子!…”

  想起来了,王彦想起来了,这老者是那天那个老乞丐。

  “老人家来此,是有什么事儿吗?”

  王彦不解道。自己不是给了他二两银子赔罪了吗?难道还讹我不成?这是大明啊,道德沦丧到这个地步了?

  “那日老爷给了老头子二两银子,雪中送炭,老头子永世不忘,今日特来谢恩。”

  因为王彦给了陈老头二两银子,他有了钱给自己孙女抓药,只两副退烧药,孙女就好了。还剩一点钱,陈老头虽然挨了一鞭,却得了银子,把孙女治好了。对王彦的“善举”十分感激。

  第二日,老陈在城门蹲了一天,终于等到出城的王彦,一打听,知道是东山王家的相公,记在心里,待孙女好了能走路了,便带着孙女来谢恩。

  说起来这老陈本是山东登州人,世代是个匠人,专门给官府造火铳火炮的。

  崇祯五年(1631年)的“登莱之乱”,老陈的儿子被孔有德,耿仲明裹挟,逃到了建奴那边去了。老妻死于乱兵之中,只剩下一个几岁的孙女,老陈怕官府追究儿子叛逃的罪,便带着孙女跑了出来,这几年一直在江淮流浪。

  前几日孙女突然生病了,老陈是心急如焚,自己这岁数,去给人帮工,别人嫌他太老了。干不了几天就被辞退,想重操旧业,奈何又没有门路,加上带着个孙女。诸事不便,只好在苏州城里打零工,住在城里一个破庙里。

  几日前也是老陈第一次去乞讨,他是没法了,没挣着钱,孙女又病急了。只好出此下策,他没有经验,所以想去掀王彦的车帘,被阿福抽了一鞭。也是应该,这样乞讨,被打死都不冤枉。试想,若是车里是个大户小姐,老陈去掀帘子,不是耍流氓嘛!

  “王郎,这是怎么回事?”

  柳如是也是不解,好奇的问道。

  王彦便将此事和柳如是说了,不想柳如是倒是个热心人,见老陈的孙女虽然衣着破烂,生得倒眉清目秀。起了怜贫惜弱之心,笑道:“老人家,如今你们可有去处?”

  “没有,老儿在苏州城里给人帮工,好几日都没有活干了!”

  老陈倒是光棍,直接答道。

  “那老人家可有什么技艺傍身?”柳如是又问道。

  “小老儿原是匠户,会打点铁器刀兵,在苏州城里也用不着呀。”

  老陈不愿说自己会造炮,说了也没用,老陈原来是登莱巡抚孙元化手下的造炮大匠,儿子也是造炮的高手。所以孔有德,耿仲明作乱登莱的时候,才会把他儿子掳走了。他不想提起这段往事,只说自己会打铁。

  打造兵器他本来就会,只不过没有造枪炮熟练。也不算说谎吧,老陈心道。

  “王郎,你看?”柳如是含情脉脉的看着王彦,眼里满是期待。

  王彦被柳如是看得都快酥了,听这老头会打铁,自己家以后招募人手,也要造点刀兵,便道:“既如此,你就在吾家住下吧,以后我开个作坊,专门给家里的下人修缮兵器,也需要一个铁匠。至于你孙女…”

  王彦望向柳如是,他可不敢当着柳如是的面收女子做丫头,自己被晴雯秋纹两个一天都烦得不行了。怎么会自找麻烦?

  柳如是见王彦如此尊重自己这个“准夫人”,很满意,便笑道:“你孙女以后就跟着我吧,也不要她卖身于我,只签个雇佣契约,每月月钱三吊,可好?”

  老陈哪里想到,自己过来谢恩,却找到了着落了,千恩万谢的允了。

  柳如是问起老陈的孙女姓名,老陈说叫“大丫”。

  “大丫”,王彦听着发笑,这是什么名字,土得不行。

  柳如是的丫鬟叫喜鹊,便给大丫取了个新名字:莺儿。

  莺儿被晴雯领着去换洗衣服,老陈被王贵领着也去梳洗去了。这老头一身实在是太臭了,还好王彦柳如是离得他都远。若是又去扶他,怕是会被熏晕过去!

  看着柳如是如此通情达理,心地善良,王彦十分满意。对柳如是的喜欢又多了几分。

  自己家的事也不瞒着柳如是,完全把她当做妻子看待了。

  王彦准备出海,也对柳如是说了。柳如是一听要出海,先是有点不高兴。

  心道你出海去了我怎么办?结婚的事情也不说。真是木头一样!

  王彦哪里是木头,他心想,先把自家生意做起来,挣点钱,毕竟时不我待。大明朝没几年就要完了,自己不努力一把,到底心里过意不去。想到煤山上崇祯上吊的那棵歪脖子树,王彦就脊背发凉。自己会不会也只能像崇祯皇帝一样,在国破家亡以后,找个地方自挂东南枝?太可怕了!

  必须要加快自己的步伐了,不能沉迷于声色犬马,温柔乡是英雄冢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