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太仆寺卿

第12章 黄连素

太仆寺卿 一品眉 2444 2024-11-15 09:02

  到了村的最西边,远远地沈清平就隐隐约约的看到了竹林里的草庐,竹林掩映之下,简陋寻常的草庐,竹叶婆娑的竹叶中似乎有一股飘然出尘之气。

  而沈清平却明白这草庐也不像外表这么平常,实际上黄尊素的父亲黄曰中早年就在这里教书,而且教出了很多名士;然后黄尊素年轻时也在这里教书;而往后如果历史不变的话,在黄尊素被害后,黄家家道中落,黄宗羲也会在这间草庐里教一阵子书。

  所以能在这间草庐里教书的都是黄家学问上的翘首者,而私塾里的学生也不仅仅是黄埔楼一个村子的,赵楼、水湾、大姚庄等周边几个村子的适龄孩童都慕名在这里上学,当然这也造成了这里的束脩偏高。

  走在曲折的竹林小道里,还没到跟前,沈清平就听到清朗的读书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陈宿列张……”

  “还没有下课!”

  随后沈清平来到书堂的东侧,站在门口静静等待。过了一小会儿就听到一道威严的声音:“放学,未时初刻再来,不得迟到。”

  沈大郎残存的记忆里,沈清平知道这位先生叫黄连素,这让沈清平想起了后世一种药物的名字,而记忆里这位药物先生,三十来岁,是一个很古板的人,想到自己来这趟的要求,沈清平心里有些嘀咕。

  而在这时脚步声响起……沈清平抬头一看,只见黄连素已经走了过来,一身白衣,头上只是有布条束了个卷儿,配合下巴清疏的胡须,显得很随意潇洒,但仔细看他面目棱角分明,双目炯炯有神,又显的很威严。

  “先生。”沈清平急忙躬身行礼。

  “跟我来吧。”

  看着沈清平手里提的肉块,黄连素自然明白了来由,淡淡的说了句,便带头往后院走去。

  进了院子,东边是三间厢房,厢房前栽了两株梅花,黄连素并没有上厢房,而是到了草庐最东间的一个房间,旁边的那个倒有个后门可以直通学堂。

  东间布置清雅,最上方两把圈椅,一个黑漆茶几,墙壁上挂着一副燃荆图,下面左右四把交椅。

  “坐吧。”黄连素再次说了句。

  而这时黄连素的夫人李氏已经端着茶盏上来了,沈清平哪能坐下,急忙弯腰向李氏行了个礼,说道:“师娘好,学生束脩交迟,望师娘莫怪!”

  说着,沈清平将肉递给了李氏,然后掏出了银子,再次递了过去。

  “不急、不急。”李氏寒暄着接了。

  而黄连素却微微的笑了——君子远庖厨也!要是沈清平直接给他,他一定会给沈清平一些脸色,这也是他把沈清平带到后院的原因。沈清平这样做很合他的心意。

  “你先回去,下午来上课吧!”黄连素说着,脸上已经带了笑意。

  “是,先生。不过先生,学生家境特殊,所以学生有一个不情之请。”斟酌了一下,沈清平施了个礼,说道。

  “哦……坐吧,你说?”黄连素愣了一下,端着的茶杯停在了半空。

  他愣倒不是因为沈清平家的特俗情况,同在一个村子,沈清平家的情况他还是一清二楚的。

  他愣住是因为沈清平身上的气质,平常儿童、少年见了他,和他说话时无不慌张、拘谨、语不成句,但沈清平说话时却是沉静如水、不卑不亢!

  这份沉静往往是善于思索的人才有,也是心智大开的表现!所以黄连素愣了一下。

  沈清平并没有坐,而是再次弯腰,一边行礼,一边说道:“先生明鉴,家父去世,只有薄田两亩,弟小妹弱,家母又一妇人,身既无力,也不好抛头露面,所以即使交上束脩,如在学堂里读书,我心亦难安,因此学生想请求先生私下教我,如此便可两全,不知先生能否同意。”

  这句话是沈清平近来深思熟虑的结果:虽然沈清平不知道在明代自己能混到什么地步,但一辈子像老农一样老死乡间,这思想也太不积极向上了!所以他想着要往上爬,而封建等级社会读书是贫寒人家往上爬的唯一出路!

  但是这个家也太穷了!而要是像其他孩童一样读书,近三十的心里年龄,这样做沈清平在心里也膈应!

  另外沈清平也分析了自身的情况,只是字有些认不全和有些句子不好分段,不懂其意而已,以他到大学本科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只要黄连素讲一遍,他学会只是毛毛雨,简单的很,完全没有必要向小孩子一样坐在座位上一步一步跟老师学习。

  而听了沈清平的话,黄连素听的有些心血浮动。

  诚如沈清平所言,同居一个村,黄连素是清楚沈清平家里的情况的,甚至沈清平靠卖老鼠药赚了些银子的事他也听说了,但沈清平提着肉来到学堂时,他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就有些惊讶,没想到沈清平刚赚了些银子就来教束脩,这份向学之心,他是很赞赏的,这也是他把沈清平带到后院的另一个原因。

  可他没想到沈清平居然还这么有担当!在求学的同时还要照顾家里!这里包含了太多的儒家精神——仁、智、孝、悌……

  “可以,你有时间可以单独来我来这里。”最后黄连素说道。

  “多谢先生。”沈清平拱了拱手。

  “你现在坐吧!择日不如撞日,我先把论语给你讲一下,你现在可有时间?”说吧,黄连素站了起来,从书加上抽出一本《论语》。

  “有。”

  黄连素拿书是给沈清平的,而黄连素对论语的熟悉程度也令沈清平很吃惊,他根本不用课本,便开口讲道:“第一篇,学而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然后他便涛涛不绝的讲解了起来,中间遇到比较难理解的句子,便问道:”这句话你懂了吗?“而趁沈清平回答的功夫,他便捏起一块小果子扔进嘴里,

  明朝一般人家是吃两顿饭的,但稍微有钱的人家中午会吃一些小点心点缀下,当然他也会让一让沈清平。沈清平感觉有些好笑——他这是的谦和随意和讲堂离的严肃古板截然不同!

  而随着黄连素的讲解,沈清平越来越发现来求学的必要性,这是因为沈清平感觉明朝的读书人对经书的理解和他的理解差异很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