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太仆寺卿

第23章 机缘

太仆寺卿 一品眉 3217 2024-11-15 09:02

  实际情况和沈清平预测的一样,第二天一大早上,黄连素听李氏说黄尊素回来了,便让学生休沐了一天,然后拿起两篇习作往黄府走去。

  作为能到祖祠前的书院教书的人,黄尊素对这位堂弟挺高看的,咱们在书房里接待了他,自己兄弟不用多客套,三言两语的寒暄问候之后,黄连素拿出了习作请黄尊素点评。

  此时黄连素的文章,在黄尊素眼里还欠些火候,黄尊素看后禁不住指点道:“五弟文笔练达,开合有度,但乡试则从与理与策的结合,你这文道理明澈,但于行上却欠缺些……”

  黄连素自然虚心受教,带黄尊素讲完后,又笑道:“多谢大哥指教,我回去多加练习,哈哈,有大哥指教,我看宗羲明年四月的院试定能摘得榜首。”

  这句话有哄黄尊素高兴地成分,但黄尊素已经看过了黄宗羲的文章,心里已经有了底,说道:“他或许能中,但要是斩的榜首还是差些火候。”

  而说到这里,黄连素自然想起了沈清平,于是笑道:“宗羲或许暂时不能,但咱们黄埔楼以后一定有人能夺的榜首!”

  “哦,是谁?”

  黄尊素猛然一惊,这榜首可是了不得的,浙江府人才济济,夺取榜首绝不容易!另外就是黄连素的神态,如果他说黄宗羲能夺的榜首语气中还带着些恭维、带着些随意的话,那么黄连素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却是异常认真的。

  “大哥,可听说过沈家大郎?”黄连素笑道。

  “听说过,怎么他学业……”黄尊素问着,心中又是一惊。

  而这时黄连素已经赞道:“这个孩子真是了不起……”

  随后黄连素将沈清平的学习方式、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向黄尊素叙述了一遍。

  黄尊素听着是越来越心惊,以为沈清平在学习上表现出的这份能力和他表现出的‘机敏淡定’不一样!

  这是因为机敏淡定虽然是天生的能力,但有这种能力的还是很多的,而有这种能力也能飞黄腾达,但却需要机会,没有机会也不过老死乡间而已!而有了这份学习能力却不一样,在现有科举制度下,他能创造机会!

  “如果真是这样,这孩子以后一定了不起。”听完黄连素的话,黄尊素目光灼灼。

  如果说沈清平以前所表现出的机敏淡定让他感到好奇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对沈清平有些重视了!

  听黄尊素这么一说,黄连素心里立刻充满了伯乐的快感,笑道:“这孩子真是一块璞玉,肥水不流外人田,小弟我本来想收他为徒的,但奈何才疏学浅,秋闺之试又近,这年年只怕是没有时间了,所以想着大哥是不是收他为徒,一来日后能显我黄家之名;二来以后也能与宗羲互为照应。”

  身在官场,黄尊素自然会知道官场的险恶,官场上的人为了自保、高升也往往抱成一团,大的如东林党、齐堂、楚党不说,甚至是一科同时高中之人都互相成为年兄,同师,还有同窗什么的,以求在官场上互相照应,共同进退。

  这种同年同师的‘朋党’,自立小山头的现象连皇帝都看不过去了,后来雍正就亲自写了《御制朋党论》下令不得拜年师,但虽然如此,‘朋党’现象却一直不绝,甚至越演越烈!

  一般人都是护子的!除了父兄,还有什么比‘同村’跟能互为照应了!

  “这倒也不错!若是他日这小子真的飞黄腾达,倒显得我有眼无珠……只是还要探探虚实。”

  黄尊素听了心里一动,虽然他在家只是短暂停留,但讲解一下,收个弟子也很是可以的。而他老友左光斗新近就收了一个叫史可法的弟子,也没见他指点多少,于是黄尊素点了点头说道:“等过两天,抽个机会我看看。”

  以他现在的身份,屈尊降贵、巴巴的要收一个少年做弟子,黄尊素感觉很别扭。所以见面也需要机缘,佛家说百年修的同船渡是很有道理的。

  而黄连素也看出了黄尊素的心思,接话道:“我前日已经给他讲了一整本《孟子》,如果不出所料,他应该已经背诵了,大哥有机会可以考校一下他。此子清晨好捕鱼。”

  闻言,黄尊素点了点头,随后两人又闲谈了一些士林与边患之事,这时门子通报,姚氏兄弟来访,黄连素这才告辞,撑着灰黄色的油纸伞回去了。

  ……

  第二天清晨,一大早沈清平和沈二郎就往稻田与河水相连接的河岔处走去,不得不说漫无边际的雨水活跃了生灵,习习微风里,不仅岸边的榆柳青翠欲滴,就是脚下的青草也难以掩饰那一缕生机,窄窄的草叶像是翡翠一般,升腾着一层朦胧的绿意。

  而每当梅雨季节也很是鱼儿欢愉的季节,小浪河里鱼舟片片,斜风细雨里带着江南烟雨的飘摇,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河岔初,把插网往上一提,好家伙,巴掌大小的鲫鱼、草鱼,大约得有二三斤!

  “纯天然啊!今天有的吃了!”

  想起在前世,用抽水机抽干一个大坑也不过能捕到二三斤鱼,沈清平不由得心花怒放。

  随后沈清平把鱼一个个的从插网的小兜里拿出来,放在拿来的网兜里,而沈二郎却猫着腰,从其腿深的水草里把地笼拉了出来。

  “哥,你看!”

  沈二郎惊喜的叫了一声,沈清平转头一看,只见地笼里泥鳅活蹦乱跳着,白亮的肚皮清晰可见,同时里面还有粗如拇指的黄鳝在里面蚰蜒着,不知道有几条!

  “苍天呀!大地呀!这是你给我的补偿吗?!”

  想起前世虽然有些钱,但三四十元一斤的黄鳝还是不敢敞开吃的,而在这里穷的快喝凉水了,但只要季节合适,却差不多顿顿能吃些生鲜,沈清平心里感觉很是搞笑。

  收拾完毕,沈清平和沈二郎提着鱼篓刚到堤底,正想往上爬,而就在这时一道雄浑的男音传了过来:“青春如何不读书?”沈清平抬头一看,原来却是黄尊素正撑着一把油纸伞,站在细风斜柳中。

  “回大人,小子一般白天忙活,晚上读书。”沈清平施了个礼,回道。

  “哦,汝读到哪里了?”

  “回大人,刚好读完《孟子。滕文公上篇》。

  听到这里,黄尊素心里一惊——这《滕文公》上章要是读完,那就是六十一章,孟子一书一共二百六十一章,这将近四分之一了,而黄连素告诉他前天才给他讲解完!

  听到这里,黄尊素心惊着,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道:”汝背给我听听。”

  “这是考校我来着……这些人都是爱读书的,我得表现表现一下,搞好关系,回头号开口买地。”

  想到这里,沈清平背诵道:“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此子真过目不忘也,比宗羲强矣!他日必成栋梁之才……”

  沈清平朗朗读书声里,黄尊素心里震撼着,璞玉在前,他也起了雕琢的兴致,当然他心里也有一些烦恼:“只是该如何让他开口拜师,这总不能求着收徒吧!连素再此就好了,可以当引人。”

  而他本是有智谋之人,当沈清平背完后,他点了点头说道:“孺子可教也,我家中有藏书屋一座,闲暇你可来读书。”

  “这常来常去的,以后就好开口了。”想着沈清平笑道:“多谢大人。”

  “无妨,读书事也,你当用工。”说完,黄尊素撑着伞优哉游哉的回去了,当然他心里并不这么平静。

  回到府里,正是早餐的时间,说是早餐其实和午餐也差不多,一家人把黑檀木桌子围得满满的,由于黄尊素刚回家的缘故,姚氏特意安排了厨房,多加了几个黄尊素喜欢吃的菜,总计十来个,满满的一桌子。

  家乡的味道,又是喜欢的,所以黄尊素的筷子活动的很频繁,但几筷子下去后他却发现了异样,姚氏在菜肴上点点戳戳,就是没叨起一点。

  “没胃口?!”

  打破‘食不言’的规矩,黄尊素放下筷子,皱了皱眉,问道。

  “没。”

  姚氏不想让黄尊素担心,一边回答着,一边叨了根黄花菜,放在嘴里嚼了下,随即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哇’的一声,歪头吐了出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