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逍遥天启

第40章 高下立判

逍遥天启 破冰传奇 2423 2024-11-15 09:02

  首辅、次辅的位置,向来是文官奋斗的最高目标。

  温体仁和王应熊二人自然也无比渴望。

  但是,对于他们而言,那是以后的事情。

  目前,在他们心里,能在内阁站住脚步,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毕竟,他们是新人,除了资历威望不够外,更和陛下、九千岁没有任何瓜葛,又焉敢有非分之想?

  做人嘛,总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可现如今,陛下突然给他们放大招,他们如何不诧异惶恐?

  “两位爱卿不必妄自菲薄,朕既然让你们入阁,自然有朕的考量。”

  天启皇帝可不管他们的真实想法,而是开门见山直接说道。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挑选温体仁和王应熊承担重任,有些话就必须说透。

  藏着掖着,没必要。

  “陛下,臣愿供差遣,愿竭尽所能追随陛下中兴大明。”

  温体仁终究是有野心的人,他虽然不知道自己为何突然简在帝心,但从陛下话里行间的意思,他知道自己要一飞冲天了。

  也因此,他急忙立马激动的表态。

  过了这个村,可这就未必有这个店了。

  至于说现在首辅是黄立极,温体仁根本没考虑。

  天子出口成旨,陛下自然有解决的办法。

  “臣感谢陛下信赖,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能不负陛下知遇之恩。”

  王应熊反应虽然慢了一步,但话讲得很给力很振奋,也说出了他的心声。

  想他一个小小的中宪大夫,既得陛下简在帝心,授予内阁次辅的位置,这是何等隆恩?

  原本,在陛下说这话之前,他还一直忐忑不安。

  甚至是害怕。

  害怕这只是一场闹剧。

  现在,这些都不存在了。

  王应熊又不是政治小白,他知道在官场上,历来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更何况是天子之言?

  看看九千岁崛起的过程,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两位爱卿所言,朕甚是期待,更感欣慰。”

  温体仁和王应熊的表态,让龙椅上的天启皇帝很满意。

  他们二人说的话没毛病,很上道,朕爱听。

  其实,又听话又有能力的内阁,作为帝王,又有几个不希望呢?

  只不过,可遇不可求罢了。

  那要看运气和时局。

  也就是天启皇帝这个穿越者,作弊了。

  “两位爱卿,这份奏折你们看看,朕想听听你们如何处理?”

  组织谈话过后,天启皇帝让随堂太监拿出一份陕西巡抚上报的奏折,交给二人阅览。

  天启皇帝想考教他们。

  虽然历史上说他们处理政务很厉害,可天启皇帝毕竟没有见过不是?

  尤其是陕西这个地方,今后可是朝廷的重点呐!

  这是让大明彻底凉凉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不容忽视!

  丹墀下方,温体仁和王应熊二人不敢怠慢,恭恭敬敬接过奏章认真看起来。

  这是一份陕西旱情的奏报!

  “启奏陛下,天启七年,全陕天赤如血,寸草不生……百姓争食山中蓬草、树皮、观音土,死亡甚多……

  好在大旱面积不算太大,只有几个州府受灾,岁产减七成……各州上报,灾情在控制范围……”

  二人看完,相互对视了一眼,没有立即答复天启皇帝,而是认真思考了一番。

  他们知道是陛下对他们的考验,不得不慎重!

  同时,对于平常接触不多的天启皇帝,他们也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天子不好清谈,讲究务实。

  “卿等如何处理?”不容他们多想,天启皇帝开口追问。

  “可令各地官府开仓放粮,减免灾民钱粮,并责令各地官府严控流民!”

  温体仁率先中规中矩答道。

  龙椅上,天启皇帝目无表情,不置可否。

  温体仁心里一紧,陛下好像不甚满意呐!

  也是,自己保守了。

  这样的处理意见,任何一个内阁大学士都会如此,没有出彩之处。

  “不知陕西官府是否据实奏报,可有隐瞒?

  臣以为,内阁应该下旨让各地据实上报灾情,敢有瞒报,就地免职,着锦衣卫锁拿进京问罪!”

  王应熊出身地方,明白其中的猫腻,故而接着补充说道。

  各地的官员们为了自己的考评,历来是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是到了遮不住了,很少有据实上报的。

  天启皇帝点点头,表示赞许。

  王应熊性格强横直率,不错!

  相比之下,温体仁就圆滑多了。

  不过,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也不必强求。

  作为帝王,臣子的性格关朕屁事,只要他们把事情做去就行了。

  “另外,可让户部和御史台派员到地方监督赈灾,各地有怠于任事,玩忽职守者,可以先斩后奏,就地免职!

  当地官员免职后,户部和御史台可接任救灾重任,何时救灾完成,何时回京!

  如救灾不利,却借机吃拿卡要,滋扰地方,一律缉捕诏狱问罪!”

  王应熊说完,温体仁立马又杀气腾腾的再次建议。

  这次,他不敢再稳妥了,而是激进了许多。

  如此,在二人的配合下,对陕西巡抚的奏报,这两个新上任的内阁大学士,算是拟出一个应对的条陈。

  “就按两位爱卿之意拟旨,着有司立即遵旨执行。”

  终于,天启皇帝满意了。

  他立马雷厉风行一锤定音。

  应该说,人跟人在能力上真的是不一样的。

  温体仁和王应熊处理这份奏折的意见,和以黄立极为首的内阁班子相比,二者高下立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