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是首辅温体仁和次辅王应熊走马上任的日子,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和九千岁魏忠贤两位顶级大佬负责站台。
这足以看出,新一届内阁班子在天启皇帝心中的地位。
王体乾在文渊阁宣完旨之后,新旧内阁班子进行交接。
随后,黄立极、张国瑞、李国普三人收拾东西,黯然告辞离去。
至此,大明内阁终于完成新老交替。
“咱家恭喜温学士、王学士入主内阁。”
内阁值房中,众人落座后,魏老狗对皇爷亲自挑选的首辅次辅拱手恭贺。
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平等身份坐下来交谈。
“多谢九千岁!今后还请多多支持内阁!”
温体仁不敢怠慢,急忙对纡青佩紫,富贵逼人的魏老狗回礼。
他知道,不管以后怎么发展,至少在前一阶段,内阁如果没有九千岁的帮忙,基本寸步难行,左右掣肘。
因为,如今的六部、三法司、各科道可全在他掌控中。
“那是自然,都是效劳于皇爷!”
魏老狗朝着乾清宫的方向虚拱,然后沉声霸气说道:“温首辅请尽管放心理政,只要有哪个不长眼的狗东西敢阳奉阴违,你就告诉咱家,咱家立马办了他!”
“温首辅恐怕还不知道,皇爷已经让吏部尚书周应秋和文选司李夔龙革职闲住,都督佥事闵洪学升任吏部尚书。
昨晚,九千岁连夜就交代周应秋、李夔龙沟。这是他们的辞呈,就等内阁通过。”
魏老狗话音刚落,首座的王体乾笑眯眯的拿出两道奏折和一份诏书。
奏折是周应秋二人的辞呈,诏书是闵洪学的任命,王体乾已经盖上玉玺,只要温体仁票拟写上同意二字,那就是圣旨了。
然后就是发往九边以及大明两京十三省,昭告天下。
此言一出,首辅温体仁、次辅王应熊、再辅施凤来三人都惊呆了。
一是感慨于陛下的雷厉风行效率之高。
二则是讶异于陛下对内阁的支持之大!
内阁掌握了吏部,那四品以下的官员就可以随意任命和调动了。
有了这个人事权,那事情无疑好做多了。
同时,也意味着内阁的权柄之重。
“臣感谢陛下信任支持,长卿必肝胆涂地,不负圣意!”
温体仁朝着乾清宫方向垂拱而拜,脸色肃然。
此刻,他的心情激动得无以复加。
他不知道,为什么陛下如此垂青自己,为什么将国之重担一手交付,但是……
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陛下的知遇之恩。
所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想来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继而,他转过身,对着九千岁俯身一躬道:“长卿连累九千岁痛失爱将,尚望海涵。”
长袖善舞,八面玲珑。
这是魏老狗对温体仁的第一印象。
好处得到了,说点好听话又算什么呢?
都是场面话呐!
可以肯定,今后他还会不停的让本千岁痛失爱将,不停的讲尚望海涵。
直到他把人员调整得差不多,有利于他理政为止。
可有什么办法呢?
这都是皇爷的意思呐。
不出意外的话,这家伙接下来几年将会权柄滔天,一如当初的自己。
“温首辅谬矣!”
魏老狗蓦然桀桀大笑,他摇着大手对温体仁说道:“哪来什么爱将?
不过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
只不过,有些人尚算听话,将就着用罢了!
咱家还是那句话,温首辅放开手脚干,一切都是为了皇爷为了大明。”
九千岁讲的是大实话!
他老人家用人,历来是不拘一格来者不拒,好的坏的都行,一切看听话程度。
既然皇爷已经决定了,那就不必搞什么小动作了。
毕竟,他老了,可魏氏子孙却需要皇爷庇护。
惹得皇爷震怒,那后果是什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温体仁拱拱手,便不再谈论此事了。
有些话不必多说,不然太假!
“皇爷口谕,近来朝臣上蹿下跳很不消停,故而需下旨申斥。”
王体乾从衣袖中取出一份中旨,递给大家传阅。
“上谕六部及各科道御史:朕自御极以来兢兢业业,恪守祖宗之法,惟恐有失。
大明内阁乃中枢要地,承转上下,关乎朝廷正常运转,故而朕慎之又慎。
今文渊阁大学士黄立极、中极殿大学士李国普、武英殿大学士张国瑞三人年事已高,恳请致仕归乡。
朕再三挽留,奈何卿等心意已定,朕不得已忍痛答应,遂增补温体仁、王应熊两位爱卿入阁。
朕原有旨,不许擅出私揭妄议朝堂要员。可近来览报,又结党渎奏,各逞已见。不恤国家之急,臣谊何在?
尔等全无为国为民之心,肆行狂噪,嚣讼弗已,是何景象?
新进后辈,人云亦云,全无秉公之心,逞意妄言,淆乱国政,其中是非公论难泯,本当廷杖。
现姑从轻薄惩,之后科道各官俱要虚心尽职,共襄国事,务实政事,毋事空言。
若再有结党排诬之人,朕遵祖制宪章决不姑息。”
中旨传了一圈,最后落到温体仁手上。
“陛下仁慈,苦心劝谏,用心良苦。”
温体仁长叹一声,写上票拟,然后吩咐中书舍人分发下去。
旁边,魏老狗看见温体仁一气呵成写下这些漂亮话,终于明白了。
皇爷选择他为首辅果然有道理!
温体仁反应迅速,效率极高,而且敢于担当。
若是原来黄立极,一定要问自己的意见,或者商讨一番。
现在,不用了!
只不过,魏老狗对于这道圣旨有点疑惑,这好像不符合皇爷近来的心态呐?
难道皇爷真要放过他们?
好像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