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熊的眼光有些诡异,施凤来深深切切体会到了。
但是,他根本无暇顾及其中的含义。
此时他的心里七上八下,心里慌得一波逼。
黄立极他们被致仕了,那么自己呢?
要知道,自己和黄立极三人并无分别,难道陛下就会另眼相待不成?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因为一件不是事情的事情,陛下居然顺水推舟拿掉三位内阁大学士,从古至今,这也没谁了。
看来坊间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九千岁要失势了。
故而,陛下才用霹雳手段,整顿梳理内阁。
心里没底气,惆怅呐!
文华殿内,天启皇帝自然不知道这几人的小九九,也不屑知道。
他正和黄立极三人一一道别,询问他们个人可有未解决之事,最后定下临走之际,在文华殿设宴款待他们。
一切,仿佛确实是因为他们年事已高不得不致仕。
这些,顿时令黄立极三人诧异不已,陛下唱的到底是哪出?
其实他们不知道,天启皇帝对他们并无多少偏见,只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并不适合作为大明的高级领导。
说穿了,才不配位。
想想就知道,过渡性的人物,能力又怎么可能高到哪里去?
之所以拿掉他们,就是为温体仁和王应熊腾位置啊!
皇恩浩荡中,黄立极、张瑞图、李国普离开文华殿,回到府邸收拾收拾,准备离京。
纵然他们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不甘,但是没有办法呐!
人走了,文华殿里顿时清静下来。
施凤来瞧着小黄门搬走的三把小锦墩,想起致仕后的凄凉落寞,咬咬牙下定了决心。
“陛下,如今时局惶惶千头万绪,内阁不可一日无首。
臣自感难以担当次辅重责,更遑论首辅,臣恳请陛下另觅贤良充任,臣愿退位让贤,辅佐内阁。”
施凤来微整官服,起身大义凛然说道。
优秀!
上道!
施凤来这波突如其来的神操作,让天启皇帝简直要竖起大拇指称赞。
要是天下的官员都像他般,朕的皇位就好坐了。
不得不说,施凤来为了官职,真是毫无节操,实乃小人一个。
可恰恰是这种人,却是最知进退之道。
原本,如果是一般人的想法,首辅离开了,次辅接任岂不是顺理成章舍我其谁!
可偏偏施凤来看得清楚,也明白自己的斤两,更能做出抉择,厉害呐!
这其实也是本事!
“施爱卿不必妄自菲薄。
这些年来,爱卿兢兢业业颇为勤政,朕都看在眼里,大明江山需要爱卿这样甘为孺子牛的实干大学士。”
第一时间内,天启皇帝笑眯眯对施凤来表示赞赏。
“感谢陛下夸奖,臣愧不敢当!”
施凤来内心长舒一口气,内阁位置应该是保住了。
“也罢,爱卿性格过于柔和,不够强势,作为首辅次辅欠缺担当,不如留在内阁辅佐为佳。”
点出施凤来的缺点后,天启皇帝立马从谏如流做出决定。
其实,他也才不配位。
太油滑的人是不能做正职的,都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一点责任和担当,如何能行?
“陛下圣明,目光如炬,所言一语中的!
正所谓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
臣任职一直在部堂,从没有担任过地方一把手,故而缺少担当,次辅一职于臣而言,确实吃力。”
保住了内阁的位置,施凤来阿谀之词如滔滔江水般喷涌而出。
同时,也顺着天启皇帝的意思,进行自我批评。
只是,心情不错,并无半分失落感。
确实,只不过位置下滑而已,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比三位黯然离京的同僚,他已经赚到了。
天启皇帝微微一笑,也不再说什么,当即颁布旨意:
“拟诏:礼部右侍郎迁礼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中宪大夫王应熊迁吏部尚书,授文渊阁大学士。
原文渊阁大学士施凤来,授予文华殿大学士。”
“臣叩谢皇恩!”
“臣叩谢皇恩!”
“臣叩谢皇恩!”
新上任的首辅温体仁、次辅王应熊、再辅施凤来急忙跪地领旨谢恩。
随着旨意一出,一日之间,大明的内阁变天了。
温体仁和王应熊对视一眼,内心充满了对陛下的知遇之恩。
同时,他们也知道,新的内阁将与九千岁手里的内阁大不相同。
再也不是傀儡了。
因为,陛下给他们加衔了。
这意味着他们拥有的权势。
大明入阁的大学士,可以兼任也可以不兼任六部尚书。这种尚书官位只是加衔,并没有实际职权。
大学士可以兼领六部尚书,但他们并不担任六部的具体事务,也不能以六部的名义发布命令。
实际上,只是为了表明地位而给予的荣誉头衔。
可这种头衔,并不是谁都得到的。
那必须简在帝心圣眷正浓的时候。
纵观这大半天的时间,二人心情可谓如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呐!
可唯独在今天,所有的好事都让他们碰到了。
而这些,都是拜英明睿智的陛下所赐。
过去,朝野皆言陛下昏聩,只知道宠幸魏阉,任用小人,败坏朝纲。
可如今看来,内里大有隐情。
真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雾里看花终究隔了一层。
陛下,其实是明君呐!
只看他老人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便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