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一线作战部队和将领已经疲惫不堪,而明朝联军也因为军费开支过大、补给线过长、兵力分散等各种原因,难以在短期内一举将龟缩在釜山的大量日军彻底消灭。这个时候谈判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可以下的的台阶。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国派出精通日语、巧言善辩的谈判代表沈惟敬,日方谈判代表是小西行长。
谈判初期,日军主动让出了已经被他们蹂躏成废墟的汉城。之后丰臣秀吉提出了七个不切实际的条件,史称秀吉七条:
第一,明朝必须派出一位公主,与日本天皇和亲。
第二,恢复贸易路线。
第三,明日两国永誓盟好。
第四,朝鲜将东四道割让给日本。
第五,朝鲜送一位王子到日本做人质。
第六,日本释放两位被俘虏的朝鲜王子。
第七,朝鲜永不背叛日本。
沈惟敬明白,丰臣秀吉明明打了败仗,却完全是以战胜者的姿态提出狂妄至极的条件。一旦这七条被朝廷知晓,和谈铁定终止,战争还得继续打。于是,沈惟敬找到小西行长私下商议,而这家伙也不想继续战争,于是两人结盟撒下一个弥天大谎:瞒!瞒着明神宗李翊钧,不让他知道秀吉七条的存在,他只需知道日本服软就行。瞒着丰臣秀吉,让他以为明国答应了他的条件,赶紧退兵就行。
对于秀吉七条,沈惟敬一一答应,但他并没有如实汇报,而是说日方已被说服。
谈判成功,双方停战。虽然蒙在鼓里,却是皆大欢喜。
与万历朝鲜战争同步的是,日本国内丰臣政权危机正在上演。
天正十九年(1591年),秀吉的长子鹤松夭折后,他迫不及待地把关白之位让给了外甥秀次,提前传位,是战国时代诸侯为了确保家族统治的惯常做法,就像后来家康也很快就把征夷大将军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只是秀吉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的儿子秀赖出生了。
文禄四年(1595年),秀吉终于决定对秀次下手,秀次的种种不谨之处被搜集起来,作为他是乱臣贼子的证据,终于秀次被迫自尽,他的妻妾子女被残暴地处死。秀吉不惜将本来已确立的继承人秀次逼死,并诛杀秀次的家人,来给秀赖腾出接班人的位置。
庆长元年(1596年),明使在大坂面见秀吉,宣读明朝皇帝册封他为“日本国王”的诏书,并给其金印、冕服,秀吉摔诏书于地道:“我当王还用你来封?”,怒逐明使。致使中日历时两年多的和谈破裂。明帝也怒了,怒斥东夷之邦无信用。
庆长二年(1597年),秀吉撕毁和约,再派水陆军14万人入朝,决心与明国一决高下。但很快又被李舜臣、邓子龙大破海军,陆军也举步维艰,经常陷入伏击。秀吉眼看大计不成,霸业难行,忧忿成疾。
庆长三年(1598年)三月,秀吉在京都醍醐寺举办了生前最后一场大规模的赏花宴会。两个月后,侵朝战争以日军惨败而告终,对外战争的失败使得秀吉被千夫所指,国内骂声一片,那些本来就看不起他的贵族大臣们更是群情汹涌,秀吉病倒不起。跟秀吉当了37年夫妻的宁宁,此时也已经52岁了,日夜照料着秀吉。
如何让年幼的秀赖在自己死后继承自己的事业,这使他变得儿女情长起来。他把秀赖郑重地托付给自己的好友、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因为五大老中实力最强野心最大的德川家康唯一忌惮的就是排名第二的前田利家。他伸出瘦弱的手,要求以五大老为首的诸侯盟誓,向秀赖表效忠。他寄希望于自己的寿命,只要自己一日不死,天下总是丰臣家的,局势总可以控制。可是死神终于到来。他在做保存丰臣家的最后的努力,泪水盈满了这个可怜老人的眼眶。
同年八月十八日,秀吉在伏见城郁郁而终,享年62岁,死前写下一句绝美的诗总结一生:“朝露消逝如我身,世事己成梦中梦。”
秀吉死后,秀赖继任天下人之位,因年纪尚幼,政务由五大老代理。秀吉生前安排的政治均势很快被打破,由于正室宁宁与侧室茶茶彻底翻脸,丰臣家内部势力分成两派,一派是尾张的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自秀吉未当大名之前就随秀吉在战场出生入死的武官派;另一派是近江的石田三成、大野治长等秀吉成为大名之后才起用的擅长经营领地的文官派。武官派追随宁宁,文官派追随茶茶,如此一来,两派不发生冲突才怪。宁宁是个颇具豪侠气质的女性,对于和秀吉一起创立的丰臣政权,她的观点是“宁毁己手,毋与他人”。
家康非常乐意看到丰臣家的内部矛盾不断尖锐化,于是利用加封领地、政治联姻等手段竭力拉拢武功派大名。不久,唯一能够压制家康的前田利家也过世了,得到消息的武官派大名立即袭击了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局势彻底恶化。三成开始与家康对立,互相拢络势力。宁宁与茶茶的斗争演变为以家康为首的东军跟以三成为首的西军夺取天下的战争,于庆长五年(1600年)十月,两军对决,史称关原合战。
然而在这场决定天下归宿的战役中,由于西军的小早川秀秋临阵倒戈而完全左右了整个战局的走势,直接导致了西军的最终失败,故而其也被人戏称为“关原战神”。秀秋为何会归附东军呢?不用说,幕后指使人当然是宁宁。江户时代的儒学家曾说过这样内容的话:“北政所的才气,导致了丰臣家的灭亡。”东军赢得了这场战争,三成被处死,丰臣家由此开始衰落。
庆长八年(1603年),天皇授予家康征夷大将军的官位。虽然两家不和,但是家康遵照秀吉生前的意愿,将孙女千姬嫁于秀赖为妻。
庆长十年(1605年),宁宁出家,号高台院,家康十分尊敬宁宁,在京都东山山麓造了高台寺,供她静修。
庆长十九年(1614年),秀赖为恢复丰臣家之威望,着手修复因地震倒塌的京都方广寺,并于本殿中安置一巨大梵钟,钟铭由精通汉学的南禅寺住持清韩长老所著。然而钟铭在片桐且元呈交予家康时,被著名学者以心崇传和林罗山以文字狱方式解释为对家康不敬。
家康随即阻止方广寺大佛开光,并且向大阪方提出以下要求,令其任选一样。要求如下:
一、淀君作为人质留居江户。
二、秀赖迁出大阪城,前往大和郡山城。
三、淀君和秀赖迁居安房国,上总国,由幕府给予俸禄。
对于此三项要求,淀君表示拒绝,并且调集浪人准备反抗,引发大阪冬之阵。
庆长十九年(1614年),丰臣家与德川家再次开战,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坂冬之阵和大坂夏之阵。
庆长二十年(1615年),丰臣家战败,假若茶茶当时首肯,丰臣家便极有可能以大名身分一直维持家门直至幕末时代。然而,傲骨的茶茶最终还是选择与儿子秀赖在大坂城内切腹自杀。这一年,茶茶四十九岁,秀赖二十三岁。
家康最终成为日本的天下人,秀吉的事业被继承了下来,只是继承他事业的不是他的后代,而是德川家族。他晚年的种种措施,也许被认为促使了丰臣家族的灭亡,却给德川家族的统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实际上,家康是基本上是继续沿着秀吉的路在走,只是,现在阻碍力小了,路也就更宽阔了。
这正是:织田信长揉面,丰臣秀吉擀圆,德川家康吃饼。
德川幕府自此统治日本264年。
白灵去哪了呢?
丰臣秀吉死后,他在日本的使命已经完成。但他放心不下茶茶和秀赖母子,一直在身边守护,直到关原大战前夕,他终于下定了决心,给茶茶写了一封道别信,悄悄启程回国。如果非让他在两个女人之间做出选择,他必须选择紫魄。
茶茶只是白灵生命里的匆匆过客,是压抑孤独的无间道生活里的暂时寄托,唯有紫魄,才是他的真爱,他心里永远的女神。
茶茶看到白灵留下的信,没留下一滴眼泪,只是把信撕得粉碎。
万历二十七(1600年)三月。
38岁的白灵在一艘开往中国的商船上。舱内聚集了二十多个日本浪人,他们喝着清酒,唱着大和民谣,歌声听起来像哭似的。
白灵讨厌与这群猥琐的人聚在一起,选择了独自站在甲板上吹海风。
他想起恩师沈惟敬,当初在谈判条款上开了天大的笑话,事发后神宗龙颜大怒,将其打入天牢,在关押二年之后,已在去年秋后问斩。回国后一定要多烧纸钱给他,别让他在那边犯穷。
夕阳西下,余晖映染波光粼粼的海面,这些年的经历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想到即将抵达的大明疆土,还有与紫魄久别重逢的情景,白灵嘴角上扬。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