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走上工业时代的明帝国

第32章 ,过年祭祖

  崇祯三年,正月初一。

  日出前七刻,时辰一到,宫中就敲响了太和钟,朱由检早早的穿好一身盛大的朝服,在王承恩的陪同下,起驾至圜丘坛。

  咚,咚,咚。

  钟声止,宫中又响起了鼓乐声。

  古代皇室的祭祖大典就算正式开始了。

  此时,圜丘坛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影剧院摇红,给人以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礼部的官员们就开始为皇宫过年忙活了。

  每值新年之际,礼部就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

  若是明朝之前的那些皇帝在任期间,过年少不得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财力。

  就比如之前的万历年间:过年期间,就得对天坛内各种建筑及其设施,进行全面的大修葺。

  修整紫禁城至天坛皇帝祭天经过的各条街道,若是一块砖头稍有些瑕疵,都必须得上换新的,好使整个京城面貌一新。

  并且在祭祖的前五日,就得派亲王到负责宰杀祭品的牺牲所察看为祭天而准备的牲畜。

  前三日皇帝开始斋戒。

  前二日书写好祝版上的祝文。

  前一日宰好牲畜,制作好祭品,整理神库祭器;皇帝阅祝版,至皇穹宇上香,到圜丘坛看神位,去神库视边豆、神厨视牲,然后回到斋宫斋戒。

  祀日前夜,由太常寺卿率部下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乐部就绪乐队陈设;最后由礼部侍郎进行全面检查。

  不过自从朱由检上台以后,他就取消了过年时的大朝会和祭典。

  还不是因为自己手里没银子,总之就是一切从简,比如以往的修缮啊,乐队啊等等,统统舍弃。

  这日子也就这样精打细算的过下去了。

  不过今年,朱由检钱也有了,全国各地的叛乱也已经镇压下去,再加上前线有一支精兵良将替他镇守边关。

  这个底气啊,足!

  所以他今年,才想好好体验一把古代过年的感觉。

  皇帝过年,当然少不了要在太和殿举行重大典礼。

  首先,朱由检就要先去祖庙里面祭告,其实也就是陪他的列祖列宗说说话。

  刚刚踏进太庙,朱由检就被里面的一棵参天巨树吸引走了目光,据说这棵柏树是可是当年的明成祖朱棣亲手栽种的。

  粗略算起来也有200年左右了。

  据说关于这棵树还有一个传说:事情是这样的,当初修建太庙时,有一百多名工人跟皇帝一起,在此栽下树苗,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其余人的树苗皆枯死,而天子种的树苗却独活下来,一度被天下人认为是天子的真龙之气震慑住了暗处的妖魔鬼怪。。

  啧啧啧,朱由检却是知道,这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明成祖朱棣原本是明朝开国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被派来驻守北平。

  后来他夺取侄子帝位之后决定要把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迁往北平,为了安抚天下百姓,特地演了这么一出戏,不得不说,在封建的古代这招是很有用的。

  时辰还未到,朱由检带着王承恩等人在太庙内到处转。

  关于太庙的修建日期嘛,朱由检好像记得,大概是在公元1406年左右,朱棣召集全国各地的工匠奔赴京城,营建太庙。

  于是,皇帝的一纸诏书使整个皇宫成为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

  为了配合太庙的建设于是有了大木厂、琉璃厂、石作厂、神木厂、台基厂等今天的北京还保留着这些原始的地名。天子的居所自古以来有营建的标准。

  据《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定于是在紫禁城的左前方要修建一座规格很高的建筑就是太庙。太庙不仅看起来高度超过紫禁城的太和殿甚至它的实际规格也要大出太和殿。

  朱由检走进庙内,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旁边的梁柱,他以前和家人来过这,为此还特地上网查了一下资料。

  据说当初为了营建太庙,工部可是砍伐了许多十分名贵的树木金丝楠木。

  这金丝楠木是中国独有的树种生长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亚热带地区湿谷、山洼及河床旁。由树梢到树根基本是一般粗细的是当之无愧的栋梁之才。

  砍伐过后等待雨季借助山洪的力量把贵重的金丝楠木运出深山峡谷。

  太庙的68根大柱及主要梁部件全部为金丝楠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千年不腐,不蛀,不变形。

  而且太庙内的其他物体,也差不多都是以名贵的金丝楠木为主体,使用量甚至还超越了紫禁城太和殿的规格。

  就在朱由检还在脑袋里翻阅关于太庙的资料时,他的旁边走上来两个小太监,其中一位举着金盆,另一位跪奉毛巾。

  “陛下,该洗手了。”

  小太监提醒道。

  “朕知道了。”

  说完,朱由检就认真的把手伸进金盆里好好的搓了几下,随后,他接过一旁早已准备好的毛巾,拿来擦拭干净手上的水滴。

  此时,王承恩和其余随从早已退到了殿外,他们又不是宗室,所以没资格进太庙。

  紧接着,朱由检一个人走到刻着明朝历代皇帝名字的牌位前,伸手拿起旁边的一炷香,亲自点燃后举到胸前。

  “诸位前辈在上,来到此地多有打扰,我也是无意之间才来到了你们后人的身上,诸位前辈放心,这大明的江山我会替你们好好保管,再也不会让任何人玷污!”

  说完,便把那柱香插进了祭坛,然后朝着牌位重重的磕了三个头。

  这时,祭坛内的那上空飘起的的烟雾似乎是微微晃动了两下。

  不过这一切朱由检并未察觉。

  紧接着,他就在礼部官员的指导下,开始到处祭拜各种神仙。

  在忙活了一上午后,朱由检才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在如今的奉天殿内,举行大朝会。

  “呼,这该死的封建迷信,日后得花点时间开民智了。”

  朱由检小声抱怨着。

  所谓大朝会,其实就是天子把文武百官百官们聚集在一起,其政治目的就是“图天下之事”,同时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谓之“图考绩”,类似今天对各级官员的“绩效考核”或曰“目标管理”。

  在周代,天子询问诸侯国内的治理情况,诸侯需作详尽汇报,故诸侯朝见天子亦称“述职”,相当于今天领导干部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